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2014年度十大健康事件

2014-12-31
来源:健康报
  ①埃博拉疫情暴發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焦點事件
 
  我國援非抗擊埃博拉
 
  -事件回放:
 
  今年2月,埃博拉疫情開始在非洲三國(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幾內亞)蔓延,歐美一些國家隨后陸續出現感染病例,這是世界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埃博拉疫情。埃博拉一夜間成為公共衛生領域最熱門的詞語。
 
  世界衛生組織12月29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西非三國埃博拉疫情累計報告病例已達20081例,其中死亡7842人。塞拉利昂成為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累計病例已達9409例,其中2732人死亡。此外,還有尼日利亞、馬里、美國、塞內加爾和西班牙相繼報告疑似或確診感染病例,甚至出現人員死亡。
 
  面對埃博拉,非洲、歐洲、北美防線的相繼失守,引起了各國的極大關注,國際社會開始對疫情最重的西非國家展開援助。中國從4月開始,先后啟動4輪總價值約7.5億元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包括向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和幾內亞等西非疫區國派出醫療專家、公共衛生專家、實驗室檢測人員。中國專家們結合國內防控SARS等傳染病的經驗,在尊重當地習慣的基礎上,幫助西非疫區國家有效抗擊疫情,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向境外大規模地派出人員,對突發烈性傳染病進行應急防控。
 
  -點評:
 
  在西非暴發的埃博拉疫情,是今年最嚴重的一次公共衛生危機。傳染病已沒有國界,任何地方的健康威脅,都意味著其他地方也存在健康風險。
 
  埃博拉病毒雖然傳染性強、死亡率高,但其傳播力并不強,通過接觸傳播的途徑看起來也不難控制,但西非疫情卻在長達10個月的時間里失去控制,造成近8000人死亡,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從直接原因看,當地的葬禮習俗,落后的衛生基礎條件,被忽略的醫院院內交叉感染,民眾不良的生活習慣,都促成了疫情的暴發蔓延。而當地政府反應遲鈍,未及時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導致錯失了控制疫情的最好時機。
 
  另一方面,國際社會一開始對埃博拉疫情并沒有高度關注,承諾的國際援助遲遲沒有到位,未能給疫區國家解燃眉之急,意識到埃博拉疫情來勢洶洶后,疫情已經開始失控。從現在的形勢來看,埃博拉疫情有望逐步得到緩解和控制,但國際社會的援助仍需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在這一點上,中國已經做出了積極的舉動,在塞拉利昂,中方已經開始援建固定生物安全實驗室,一系列深層次的公共衛生技術合作也將在未來開展。對于防范疫情再度來襲,這才是治本之策。
 
  ②登革熱疫情局部暴發引發對公共衛生體系思考
 
  傳染病防控要繃緊弦
 
  -事件回放:
 
  今年,廣州等地的登革熱疫情尤其兇猛,被認為是自2003年SARS以來當地傳染病防控領域遭遇的最嚴峻挑戰。
 
  廣東省廣州市2011年報告登革熱病例僅30多例,2012年為120多例,2013年為1240例。但是今年疫情高峰時,廣州一天的發病數就達約1600例,近10年來首次出現死亡病例。截至10月底疫情出現拐點時,廣東共有20個地級市累計報告病例超過4萬例,死亡6人。廣西、云南等省(區)登革熱疫情也較往年嚴重,福建出現多年未見的登革熱暴發疫情。而從2008年到2012年,全國每年登革熱報告病例數都不到600例。
 
  登革熱疫情為何來勢洶洶?專家介紹,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導致氣溫升高,降雨間斷出現,溫度、濕度、積水條件都非常適合傳播登革熱的伊蚊生長,廣東多地蚊媒密度約是正常水平的5倍,東南亞國家登革熱疫情高發導致傳染來源地增多。同樣是在廣東,廣州市疫情比周邊城市嚴重得多。專家表示,廣州與東南亞國家人員往來最為密切,同時廣州人有種花草尤其是養水生植物的傳統,庭院、公園里的假山水池也較多。
 
