首页 > > 102

中國FTA版圖:先后兩次破冰

2014-11-18
来源:北京商報

  中國FTA版圖破竹

  從APEC到G20,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勢如破竹。昨日,中國宣布與澳大利亞簽署實質性結束中澳FTA談判意向聲明,由此終結近十年的車輪戰,同時,在APEC會議期間敲定的中韓自貿協定有望明年簽署。更重要的是,業內普遍認為,FTA如同滾雪球,越來越多重要協定的簽署,將給后來者提供更多參照和經驗,所以接下來中國自貿協定將進入更為順暢的通道。不僅普通消費者將買到來自國外更為便宜的商品,也可通過活躍的貿易往來促進國內產業轉型升級。

  先后兩次破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會議之后馬不停蹄趕往G20峰會,事實證明,兩大國際會議對于推動中國與多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起到了重要作用。昨日,習近平與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在堪培拉宣布,雙方共同確認實質性結束中澳自貿協定談判,兩國還簽署了意向聲明。至此,中澳自貿協定談判已進行了近十年。

  根據談判結果,在開放水平方面,澳大利亞對中國所有產品關稅最終均降為零,中國對澳大利亞絕大多數產品關稅最終降為零;服務領域,彼此向對方做出涵蓋眾多部門、高質量的開放承諾。投資領域,雙方在協定生效日起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同時大幅降低企業投資審查門檻,增加企業投資的市場準入機會。之前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自貿協定十年內可帶來180億美元的效益。

  同日,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透露,中韓自貿區年內將完成全部談判,爭取明年盡早簽署中韓自貿協定。如果一切順利,協定將有望在明年下半年生效實施。“在FTA簽署后,中國消費者最直接的感受應該是可以買到便宜的韓國化妝品和澳大利亞奶制品等。”一位長期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負責人表示。

  而在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看來,之所以能夠在兩大自貿協定上取得較大突破,與APEC會議不無關系。在APEC會議前,各國都站在自身近期利益上考慮問題,造成談判長時間拉鋸的窘況。但今年在APEC會議上達成了建立亞太自貿區的共識,在此背景下各國就會長遠考慮問題,且欲趕在亞太自貿區建立之前和中國簽訂協議。

  自由貿易的那些小圈子

  事實上,與韓澳FTA破冰前,在APEC會議上達成的推動實現亞太自貿區(FTAAP)共識同樣令人印象深刻。不僅如此,中國也繼續與東盟等15個主要亞太經濟體合作打造“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而中國的貿易布局與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都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分析人士認為,從國際大背景來看,以WTO[微博]多哈回合談判最終失敗為標志,全球性多邊經貿安排的拓展空間已經所剩無幾,WTO等全球機制所能產生的紅利正在褪色。

  于是,各國更多轉向了“自由戀愛”式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安排,這就導致在國際上出現了多層級的經貿融合機制,全球貿易正掀起新的游戲規則。

  其中,本來范圍小、知名度不高的多邊經濟合作組織TPP因美國的強勢介入而在近五年內迅速發展壯大,外界普遍認為,美國之所以主導TPP,主要的考慮是要執亞太經濟之牛耳,緊握住亞太經濟一體化的主導權。

  另一方面,中國也需要強化現有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并開拓新空間,于是開始推進雙邊、多邊FTA。截至目前,中國的FTA多點開花,除了同周邊亞洲國家,也和新西蘭、智利、秘魯等國簽署了FTA。接下來,中國很可能在中韓FTA基礎上完成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

  而針對FTA和TPP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有業內分析師認為,與其說雙方是競爭關系,還不如將壓力轉化為改革動力,在打好基礎后,中國也可考慮在未來加入TPP,就像當年加入WTO一樣,在“與狼共舞”的過程中強化自身。

  國內深改的延伸

  其實,FTA的碩果累累一方面是中國對外經貿領域的飛躍,也是國內改革的關鍵一步。劉向東指出,中國要成為經濟開放大國、組建新型貿易體系,不僅要和發展中國家建立貿易平臺,同時也需要和發達國家建立貿易平臺,這是我國貿易多邊發展的必然趨勢。中澳自貿區協議的簽訂,為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建立自貿區提供了參考。之前,我國大力發展出口,但是現在我國經濟正在轉型升級,貿易經濟也要升級為輸入和輸出的并行。

  據分析,FTA的達成落實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的要求。目前,上海自貿區“試水”,使我國能夠經受住更大的開放考驗,從而能跟別的國家談更高標準的FTA。可以說,國內自貿區和FTA兩個進程,一個是改革,一個是開放,相互影響互相作用。自貿區在中國貿易經濟升級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為未來我國要在世界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需要自貿區這些平臺。

  而談及越來越多FTA簽訂對國內企業是否會造成沖擊時,劉向東認為,FTA的影響首先是積極的,可提振我國貿易出口,促進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其次是對我國本土企業造成一定壓力,但是我國市場很大,所造成的壓力是有限的。白明也指出,通過開放反而會增強國內企業的競爭感,促使它們站在更高的平臺與國際交流,激發本土產業的發展潛力。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