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真假记者真神假鬼

2014-12-12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专业人士协会主席陈建强
    
    近日的占领行动令香港市民很关注社会事态发展,大家对时事资讯十分渴求,特别是一些有关冲突现场的报道,传媒的角色很吃重。不过,立法会保险界议员陈健波日前指,必须分辨真假记者,因为「好多假记者叫冲击」。经民联林健锋则更呼吁思考「边个系人,边个系鬼」。
    
    三类记者同时存在
    
    记者作为一个职业岗位,本来很清晰,就是全职受聘於新闻机构,掌握社会脉动,站在新闻最前线的守门人,透过文字、声音、影像,记录社会现象,反映真相,并对政策和事件进行客观评论。「无冕王」是独立监督制衡政府的第四权角色,肩负以专业精神监察社会和政府的责任。
    
    近年来,随着网上媒体的出现,有三类记者同时存在:第一类是全职受户於主流新闻机构(报章、杂志、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的传统记者,大部分从业员都曾接受正统新闻训练,社会认受性较高,身份也容易查证。第二类是网媒记者,他们未必是全职受户,人们对其专业训练和新闻经验的要求亦较低。第三类是公民记者,基本上不能称为记者,而属於「报料人」,只是偶尔提供信息、文稿或影片图像。
    
    本来,作为一项专业,记者可以一如其他专业,由政府颁发或认可其专业资格,并由业内团体监管专业操守。既然记者证是记者身份的最大识别,政府或认可机构应统一发放记者证。
    
    可惜,正是因为要方便行使社会监察权,加上业界强调自主性和采访资料保密性,令相关规管只处於宽松的道德规管或最低限度的刑事规管。事实上,政府新闻处早於1948年1月起已负责统一发放记者证,但到上世纪70年代初,改由报社发证给自己的记者,再没有官方记者证。
    
    在民主自由的现代社会,谁都可办报,毋须批准和发牌;谁都可当记者,不用经过审核才可采访。这种新闻自由的体现,亦被应用在网媒及其特约记者身上,他们可如主流媒体般进行采访报道和评论。事实上,不少市民近年喜欢用手机拍摄,并将拍得的图像上载到社交网站。主流媒体亦惯常借用网上资料作为新闻线索,更鼓励网民「报料」,给它们当「线眼」,好让主流媒体能及时报道新闻事件,并发掘更多题材。
    
    行内良莠不齐
    
    今时今日,要将网媒及其记者拒诸门外,已是不可能,但如何避免良莠不齐,甚至劣弊驱除良弊呢?就以今次的占领行动为例,有激进团体的全体成员,都以该团体的记者身份,在各占领区实时报道占领情况,并作出评论,其中立性、准确性有多少,大家心中有数。事实上,网上假消息多如牛毛,当中或有出於无心,但更多是刻意的设计或煽动,用以针对警方、扰乱视听。此外,有多名在冲击事件中被捕的人士,都在行动时佩戴由媒体发出的记者证,或声称正在采访。是耶非耶,大家亦应心知肚明。
    
    事实上,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在积极追求新闻便利性、即时性的同时,不少已不知不觉间,腐蚀大众的同理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的思想和价值判断,甚至把事情严重扭曲。
    
    今天,要在一个大是大非的环境中进行采访,使命感往往会令记者好心做坏事,当记者自以为站在公义的道德高地,怀有伸张正义的企图时,就很容易把事情简单地分为黑与白,甚至令自己的角色被模糊,究竟是报道事实的记者,还是要社工或主持公义的「上帝」?
    
    更有部分似真还假的记者,浑水摸鱼、窃夺记者的光环,假借报道新闻之名,遂其个人诉求。
    
    关於媒体道德标准,美国职业记者协会(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提出:「有道德感的记者,应当尊重消息来源、报道主旨及事件所牵涉的人等等,避免煽动群众可怕的好奇心。把伤害降到最低才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刘深]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