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投资的圣餐杯

2014-12-04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作者:未名壶
 
圣餐杯是耶稣用过的餐杯,中世纪的骑士们曾经苦苦寻觅,後来被比喻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只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曾有位国际投资界的资深经理人认为投资的圣餐杯就是持续不断地挣钱。那麽怎样投资才能做到不断地挣钱呢?本文拟从世界着名的三位对冲基金与价值投资大师出发进行思考,对投资大师们成功的秘诀进行解读,并探讨如何向投资大师学习。
 
成功投资需要准备什麽?
 
如果向巴菲特(Warren Buffett)请教投资应该如何着手的话,那就会得到比较独特与简明的答案。他的准备分为两个方面,可以概括为巴菲特二元投资准备理论:第一是正确投资决策的知识框架;第二是避免损害这种框架的情绪控制力。这里的知识框架应该是研究筛选投资证券的理念、方法与策略;而情绪控制力则是建立在知识框架之上的纪律与经验,它要求认识人性与市场的情绪性,听从知识框架的指令。
 
价值投资者的知识框架就是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投资理论,这种理论以安全边际为核心,选择市场价格大幅低於内在价值的证券买入,并且选择高估的卖出。同时,持仓相对集中,持有时间也相对较长。比如,2013年巴菲特所在公司股票总市值为1175亿美元,其中十大股票持仓占75.4%,股票持有时间最长的是可口可乐公司,迄今27年,占所投公司总股本9.1%,市值165亿美元。此外,价值投资者会坚持投资是买企业、低估以及耐心原则去增强自己的情绪控制力。
 
价值投资中的安全边际是指内在价值高於市场价格的那个部分。这个边际让投资的下跌风险变小,它虽然不能保证投资上涨或成功,但是可以在投资出现错误、不准确、坏运气,或者经济与市场大幅波动时留有可以缓冲的余地。安全边际或者内在价值的估算既有科学的成分,也会有主观判断的因素,因为估值需要预测一些变数,比如增长率、盈利、现金流等。所以,投资也可以说就是科学加艺术。最後,投资中价值与成长是相互包含的,而不是对立的;巴菲特说成长与价值投资在臀部结合了,意思是成长与价值就像两条腿,因为价值估算中成长总是关键要素。
 
对冲基金或者量化基金的知识框架就是量化分析方法、演算法与交易策略。这类投资一般是用数量方法对市场进行分析预测,由电脑模型追踪并生成具体交易,因公司而异,期间可以有人为调整或者完全舍弃调整。比如量化投资大师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就不做这种人为调整,人工只在交易过程中负责监测系统是否运行正常。
 
如果完全依赖模型,量化基金的情绪控制力就内生在了量化投资模型中。例如,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量化投资中股票交易就采用逆势策略,即买入受冷遇的股票、卖出受追捧的股票。西蒙斯完全依赖量化模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摆脱情绪的影响,因为他发现如果持仓朝着不利方向发展时,人工的方式会让生活变得胆战心惊。虽然量化模型驱动的交易可以不受情绪的摆布,并且比人的反应快很多,但是,它还是需要一个正确的知识框架来构建。
 
投资大师是如何炼成的?
 
1.对冲基金之王詹姆斯?西蒙斯。西蒙斯被同行誉为量化之王,曾经在11年中创造了对冲基金界收益率之冠的记录。他在从事对冲投资之前是一位专注几何的数学家,曾获得美国数学学会的维布伦几何学奖。关於自己成功的原因,西蒙斯本人曾用掷硬币为例来比喻,说需要去估算“好运”,避免实际抛掷中出现一连串的“坏运”,并把好运拉平。他认为“真正的诀窍其实我们是一群一流的科学家,完成了一流的工作”。“当然我们有运气,但是迄今我们更有优势”。西蒙斯对数学、科学与金融市场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可以这样来概括西蒙斯的成功:最好的方法、演算法与策略让他登顶。
 
西蒙斯的交易策略是比较独特的,不同於半路夭折了的着名公司长期资本(Long-term Capital)的收敛交易策略(convergence trading),他的策略要求其交易在有限与规定的时间内盈利,这样不至於累死模型。
 
由於这种交易需要处理大量数据以追踪非随机的波动来做出预测,因此寻找研究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关於投资分析方法,西蒙斯曾经把对金融市场的研究比作天文学的研究,还提到布朗运动,说可以用它来分析资料,对随机进行排序。所以,他的公司实际上更像一个庞大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聚集了数学、物理、电脑、天文等方面的一批优秀学者。他们开发各种演算法,运用数学、物理甚至天文学的方法去处理经济金融资料,分析揭示资料背後的规律。他们与科学研究的不同可能就是不用去证明定理。
 
