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城鎮化要讓農民有地方落腳

2014-11-18
来源:經濟觀察網

  導語:如果不能干預這些被流轉土地的農民的低保、醫保,這些最起碼的社會保障,直接簡單地將土地流轉出去就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失去土地的農民沒有生活來源和基本保障,就可能在城鎮化過程中出現類似貧民窟的問題。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劉金松 隨著中國城市化推進、農民進城,越來越多的土地流轉現象正在各地上演,尤其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將農民土地承包權與經營權分離開以來,土地流轉正在成為大趨勢。而如何解決農民的承包地流轉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也成了各界關注的焦點。

  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章良在“2014城市中國計劃年會-中國城鎮化”論壇上表示,從政府角度來看,如果不能干預這些被流轉土地的農民的低保、醫保,這些最起碼的社會保障,直接簡單地將土地流轉出去就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失去土地的農民沒有生活來源和基本保障,就可能在城鎮化過程中出現類似貧民窟的問題。

  作為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陳章良以自己參與地方改革的經歷舉例向大家說明,土地流轉過程中遇到的實際難題。按照規定,農村土地流轉,農民要每年收取流轉費用。然而在陳章良看來,相比按照每年、每畝地收取流轉費,大部分農民都更傾向于一次性收取流轉費。“一下子收30年,幾十萬,農民想著拿到這些錢就可以進城了。”但問題來了,大多數農民并不懂如何理財,“甚至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錢”,有的人就想著買車,買別的,甚至出現了聚眾賭博的情況……如果政府不做好相應的社會保障工作,農民面臨的問題就是,錢沒了,地也沒了。

  在陳章良看來,很多問題的提出極為有理,然而在實施過程中難度非常大,操作起來面臨著太多的難題和困惑。“改著改著,改不動了——這時就對自己說,這就是大家都說的改革進入深水區了。”陳章良自嘲說。

  關于農民房產可以做抵押擔保貸款的問題,似乎也是美麗的愿望大于實際。幾個銀行的行長都有過相似的吐槽:農民的房子做抵押貸款不是不行,可是當投資失敗,銀行上門收取抵押物時候,人還沒進門呢,狗就沖出來了,怎么搞?

  而另一個戲謔又心酸的現象是,“你要上門收他的房子,把他們趕出去,趕到哪里去呢?老人在病床上躺著,小孩子來拉住你的褲腳,你要把他們趕到哪里去?趕出去也是這樣——不是住在行長家,就是住在市長家。”

  在陳章良看來,簡單粗暴地“讓農民進城”遠非真正的城鎮化。推行城鎮化必須解決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切切實實的難題。城鎮化是中國的必經之路,然而缺失了相關配套設施、基礎社會保障的改革不是真正的改革。陳章良認為,城鎮化方向是對的,不能急,一定要避免出現別的國家出現的貧民窟的狀況。要讓農民進城后有一個可以落腳的地方,讓他們的小孩可以接受更公平的教育。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