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遭遇前所未有之巨變,無數仁人志士投筆從戎,為民族、為國家奮斗終生。他們經歷過無數的硝煙與戰火,拋灑過數不清的汗水和熱血,最終成長為新中國的一代名將和奠基人。
而這些開國元勛的后代也選擇子承父業,參軍報效祖國。如今,他們逐漸成長為解放軍內部的中堅力量,默默守護著祖國,守護著父輩用鮮血和生命換回的安定和平,用實際行動傳承父輩心中的神圣信念。下面,就讓大家一起來看看解放軍現役高級將領中那些特殊的“紅色后代”。
張宗遜、張又俠是解放軍中的“上將父子”
張宗遜,陜西渭南人,1927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1927年7月,張宗遜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連長。當時,警衛團擬參加“八一”南昌起義未果,轉入江西修水一帶活動。同年9月,張宗遜隨警衛團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由警衛團改編而成,團長盧德銘)參謀。在經過著名的三灣改編后,張宗遜調到特務連任副連長,他帶領一個排專門擔負毛澤東的貼身警衛,實際上成了毛澤東的首任衛士長。
在幾十年戎馬生涯中,跟隨毛澤東南征北戰,經歷了十年土地革命戰爭、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和建國后長期的軍隊建設實踐,他的成長和沉浮一直與毛澤東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1952年10月,毛澤東任命張宗遜擔任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1955年后,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5年10月,毛澤東以最高統帥的身份,代表黨和國家授予張宗遜上將軍銜,并同時授予他一級八一勛章、一級自由獨立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褒獎了張宗遜在革命戰爭年代的卓越貢獻。1973年張宗遜任總后勤部部長,1998年9月,張宗遜因病在北京逝世。
張又俠,196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97年晉升為少將軍銜。2007年晉升為中將軍銜,2011年晉升上將軍銜。張宗遜、張又俠是解放軍歷史上的第二對“上將父子”,也是第一對四總部“部長父子”。
馬曉天上將其父為馬載堯大校
馬曉天,1949年8月生,河南鞏義人。馬曉天為原解放軍政治學院教育長馬載堯之子。16歲時招飛入伍,23歲起在空24師72團工作。1974年,在大型記錄片“國慶頌”中,特別介紹了與共和國同齡的馬曉天,并稱他為“塔臺上的兒童團長”。馬曉天當時為空軍最年輕的飛行副團長,時年25歲。1994年后,馬曉天歷任空10軍參謀長、軍長、空軍副參謀長、廣州軍區空軍參謀長。在199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49歲的馬曉天曾在俄羅斯“試飛英雄”科瓦連科少將陪同下,親自駕駛蘇-30戰斗機進行了飛行。57歲時任國防大學校長;58歲時接替調任空軍司令員的許其亮,出任副總參謀長;是16、17屆中央委員:1995年晉升空軍少將軍銜,2000年晉升空軍中將軍銜,2009年7月20日晉升上將軍銜。
劉源上將其父為劉少奇
劉源先從政,后從軍。從政期間,歷任河南省鄭州市副市長,河南省副省長。進入軍界后,歷任武警總部副政委,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政委等職。2011年1月19日,出任解放軍總后勤部政委。
1988年1月,37歲的劉源在不是候選人的情況下,經人大代表直接提名,當選為副省長,成為全國首例,同時也成為了全國最年輕的副省長。1992年,劉源接到中央命令,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水電指揮部政委,完成了由地方工作向軍隊工作的轉型。2000年被授予武警中將警銜,2009年7月20日晉升上將軍銜,2011年任解放軍總后勤部政委。
張海洋上將其父為張震
張震,1914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縣,一生中兩受軍銜,1955年授予中將,1988年授予上將。歷任紅軍營長、團參謀長,新四軍第六支隊、第四師參謀長,華中野戰軍第九縱司令員兼政委,第一兵團和第三野戰軍參謀長,解放后,任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軍事科學院院長、解放軍總參謀部參謀長,國防大學政委,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戰爭年代曾6次負傷,新四軍時期在彭雪楓的領導下戰斗和生活,從統戰戰場到抗日戰場,張震都做出了重要貢獻,被部隊指戰員譽為“能參善謀”的好領導。
張海陽,1995年晉升少將軍銜,2003年晉升中將軍銜,2009年晉升上將軍銜。張震、張海陽是解放軍歷史上首對“上將父子”。
陳勇中將其父為開國少將陳坊仁
陳坊仁(1916—1967),江西省興國縣永豐鄉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2月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六十六軍副軍長、六十八軍軍長。回國后歷任濟南軍區副參謀長,山東省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3年5月至7月,陳坊仁率領六十八軍參加朝鮮戰場上的夏季反擊戰役。經三次反擊作戰,完成了進攻作戰任務,有利地配合了停戰談判。7月14日,六十八軍六0九團穿插營和六0七團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率領一個偵察班,機智勇敢地向敵縱深穿插,直搗偽首都師第一團(即“白虎團”)團部,勇猛戰斗20多分鐘,一舉全殲“白虎團”團部、美軍五五五炮兵營大部和火箭炮連,擊斃敵團長,繳獲“白虎團”團旗。此次戰斗被改編成電影《打擊侵略者》和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在全國廣為傳頌。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六十八軍與敵作戰1000余次,殲敵74844名(其中美軍10416名、偽軍64392名、希臘軍36名),擊毀擊傷敵坦克152輛,擊落擊傷敵機696架,并繳獲大批武器裝備。涌現出三等功臣團1個、一等功臣營2個、二等功臣營6個、特等功臣連2個、一等功臣連13個、特等功臣班2個;人民功臣24018名(其中志愿軍授予英雄稱號15名、特等功臣13名、一等功臣178名),陳坊仁榮獲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兩枚。
劉勝中將其父為開國中將劉培善