  登革熱傳播速度快,沒有特殊療法,沒有疫苗預防,防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滅蚊。而今年疫情嚴重與此前滅蚊力度不夠直接相關。今年7月,廣州當地媒體報道,不少市民投訴蚊子、蒼蠅、蟑螂等病媒生物日益猖獗,有關部門對公共場所消殺不力。但是專家也表示,控制病媒生物不僅需要政府和專業機構在公共場所采取措施,每個單位、家庭、個人也都是責任人。在6月疾控部門進行的登革熱入戶調查中,超七成市民不配合。就在登革熱疫情高峰期,還有多個不配合滅蚊工作的單位和小區被通報,相關部門配合不力導致疫點不斷轉移和疫情反復。
 
  -點評:
 
  分析登革熱疫情暴發的原因不能不提氣候因素,而疫情最終下降也有氣溫變化的功勞,這體現了不少傳染病防控工作“靠天吃飯”的窘境。疫情給公眾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巨大損失,亡羊補牢之后,還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行動。
 
  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經過10多年的發展,在傳染病監測預警、分析研判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經驗。對于今年的廣東登革熱疫情,國家、省、市疾控機構都有預警和建議,但是沒有引起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方案措施難以落實,甚至在疫情暴發初期依然反應遲緩。此次登革熱疫情再次警示,公共衛生領域一些工作要加強,包括政府的重視和投入,相關部門區域統籌協調,醫療與公衛機構密切配合,愛國衛生運動要堅持發動群眾等。當前,傳染病防控面臨氣候變暖、環境惡化、新發傳染病增多、流動人口增加、國家間人員往來頻繁等多種不利因素,更需要通過筑牢公共衛生防護的屏障和基礎,來應對更大的挑戰。
 
  ③突發事件考驗衛生救援能力
 
  用專業和速度守護生命
 
  -事件回放:
 
  2014年自然災害頻發,突發事件不少。
 
  3月1日21時16分許,昆明火車站發生暴力恐怖事件,云南省、昆明市衛生部門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各收治醫院快速開通綠色通道,組織醫療專家和醫護人員開展傷員救治工作,全力救助重癥傷員。
 
  5月22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發生爆炸案,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國家衛生計生委立即派出一支由14名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的國家級專家組趕赴烏魯木齊市指導醫療救治工作,新疆衛生系統醫護人員全力投入救治工作。
 
  8月2日,江蘇省昆山市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發生爆炸,造成68人死亡150余人受傷,國家衛生計生委隨即從全國抽調50多名專家,分赴各醫療點指導搶救工作,各地開展全方位綜合救治。
 
  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國家衛生計生委迅速啟動地震災害衛生應急響應,震后72小時內即實現了受災鄉村防疫工作全覆蓋。
 
  持續的突發事件考驗著我國醫療緊急救援力量,體現了我國災后醫療救援體系組織有序、救援水平高的特點。魯甸地震發生后10分鐘,國家衛生計生委接到了中國地震局通報的震情信息。當晚,國家衛生計生委從重慶和四川宜賓、瀘州派出3支共99人、23輛救護車的醫療隊,從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調派22名國家級醫療防疫專家連夜趕赴災區。同時,緊急協調調運消殺藥械,派出防疫專家組指導云南開展災區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協助全面落實災后衛生防疫措施。
 
  -點評:
 
  衛生應急救治水平是國家醫療衛生綜合實力的體現。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我國衛生應急救治體系在為抗震救災作出卓越貢獻的同時,也在應急意識、指揮調度、體系構建、日常訓練等方面暴露出不少短板。此后,國家有針對性地加大投入,在全國分區分片建設了10多支國家級衛生應急醫療隊,配備了先進的救援設備,制訂了操作性強的應急預案,同時加大了日常演練力度。
 
  我國是一個多災的國家,自然災害頻發且強度逐漸升級,汶川地震后陸續發生了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泥石流、云南彝良地震、四川蘆山地震、云南魯甸地震等自然災害,衛生應急隊伍均及時抵達現場并展開有效救援,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因傷死亡和因傷致殘,有效防止了災害導致傳染病暴發流行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一次次的磨練,使我國衛生應急救治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我國衛生應急救治體系已經初具雛形。但要看到,讓衛生應急具備召之即來、來則能戰、戰則必勝的能力,不僅需要政府繼續加大投入,各部門加強配合聯動,也需要衛生計生系統加強日常訓練不松勁,確保有備無患。
 
