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連平:不改革是最大的風險

2014-11-2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不改革是最大的風險。”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如此表示。

  2014年經濟下行壓力持續的背景下,在“保增長”與“促改革”之間開始出現一些新的“拉鋸”。在連平看來,“保增長”與“促改革”並非負相關,兩者之間應是正相關的。改革的深入推進,實際上有利於保增長。改革有風險,但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風險隱患已累積到非改不可的地步,只有改革才能釋放經濟平衡增長的動力。

  此次專訪中,連平還詳解中國經濟“新常態”特征,更預計2015年GDP目標可能定在7%或7.2%左右,實際增速可能為7.2%左右。

  經濟“新常態”呈現八大特征

  第一財經日報:對今年經濟運行,你曾用“一波三折”來形容,今年討論最多的也是經濟“新常態”,你怎么解讀今年經濟走勢以及“新常態”的概念?

  連平:當前中國經濟運行正在步入“新常態”,主要表現出八個特征:

  一是增長放緩至中高速。過去兩年經濟增速都是7.7%,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7.4%,明顯低於改革開放以來平均10%左右的高增速。

  二是增長波動幅度較小。2012年以來季度經濟同比增速7.3%~7.9%之間,環比1.4%~2.2%之間,呈小幅波動特征,波幅相較於以前明顯收窄。

  三是就業整體保持平穩。這次經濟增速放緩對就業的影響不同於1997年~2002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那么大,那次經濟增速放緩伴隨國企改革帶來結構性失業,而現在服務業拉動就業的能力顯著提升,今年前9個月已經完成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的目標。

  四是通脹水平保持較低。近兩年CPI保持在2%~3%的較低水平,今年在1.6%~2.5%之間波動,並已連續3個月低於2%,PPI也已經連續32個月為負。

  五是存在局部性風險。房地產市場調整,房地產投資迅速下滑是經濟增長的最大影響因素。工業領域面臨通縮壓力,成品油、煤炭、鋼材、水泥等主要工業品價格趨勢性下滑,抑制了工業增加值增長。同時,債務違約風險也在蔓延,一方面是以信托為代表的表外融資兌付風險可能演化為一定規模的違約風險,另一方面是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區企業間聯保聯貸引發企業資金鏈斷裂,帶來區域性的金融風險。但總體上看,當前存在的風險仍是散發性的,經濟運行不存在系統性風險。

  六是穩增長采取有限度的刺激政策。現在的宏觀調控政策不會像以前那樣全面、大規模地刺激經濟,而是兼顧穩增長、調結構和促改革。

  七是經濟結構改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今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率升至46.7%,高出第二產業2.5個百分點。消費占比提升,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GDP貢獻率達48.5%,高於資本形成的貢獻率7個百分點左右。

  八是經濟質量和效益提升。出口中的虛假貿易成分、消費中的貪汙腐敗和浪費性消費以及投資中“政績工程”等無效投資如同水分被慢慢擠出。

  “保增長”與“促改革”正相關

  日報:你怎么看待當前改革與“保增長”之間的關系?

  連平:“保增長”與“促改革”並非負相關,兩者之間應是正相關的。改革的深入推進,實際上有利於保增長。

  深化改革能夠提升經濟運行效率。改革的推進不但提升政府行政效率,並且伴隨著體制制度的完善和健全,能夠讓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發揮作用,經濟運行效率將得到提升。

  深化改革還能夠降低成本。通過改革能夠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政府服務能力。稅制改革為企業減輕行政管理及稅費負擔。金融體制改革則有助於緩解企業融資貴問題,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有助於企業擴大再生產。

  同時,深化改革能夠優化資源配置。通過改革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經濟增長活力得以激發。

  與此同時,經濟保持一定的增速是改革得以推進的基礎。如果增長不保,改革就失去良好的條件;如果經濟硬著陸,將會嚴重延緩改革的進程。當然,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日報:中國目前如何去應對這種經濟下行壓力?

  連平: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可有多方面應對措施:

  一是加大商品房限購、限貸放開力度,釋放房地產需求;二是基建投資繼續發力;三是實施消費稅改革、消費擴大和升級、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等消費促進政策,助推消費增長。雖然名義消費增速持續放緩,但從實際增速來看是保持穩定的,10月實際消費增長10.8%,與9月持平,高於7、8月;四是把握外需整體較好的環境擴大出口,今年下半年以來出口增長達到兩位數以上,未來幾月有望保持較高增速。

  預測2015年實際GDP增長7.2%

  日報:你預計2015年經濟運行會是怎樣的情況?

  連平:2015年中國經濟運行的壓力與轉機並存。

  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投資增速下台階、制造業結構性問題是影響經濟下行的因素,但六方面因素可能帶來轉機:

  一是穩增長政策仍將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鐵路、機場、水利工程等建設項目的陸續出台,基建投資將繼續回升,從而托底投資增速的穩定;二是房地產有望觸底企穩,提振投資與消費;三是國際環境改善,出口保持較高增速;四是油價在低位徘徊,生產及消費成本下降;五是產能過剩治理部分行業或已初見成效。消化過剩產能至少需要3~5年時間,預計明年局部會出現一定的成果;六是改革推動股市回暖,促進消費增長。

  以上六方面因素加上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中偏松的貨幣政策的支持,有可能使2015年的經濟運行觸底企穩並成為未來中高速平穩增長的起點。預計2015年GDP目標可能定在7%或7.2%左右,實際增速可能為7.2%左右。

  日報:在你看來,2015年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有哪些,可能會面臨哪些風險,調控政策如何應對?

  連平:2015年,內外部環境錯綜複雜,不確定性依然較多,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仍是“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提質量、增效率”。

  面臨的主要風險有三:一是PPI持續兩年半多的負增長,工業制造業領域面臨通縮風險,一旦形成固化預期,對“穩增長”十分不利;二是經濟下行周期下企業盈利下降,前幾年的高成本融資如信托、信用債等面臨兌付風險,金融市場面臨局部違約風險;三是小微企業經營狀況短期內難有顯著改觀,今年以來持續發酵的小微企業信用風險在明年仍將是影響銀行資產質量的主要因素。

  在此局面下,宏觀調控仍應堅持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定向寬松,加強結構性支持。貨幣政策在保持穩中偏松的總體格局下,重點是充分利用創新型工具加強對流動性的主動調節,進一步加大定向支持力度,確保貸款和社會融資適度增長,繼續促進融資成本下降。

  建議通過加快財政支出、落實產業規劃、結構性減稅等多措並舉,繼續加大對居民消費、公共基礎設施、戰略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以及“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