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6

中國亟待擴大有效投資以穩定增長

2014-12-01
来源:证券时报

  穩增長離不開投資拉動,更離不開有效投資拉動。當前,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主要來源於房地產、製造業投資的大幅回落。房地產投資增速從危機前的30%左右回落至今年的12.5%;製造業投資增速從危機前的30%以上回落至13.8%;基建投資維持在22%的增速上下,但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對基建投資擴張造成約束。如何探索新投資引擎,提高政府公共投資效率,對沖傳統投資失速勢頭,擴大有效投資迫在眉睫。

  首先,轉動力,加大向創新領域投資力度。重視“硬投資”,但勿忘“軟投資”。所謂“軟投資”就是從基礎研究、技術標準、智慧財產權等軟體方面入手,加大戰略新興產業、製造業技術設備、創新基礎設施等創新領域投資。首先要加大戰略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等創新型產業投資,這些創新型產業投資空間巨大。國務院在《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提出,2015年的增加值目標位元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8%,2020年進一步升至GDP的20%,這就要求戰略新興產業的增長速度要遠遠高於同期GDP的增速,高強度的投資是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重要前提。

  其次,加大製造業技術設備升級改造投資力度。我國的製造業投資過去幾十年以擴張產能為主,技術改造和技術升級屬於薄弱環節。比如2012年,我國38.5萬億的固定資產投資中,新建項目達到25萬億,技術改造額度僅為5.2萬億,技術改造和新建項目的比例,從1995年的40%到2005年下降至25%,2012年進一步下降至20%。這就意味著我國未來基於技術改造和技術升級的投資需求會非常巨大,這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基本條件。

  第三,加大高新技術開發區資源配置力度,提升引領作用。應進一步強化中關村、武漢東湖、上海張江、深圳、長株潭、蘇南、合蕪蚌七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試驗區在創新驅動增長方面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並把比較成熟的體制機制經驗向其他區域複製推廣;推動社會資源優先向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傾斜性配置,擴大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增長點的規模和速度。深入推進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加大科技創新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使浙江、江蘇、上海等八個試點省市的創新強度儘快達到2.5%以上,在穩定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升級方面取得根本性突破。

  第四,補短板,加大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投資。首先,要確保完成“十二五”規劃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特別是加快民航及新一代空管系統、城際快速軌道網路、城市公共交通、油氣管道及儲氣庫、下一代資訊技術設施等重大工程建設。其次,正式啟動“十三五”基礎設施專項規劃預研,確定謀劃一批關係到全域性和重點區域的重大專案,建設四大基地和國家重要戰略資源接續區:在中西部建立一批國家能源基地;做大做強裝備製造業,建設裝備製造業基地;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大力支持自主創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形成一批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高技術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最後,可考慮前瞻性地制定“2030年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以“一帶一路”戰略通道為統領,加快構建聯通國內外高速公路網、高速鐵路網、海運水運網、航空網、通信光纜網,形成互聯互通的總體佈局。

  第五,惠民生,提高對公共服務產品投資。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涉及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重大國計民生方面的公共設施投入存在明顯不足。須從促進城鄉一體化和新型城鎮化入手,在繼續推進棚戶區改造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基礎上,針對城市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薄弱環節,如城際交通、城市地下管網、保障性安居工程、節能環保、農業水利、農村道路交通、公共配套設施、中西部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工程,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市政公用事業,參與城市經營,更多研究國有設施和國有資產經營權的轉讓措施和辦法,提高國有資產和設施的運行效率和水準。

  第六,重環保,加大對綠色經濟、迴圈經濟投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環境生態惡化仍是制約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必須高度重視對生態資源環境的投資。應加快天然林保護區工程、退耕還林還草、防沙治沙等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程;推進農業、漁業、林業、製造業、交通、水和廢物管理的綠色投資,實現向低碳、資源有效利用的綠色經濟轉型;推進能源革命,推進可再生能源建設,加快大型水電站、太陽能電站的建設,加快沿海省份核電的發展;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廢舊商品回收、再製造產業化、產業園區迴圈化改造等迴圈經濟工程。

  第七,增效率,加快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改革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設計出比較高效率的制度供給,提高投資效率必須從體制改革入手,切實打破條塊分割、市場分割,落實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投資自主權,儘快出臺企業投資核准辦法;完善價格形成機制,促進要素公平交易,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大膽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管道。儘快推出《特許經營法》,鼓勵社會資本以特許經營、參股控股等多種形式參與具有一定收益的重大專案或工程建設和運營,建立健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機制,合理選擇各種形式的股權投資合作模式,盤活社會大量閒置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開發利用長期投資工具,如發行30至50年期長期金融債、國債、地方債等融資工具,使各種長期儲蓄都能配置到長期基礎設施建設中去。

  (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