  ④安徽公布53種不需輸液疾病清單
 
  “不輸液清單”防抗生素濫用
 
  -事件回放:
 
  今年8月18日,安徽省衛生計生委印發《關于加強醫療機構靜脈輸液管理的通知》,列出門急診常見不需輸液的53種疾病清單,明確只有在患者出現吞咽困難、嚴重吸收障礙(如嘔吐、嚴重腹瀉等),以及病情危重,藥物在組織中宜達到高濃度才能緊急處理這3種情況下才使用靜脈輸液。
 
  此次公布的53種不需要輸液的疾病清單,均為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包括內科疾病24種、外科疾病18種、婦科疾病7種、兒科疾病4種,并提出了輸液使用8項指征,希望能對已被濫用的靜脈輸液進行管理和約束,規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嚴格遵循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靜脈注射”的用藥原則。
 
  安徽省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省對一家三甲醫院的調查顯示,近50%的患者(家屬)曾主動要求輸液治療,為避免醫療糾紛,有40%的醫師滿足了患者的要求。“曬”出清單,意在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輸液,避免抗生素濫用。該負責人同時表示,在緊急、特殊情況下,這53種疾病可視情況采用靜脈輸液治療,但應在處方或病歷上予以說明。
 
  11月下旬,安徽對全省醫療機構進行合理用藥檢查,各醫療單位均采取了控制輸液措施,自今年8月清單發布實施以來,全省縣以上醫療機構輸液率明顯降低,今年10月和7月相比,急診輸液率下降了16.14%,門診輸液率下降了9.55%。
 
  -點評:
 
  醫院輸液室人滿為患的場景在很多人看來已經習以為常。2012年,原衛生部曾以第84號部長令形式頒布實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旨在規范抗菌藥物的臨床管理和應用。要讓“吊瓶森林”不再成為我國門急診獨特的“景觀”,除了要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外,還必須制定有針對性的實施細則。
 
  安徽省的這份清單明確提出不需要輸液的疾病種類,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管,督促各家醫院嚴格掌握輸液指征,降低輸液率,在行業中起到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其背后的價值和意義值得肯定。
 
  業內專家認為這份清單比較嚴謹,符合醫學科學規律。有網友認為,官方發布的這份清單對指導患者就醫有參考價值,可以使患者在就醫過程中更理性、更客觀。
 
  實現抗菌藥物科學合理使用,還須從“上游”入手,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等,讓藥品不再成為醫院利潤的主要來源,讓醫生從醫療服務中獲得合理收入。同時要加強健康教育,讓公眾認識到不合理輸液的危害,唯有多管齊下,才有望真正告別“吊瓶森林”。
 
  ⑤中華醫學會8.2億元贊助遭質疑
 
  學術會議該怎么開
 
  -事件回放:
 
  6月24日,審計署公布了《國務院關于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報告指出,中華醫學會在2012年~2013年召開的160個學術會議中,用廣告展位、醫生通訊錄和注冊信息等作為回報,以20萬元~100萬元的價格公開標注不同等級的贊助商資格,收取藥企贊助8.2億元,且未經批準,違規收取資格考試復訓費1965.04萬元,并將618個繼續教育培訓項目收入的1.14億元存放在賬外。
 
  報告將中華醫學會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11月5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表示,已責成中華醫學會嚴格加強管理,完善相關辦法并嚴格執行。據介紹,中華醫學會的整改措施包括對學術會議招商中存在的問題逐一檢查,對照檢查期間,暫停學術會議招商活動,嚴格學術會議計劃審批管理,明確禁止向醫藥企業提供參會代表通訊錄,加強財務管理等。
 
  12月召開的中華醫學會第24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第22次會議指出,目前學會在改革發展過程中存在3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學會定位不清,體制機制中存在一些問題;二是如何處理好公益屬性與經營活動的關系,學會在開展具體活動中,行政職能、公益項目、經營活動往往界限不明,三大功能業務相互交織;三是須進一步加強分支機構的學術交流和項目管理。中華醫學會下一步要改革、完善社會和企業捐贈的管理,充分發揮基金會的籌資和公益性作用。
 
