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重啟醜論暴露了扭曲歷史觀

2014-12-25
来源:香港商報

  何子文

  香港兩名大學生上周應英國國會「傳召」出席其「聽證會」時,公開要求英國應該迫使中國「履行」聯合聲明並作出譴責,甚至重啟《南京條約》及《天津條約》。有網民近日又發起所謂「支持香港回歸英國」的聯署。《南京條約》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標誌中國一步步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苦難深淵。現時香港一小撮參與「佔領」的學生竟然要求英國重啟《南京條約》及《天津條約》,不但暴露其扭曲的歷史觀,更反映香港特區的青少年教育存在嚴重缺失,急需重振國史教育,讓青少年了解國家民族的昨天與今天,以正確的歷史觀看待香港與國家的關係。

  「佔領」學生國家觀念薄弱

  「佔領」學生公然赴英出席「聽證會」,並且要求英國重啟《南京條約》及《天津條約》,反映他們對於民族苦難史的無知。1842年,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署《中英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只要稍微具備國史知識,就知道舊中國積貧積弱,被列強豆剖瓜分,香港也被英國強佔。國家崛起,才能結束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一些人竟喊出「重啟《南京條約》」的口號,反映部分「佔領」學生思想偏激,對於中國歷史一無所知,結果出醜於人前。

  值得重視的是,在違法「佔中」期間,青年學生成為了主力。香港回歸已經17年,但從特區教育體系中培養出來的一些青年學生卻站在了特區政府和國家的對立面,這更加說明要把我國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擺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重視培養青年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認同。青年學生之所以成為「佔中」先鋒和主力軍,歸根究底在於本港青少年國家觀念比較薄弱,未能從歷史的角度準確掌握中央與香港特區的關係,這個問題其實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2000年開始,本港取消了回歸前中國歷史作為必修課的地位,到2009年課程改革大幅削減選修科目後,中史科竟然無人問津。歷史教育的缺失,導致新一代因不知歷史而對國家產生誤解甚至抗拒,造成這一代的歷史意識斷層,國家意識及認同感愈加薄弱。

  「反國教」誤導貽害嚴重

  2012年「反國教」事件,反對派刻意在立法會選舉前夕舉行包圍政府總部行動,迫使當局宣布擱置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反對派掀起的「反國教」風波,對香港青少年的誤導和貽害尤其嚴重。上述兩名學生的行徑以及一些網民發起所謂「支持香港回歸英國」的聯署,正說明有關問題。「佔領」行動煽動大批學生參與,根源在於青年學生對近代史的無知,自然難以產生國家認同。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澳門期間,強調要加強青年教育培養,國情教育要放在突出位置,牢牢把握與祖國命運相連。習主席的講話同樣適用於香港。推行國民教育是國際慣例,外國學者Ramirez和Boli-Bennett研究了1870年到1970年各國憲法,發現憲法中訂明國家有義務提供國民教育的個案從43個增至139個,這顯示推行國民教育是國際慣例。世界各國都普遍重視本國歷史教科書的編寫,不論歷史悠久還是短暫,政治制度和國體如何,幾乎每一個現代國家的本國歷史教科書,都把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培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佔領」行動暴露到本港教育制度的缺陷,當局應亡羊補牢,大力推動國情教育,恢復中文科的必修科地位,只有讓青年學生在認識歷史,了解歷史的基礎上,培養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才能令他們牢牢地把握與祖國命運相連,成為未來特區建設的棟樑之才,而不是「佔領」先鋒,更不會成為「賣港奴才」。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