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南京大屠殺3000遺屬致信聯合國促日本反省

2014-12-11
来源:京华时报

昨天,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余昌祥(右一)展示公開信。 新華社發

  77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出現了一場人類罕見的歷史悲劇,侵華日軍開始實施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今年12月13日是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第一個“國家公祭日”。歷史不可忘,和平須珍視,京華時報今起推出專欄,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這一段深重的歷史。

  我們熱愛和平,因為我們知道戰爭意味著流血和破壞。我們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只有中日雙方共同站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中日兩國人民才能達到真正的和解。

  ——遺屬們在公開信上呼籲

  據新華社電 昨天是“世界人權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致聯合國人權機構公開信”在南京向社會公佈。近700字篇幅的公開信由3361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屬和倖存者聯合起草,以中國人權研究會、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名義分別寄至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主席波德賴爾·恩冬·艾拉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紮伊德·拉阿德·侯賽因。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說,南京大屠殺慘案是人類的浩劫,是對人權的無情踐踏。年與時馳,雖然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年事已高,但侵華日軍踐踏人權的暴行記憶卻不會逝去。在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之前,應廣大遺屬及倖存者要求,紀念館組織其中3000多名遺屬,聯名向聯合國發出公開信。

  “和平來之不易,我們都想過安穩、太平的好日子。”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余昌祥激動地說,寄出這封公開信是想讓全世界銘記歷史,以權威組織聯合國的影響力,站在維護人權、公平和正義的立場上,敦促日本政府履行人權義務,對侵略和加害中國人民的歷史進行深刻的反省。

  記者瞭解到,公開信已於11月28日分別通過郵局投遞以及網路郵箱寄出,共有中、英、日、法、德、西、俄等7種語言版本。截至目前,紀念館方面尚未收到聯合國方面有關回應、答覆。

  人權文博研討會探求二戰歷史教訓

  京華時報訊 (記者韓旭)9日至10日,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人權文博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俄羅斯、法國、烏克蘭、以色列、巴西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反法西斯戰爭博物館、紀念館代表出席會議。

  12月13日是我國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本屆研討會圍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教訓和對世界人權事業的啟示、維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是各國共同責任”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代表們普遍認為,在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少數國家妄圖否認侵略歷史、挑戰戰後國際秩序的大背景下召開本次會議,對於維護世界和平、捍衛人權,反擊否定二戰勝利成果的逆流,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黃孟複在致辭中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必須牢記沉痛的歷史教訓,對錯誤、反動的歷史觀保持高度警覺,堅決反對任何否認、美化侵略戰爭的無恥言行,毫不動搖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希望各國反法西斯戰爭博物館、紀念館在強化歷史認知、弘揚和平文化、開展人權教育、加強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崔玉英表示,戰爭是人類最可怕的災難。維護世界和平和人權,必須堅決維護戰後國際秩序。明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國際社會應以此為契機,共同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捍衛國際公平正義。

  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偉表示,法西斯侵略戰爭對文明和和諧造成的浩劫觸目驚心、罄竹難書,利用反法西斯戰爭博物館、紀念館開展關愛人權、維護和平等相關內容的宣傳教育,十分必要,意義重大。以文博工作來宣導和平發展、促進人權進步,是文博工作者的歷史責任。

  (原標題:大屠殺三千遺屬公開信致聯合國)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