2.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经理雷?达里奥(Ray Dalio)。达里奥是对冲基金桥水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创始人,目前管理1500亿美金的资产,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管理人。关於达里奥成功的原因,桥水的首席投资官普林斯(Bob Prince)说达里奥是具有交易员头脑的全局思想家,达里奥自己则认为“我们最大的本事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麽”。同时认为如果能够理解并控制风险的话,风险之事本身就没有了风险。
 
达里奥的成功可以概括为:第一,他探索出了一套独创的投资知识框架,比如最早提出分离阿尔法与贝塔、创建“等风险配置”原则,直至“全天候投资”策略,所以他的投资框架大概解决了对冲基金的规模约束问题;第二,公司的管理采用内部激进透明的方式;第三,用业绩、思想、客服征服了一大批机构客户。
 
达里奥自己可能更希望被认为是一位哲学家,这一点与索罗斯类似。他早期做过市场谘询,对各种市场包括农产品市场都有深刻的观察。他认为自然、社会、经济、生活甚至“每样事物都像一台机器”,可以拆分。他总是愿意一层一层地剥去外壳,找到关键的真相。所以,他提出了一些全新的投资思想,并着有《原理》(Principles),这个“原理”是公司员工的必读物。同时,达里奥追求卓越,希望公司内部完全协同一致,他认为承认错误,研究错误并从中学习是成功的关键:疼苦+反思=进步。此外,桥水有1400名员工,其客户服务在对冲基金界是非常独特的,比如,过去38年以来都为客户提供《桥水每日观察》。
 
3.投资圣人巴菲特。巴菲特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成功的投资人,在过去的49年中创造了年均20%的投资收益。他曾经在解读自己的成功时说:“股票的美是有时候它们在以愚蠢的低价卖出,这就是查理与我变得富有的原因。”相对於其他投资大师,巴菲特更像一位远古的先知,远离喧嚣的金融中心,用常识去解读世界,用简单质朴的方法进行投资。他师从格雷厄姆,并曾在其手下的合夥基金工作过两年。
 
巴菲特的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其一,买股票就是买企业,他首创了企业护城河的概念;其二,市场具有情绪化投票机的特点,不完全是能够估值(称重)的体重计,而是机会与好运的创造者;其三,投资决策不依赖宏观预测,而是基於所投标的。
 
他最早挑选股票主要是选便宜货,用他自己的话形容就是捡烟头抽,他的策略在其1956年之後管理巴菲特合夥人基金的十几年中有逐步的调整。所以,他说:我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Philip Fisher),其风格的调整受到了搭档芒格(Charlie Munger)的影响。由於方法简单,巴菲特及其搭档芒格两个人就管理两千多亿美元的投资,其中一半在二级市场投资运作。
 
在投资人生中如何向大师学习
 
1.守正出奇。投资大师差不多都用了十年以上的时间去探索或者磨砺自己投资的道与术。按照正确的投资框架做事可能费时费劲,但是它是成功的基石,坚守它一定会行得稳走得远,并出新出彩。
 
2.成功投资只需要一种视角。也就是好的投资只需要一种独到的方法与策略,因为市场规模太大,情况太复杂,单个人或公司都不可能把市场的钱赚尽。所以,巴菲特、西蒙斯、达里奥的成功都是”独到”的。这有点像盲人摸象,把摸的那个部位搞准搞透就能成功。
 
3.注意控制风险或者回避坏运,也就是不亏钱是第一要务。巴菲特自有交易记录以来即过去五十六年以来他只有两年(2001、2008)亏过钱,西蒙斯与达里奥的记录也非常好。
 
4.好的投资结果需要纪律与耐心,巴菲特曾经形象而风趣地说,怀胎需要十月,但是你不可能找十个女人一个月内就生个宝宝吧?同时,时代与科技再怎麽变,人性是不变的,所以投资要有纪律,不要被情绪左右。
 
5.择时的问题。基本面驱动的投资本身具有一些择时效应,所以没有完全不择时的投资者。巴菲特对市场也有大的判断,比如2008年10月发表过着名的文章《买美国股票,这就是我》。然而,择时过多容易丢掉基本面,会被市场情绪牵着走。
 
6.积跬步。这一点容易被忽略,但是,坚持的话结果惊人。巴菲特32岁时创作过一个积跬步的故事,说哥伦布当年发现美洲大陆得到了西班牙伊萨贝拉女王3万美元的资助,如果这笔钱以4%的回报率投资的话,那现在就是2万亿美金。巴菲特积跬步的思维方式贯穿他迄今的投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期主笔周洪,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及博士,曾在中国高校任教,1995年之後在证券基金行业工作,现旅居加拿大。
[责任编辑:刘深]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