劉培善,1912年9月4日生于湖南茶陵枧田鄉石屏村。1929年1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茶陵縣獨立團連政治指導員,江西安福縣獨立營政治委員,湘贛紅3師第3團政治委員,參加了湘贛蘇區反“圍剿”。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后,留在湘贛邊界堅持斗爭。先后任中共湘贛省委挺進隊政治委員、湘贛軍區第1支隊政治委員、獨立團政治委員,中共湘贛省委常委、湘贛游擊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參與領導堅持了湘贛邊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后,任新四軍第1支隊2團政治委員,隨部挺進敵后,參加開創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1940年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2縱隊政治委員。參加黃橋戰役后,任新四軍第1師2旅政治委員。1943年10月到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抗日戰爭勝利后,任華中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10兵團政治部主任。參加了蘇中、泰蒙、孟良崮、濟南、淮海、渡江、福州、漳廈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后,任第10兵團、福建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福建軍區副政治委員、第二政治委員,福州軍區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是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55年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劉卓明中將其父為劉華清
劉華清是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黨、國家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中共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82年8月28日,中央軍委任命劉華清為海軍司令員。劉華清始終關心中國的海軍建設和航母建設,1980年5月,劉華清率團訪問美國,美方安排的“壓軸戲”是參觀“CV-63小鷹”號航空母艦,這是中國高級軍事將領首次登上美軍航母。劉華清說道:“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2011年1月14日劉華清逝世,2012年9月,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服役,了卻了劉華清生前的一樁心愿。
陳再方中將其父為陳錫聯
陳錫聯(1915.1.4-1999.6.10),原名陳錫廉,字廉甫,湖北省紅安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中,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旅長、軍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中,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兵團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軍委炮兵司令員、沈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中央軍委常委,一度主持過中央軍委日常工作。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七大代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中央委員,第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
秦衛江其父為秦基偉
秦基偉(1914.11.16—1997.2.2),湖北省紅安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歷任云南軍區副司令員,昆明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等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副委員長。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一至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委員、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周小周中將其父為開國中將周衣冰
周衣冰,原名周余彬。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司令員,安徽省巢縣(今巢湖)柘皋鎮人。早年就讀于位于柘皋的巢縣第二高級小學。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參加新四軍。曾任中共巢縣區委書記,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游擊縱隊連指導員,鳳陽縣區隊教導員,淮南軍區分區堅持部隊副司令員,中共津浦路西中心縣委書記。堅持了淮海、津浦路西敵后武裝斗爭。1948年后任江淮軍區分區副參謀長。參加了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等。
建國后,任華東軍區旅參謀長、師參謀長。1954年軍事學院畢業。后歷任師長、軍參謀長、副軍長,北京軍區副參謀長、參謀長、副司令員。1987年起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是中共第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解放軍)、法律委員會委員。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獨立功勛榮譽章。
尹卓少將其父為尹明亮
尹明亮(1915—1999)江西省泰和縣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歷任團衛生隊隊長、師衛生部部長兼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團衛生隊隊長、分區衛生部部長兼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來源、蔚縣、廣仁、仁邱、黃土崖等戰役戰斗,精心做好傷病員的醫治工作,為開辟、鞏固、發展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和壯大革命力量做出了貢獻。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熱遼軍區衛生部政治委員、冀察熱遼軍區衛生部政治委員、兵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等職,參加了錦州、遼沈、平津、衡保、宜昌等戰役戰斗。新中國成立后,他先后任兵團組織部部長,軍事學院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組織部部長兼政治干部部部長,軍政治部主任,炮兵學院副政治委員,閩北指揮部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福州軍區副政治委員等職。尹明亮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他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