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諾獎得主:明年世界面臨的不是經濟問題

2014-12-31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2014年幾乎席卷全球的停滯完全是人為的。這是幾個主要經濟體政治和政策——抑制需求的政治和政策的結果。沒有需求,投資和就業就無法實現]

  2014年,世界經濟依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形成的陷阱中掙扎。盡管歐洲和美國采取了看似強大的政府行動,但這兩大經濟體都遭到了深度而長期的低迷。現狀和若不發生危機最有可能的狀態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在歐洲,這一差距在今年又有所擴大。

  發展中國家境況略好,但即使是它們也沒有帶來什么好消息。這些經濟體中最成功者以出口為增長基礎,在金融危機爆發后依然保持擴張,盡管出口市場遭遇重創。但它們的表現在2014年也出現了劇烈惡化。

  1992年,克林頓憑借一句簡單的口號成功問鼎美國總統:“是經濟,蠢貨。”從今天的角度看,那時的情況并沒有那么糟糕;典型美國家庭的收入在今天還要比那時低一點兒。但我們可以從克林頓的努力中獲得啟發。影響今天全球經濟的癥候可以用兩句簡單的口號表達:“是政治,蠢貨”和:“需求,需求,需求!”

  2014年幾乎席卷全球的停滯完全是人為的。這是幾個主要經濟體政治和政策——抑制需求的政治和政策的結果。沒有需求,投資和就業就無法實現。就這么簡單。

  歐洲是最顯著的例子。歐洲正是采取了緊縮政策——減少政府支出導致私人支出愈加疲軟。歐元區的結構制約了其面對危機沖擊時的調整;沒有銀行聯盟,資金逃出沖擊最嚴重國家、削弱它們的金融系統、制約它們的貸款和投資能力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振興經濟大計的三支“箭”中有一支發錯了方向。4月份消費稅增加之后的GDP下降進一步證明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好像此前付出的代價還不夠沉重似的。

  美國的緊縮力度最小,經濟表現也最好。但即使在美國,公共部門雇員數量也比危機前減少了約650000名;在正常情況下,這一數字應該增加200萬左右。結果,美國也在遭遇困境,增長如此萎靡,以至于工資增長基本保持停滯狀態。

  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增長減速主要體現在中國的減速。如今,中國已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衡量),也一直是全球增長的主要貢獻力量。但中國令人矚目的成功也產生了自己的問題,這些問題遲早總要解決。

  中國經濟從數量向質量的轉型是值得歡迎的——也幾乎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盡管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反腐運動可能導致經濟增長進一步減速,因為許多公共合同將陷入癱瘓,但習近平沒有理由有所松懈。相反,其他破壞對其政府信任的因素——環境問題、不平等性以及私人部門欺詐——也需要以同樣的力度加以解決。

  簡言之,世界不必期待2015年中國還能頂起全球總需求。中國不拖后腿已屬不易。

  與此同時,對于俄羅斯,我們可以預期西方制裁將令其增長放緩,而已然十分疲軟的歐洲也將受到消極影響。

  過去六年來,西方認為貨幣政策可以充當救世主。危機導致了巨大的預算赤字和增加的債務,這一思維認為,去杠桿化的需要意味著財政政策必須靠邊站。

  問題在于低利率無法刺激企業投資,如果它們的產品根本沒有需求的話。低利率也不會刺激個人貸款消費,如果他們焦慮自己的未來(很應該如此)的話。貨幣政策可以做什么?形成資產價格泡沫。它甚至推高了歐洲政府債券的價格,從而阻止了一場主權債務危機。但必須搞清楚,寬松貨幣政策重塑全球繁榮的希望是渺茫的。

  這就把我們引回了政治和政策。需求是世界最需要的東西。私人部門——即使有貨幣當局的慷慨支持——無法提供這個東西。但財政政策可以。我們有的是可以帶來高回報的公共投資選項——遠遠高于真實資本成本——并且還能強化實施投資的國家的資產負債表。

  2015年世界所面臨的問題不是經濟問題。我們知道如何擺脫當前的頹勢。問題在于我們愚蠢的政治。

  (作者系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Copyright:ProjectSyndicate,2014)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