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9

武漢會展,繁華背后收獲幾何

2014-12-22
来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記者 江萌 成熔興 通訊員 劉晶晶

  20日,中國臨空經濟國際高峰論壇在武漢市東西湖區歐亞會展國際酒店落幕。3天的會議,600人吃飯,300人住宿,一單收入數十萬元。

  但歐亞酒店常務副總經理向軍卻淡定地說:“今年我們最大一單,參會2500人,單筆收入超300萬元。全年會展接待收入占酒店收入六成左右。”

  2012年武漢提出打造國家會展中心城市,去年全市舉辦會展節慶活動618場(其中展覽297場,會議221場,節慶100場)。今年會展節慶場次預計超過700場,再創新高。

  目前武漢會展數量已超過深圳、蘇州,緊追四大直轄市等第一梯隊。會展業熱鬧背后,武漢“品”出哪些味道?

  國字號展會成企業闖市場舞臺

  上周末,第23屆中國食博會在市民潮水般的掃貨大潮中落幕。

  這個武漢最熱門的展會,迎來57萬人次觀展、采購,現場零售2.3億元。組委會介紹,食博會已成為我省食品企業闖蕩中國的舞臺。稻花香白酒、奧星菜籽油、大漢口熱干面、神丹雞蛋等一批品牌都是在食博會一炮打響,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湖北奧星糧油集團市場策劃部經理李瓊說,2009年剛參加食博會時,奧星菜籽油知名度低,貨擺在超市里,乏人問津。通過食博會,市民免費品嘗、試用,逐漸打響名氣。今年展會90%都是回頭客。如今,奧星年銷售預計達60億元,占據全省菜籽油“半壁江山”。

  通過武漢國際車展、食博會、機博會等國字號展會,一大批湖北本土企業走向全國,長高長壯。

  城中村“蹦出”農民會展公司

  會展經濟像一列裝滿金礦的火車。除參展方受益,還會帶動酒店、餐飲、物流、廣告等多個產業鏈。據統計,會展對城市其他產業的收入拉動效應高達1:9。

  武漢市漢陽區農民企業家胡明榮,看中會展經濟誘人“錢景”,大舉進軍會展業。

  胡明榮原是漢陽區江堤鄉漁業村村支書,由該村下屬集體企業改制而來的龍洲置業公司承接國博中心物業管理。

  去年,她牽頭組建一家會展企業,5名董事全是農民。她從同城其他會展公司挖來一名總經理,闖過招商難關后,竟成功舉辦了兩屆“武漢國際時尚博覽會”。

  胡明榮說,兩次會展共吸引50萬人次參觀,“第一年沒虧,第二年持平。”她還計劃著明年再干第三屆,“把幾十米高的變形金剛模型從香港運到武漢國博來,吸引人氣。”

  漢陽區商旅局介紹,在漢陽靠著國博“吃會展飯”的,大有人在。今年上半年該區舉辦各類大型會展14次,接待人員150萬人次,間接收入200多億元。而據武漢市統計,去年該市舉辦會展節慶活動拉動消費約400億元,折合每場展會為城市創收6400萬元。

  品牌、配套、體制掣肘發展

  勃興的會展業背后,發展軟肋日益掣肘。新近發布的“2013年中國城市展覽業發展綜合指數”顯示,武漢會展指數排名全國第19位,不僅落后于重慶、成都,甚至不如長沙、鄭州、合肥等中部城市。

  業內人士認為,缺乏大品牌展會、體制不順、配套不全,是制約武漢會展業的三大短板。

  去年成都舉辦的會展節慶活動數量比武漢少100多場,但其拉動的收入達509億元,反比武漢多出100多億元。

  數量多而產值少的主因是武漢會展缺少國際級展會。目前,我國取得UFI(國際展覽業協會)認證展會共58個,武漢尚未破零;排名全國前100位的展覽項目,武漢也無一入圍。

  湖北大學旅游發展研究院院長馬勇表示,武漢亟須提高會展業的定位,依托本地現有的工業基礎,抓住國內外趨勢打造屬于本地的特色會展品牌。

  武漢市商務部門曾專門分析,武漢與先進會展城市的另一差距是體制機制。目前,成都、長春、大連等市都成立了博覽局,而武漢市會展辦則是商務局內設機構,對外協調能力有限。

  會展配套設施不健全也是現實困擾之一。漢陽區的武漢國博中心、東西湖區的中國文化博覽中心周邊都缺乏足夠的高星級酒店、餐飲娛樂等場所,地鐵也尚未開通。

  漢陽區商旅局介紹,28日地鐵4號線二期和鸚鵡洲長江大橋開通后,漢陽地區交通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洲際酒店、希爾頓等五星級酒店、紅星美凱龍等賣場開業在即。一批重大服務業布局國博周邊,未來國博中心將彌補配套短板。

  該市一位展覽公司高管建議,會展業包含會議業和展覽業,其發展的路徑不完全一致。武漢展覽業要改變官辦展會多、消費展多、巡回展多的局面,增加市場辦展、專業展、本土展的數量和檔次。同時,引進知名品牌展覽,提升會議數量和層次,完善硬件和服務配套,成為中部會展龍頭。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