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4

舞蹈也要跨界玩起来

2014-12-24
来源:TimeOut北京消费导刊
 
 
12月17日►20日,国家大剧院小剧场
 
打从某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以“导师”这个词取代了“评委”,无数节目开始使用这个听起来够专业、又有感情的词汇。前阵子“中国舞蹈十二天”正式在舞蹈剧场中引入了“导师”的概念,赵汝蘅、冯双白、曹诚渊灯列为舞蹈界大咖首度在媒体前纳了徒,尽管上台后大家纷纷表示自己称不上师者,甚至连自己麾下编导的作品都未曾深度介入。
“中国梦——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这次也引用了导师制,但与之前中国舞蹈十二天在导师部分的首度试水不同,青年舞蹈计划显然想让导师们多发挥点光和热。此次参与的共有赵梁、柴明明、费波、柳宁四名青年舞者,导师则分别是赵汝蘅、田壮壮、高成明、向京、沈培艺、三宝、冯双白和岳敏君。你没看错,搞电影的、搞艺术的、搞音乐的都来搞舞蹈了。而这也正是此次青年培育计划的特别之处,那就是编导们以艺术家导师的跨界,来完成对舞蹈作品的重新编排解读。
赵梁似乎永远是青年舞者里最有镜头感的,这次带来新作《人之初》,与之前《镜花昙》、《警幻觉》、《幻茶迷经》的浓郁炽烈不同,《人之初》显得更为平静淡然。说起这跨界徒弟来,身为中国当代艺术界“四大天王”的岳敏君毫不吝啬夸奖,“他跳舞比较干净,都是围绕自己的感受来创作,这点和我很像。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纷繁复杂,都要围绕着自己来创作。”
柳宁与赵梁同为广东现代舞团出身,曾在云门舞集2团编舞的他,现在是 “兖·剧团”的艺术总监。区别于赵梁惯打的强“舞美”牌,柳宁显然更关注舞蹈本身,这次他带来的作品《听天说》就是一次对内的发问。柳宁的跨界导师则是女雕塑家向京,在她眼中,每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和外界沟通的媒介,身体则是舞者的媒介。而这也正与柳宁的观念相符,“身体在现代已经被赋予太多的意义,当身体还原之后,身体就能成为接收器,寻找超越人性的所在”。
柴明明是此次培养计划中唯一的一名女舞者,她一度曾陷入了几乎所有优秀舞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当时我拿了很多奖,但好像忽然间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了,难道意义在于拿奖吗?那段日子很难,但所幸过去了。”这次的《镜子》正是她自己那段时光、乃至对舞蹈的意义的解惑。
此次腕儿最大的导师则是赵汝蘅和田壮壮团队了,一是中国芭蕾史上的重要人物,一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们指导的则是中芭驻团编舞家费波。一直善于探寻东方独特身体语言的费波此次带来作品《第一束光》,灵感来自于中芭首席女舞者王启敏的受伤事件,“我的创作来自每天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舞者是我最熟悉的人群。启敏受伤以后,到现在腿里还有钢钉,但她还在跳。站在舞台上每一次大幕拉开都有一束光照进来,这一束光就是舞者的信念。”而这出舞蹈也将由王启敏与他的搭档、丈夫李俊一同完成。文/李谦
 
 
 
[责任编辑:宋斯琪]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