  中華醫學會提出,為規避學會與企業的直接聯系,可以借鑒國際經驗,建立基金會機制,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捐贈的財產開展公益性活動。此外,還應創新體制機制,設立學術會議捐贈資金、繼續醫學教育捐贈資金、科學普及捐贈資金、醫生出國培訓捐贈資金等專項,作為公益性活動籌資的重要來源,由基金會組織募捐、接受捐贈,由學會組織項目實施,開展公益性活動。
 
  -點評:
 
  學術交流是醫學科技進步和創新不可或缺的環節,是產學研用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重要樞紐。藥品企業贊助學術活動并不是中國的發明,而是國際通行慣例。不同之處在于,國外行業協會的財務比較透明,要公布收支情況,專款專用。
 
  透過中華醫學會8.2億元贊助遭質疑事件,有很多問題需要思考:學術會議究竟該如何開?企業贊助該怎么用?什么錢該收、能收多少?是不是應該“曬”出賬本,公布收支情況,自覺接受公眾監督?
 
  制定一套保證學術獨立和公開透明的規則,使醫學界和企業都明確雙方來往的邊界,既有助于醫學專業知識的傳播和交流,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證醫學界的獨立和名譽。
 
  ⑥嚴重霧霾頻發,生態環境污染受關注
 
  我們渴望留住“APEC藍”
 
  -事件回放:
 
  霧霾,已連續兩年成為困擾國人的關鍵詞。今年年初,亞洲開發銀行和清華大學發布的《邁向環境可持續的未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分析》中文版報告提出,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中有7個位于中國。
 
  首都北京更是儼然接過了“霧都”的尷尬稱號。根據國家環境保護部公布的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作為重點地區之一的京津冀區域,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常年在半數上下掙扎,而區域內的北京、保定、邢臺、唐山、廊坊和邯鄲也是全國空氣質量最差的幾個城市。
 
  霧霾的頻繁光顧,被認為是由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造成的。石油加工、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和電力等高耗能工業,是污染的主要來源。國家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的研究顯示,大氣污染造成健康危害的經濟損失已經占GDP的0.8%~1%。
 
  自2014年年初以來,政府應對霧霾頻頻出招,但空氣污染仍在持續惡化。為保障APEC會議在京順利召開,史上最嚴的治理措施出臺:自11月1日起,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六省(區、市)環保監測部門聯防聯控,每日視頻會商空氣質量;北京、河北、天津等8個以上城市采取汽車單雙號限行政策,機關單位的公車封存70%;北京市行政區域內的所有工地全部停工;河北省范圍內2000多家企業臨時停產、1900多家企業限產、1700多處工地停工……
 
  [page title= subtitle=]
 
  最嚴治霾措施效果顯著,北京迎來了長達10天的好天氣,“APEC藍”一詞也由此誕生。
 
  -點評:
 
  “APEC藍”的出現讓深受霧霾困擾的人們眼前一亮。此前,面對霧鎖京城,盡管相關部門也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但收效甚微,“等風來”成為霧霾應對的尷尬“共識”。
 
  雖然,APEC期間,運動式的治理過程被質疑不計成本、不可持續,但引人深思的是,若能對違規違法行為從嚴監管、處罰,空氣質量還是有救的。APEC會議期間,政策執行和違法處罰的力度更是不斷加強,11月1日~7日,僅河北省石家莊市就處理相關責任人29人,另有5家企業負責人和4名焚燒責任人被行政拘留。
 
  遺憾的是,APEC會議過后,隨著采暖季的開始,北京又迎來連續3次重污染過程。看來要想留住“APEC藍”,政府需要下更大的決心,出臺更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每個公民也應該從身邊做起,為節能減排作出自己的努力。
 
  ⑦西安幼兒園兒童被服藥事件暴露監管漏洞
 
  幼兒園保健死角該咋管
 
  -事件回放:
 
  2014年3月,有家長反映西安市某幼兒園給幼兒服用處方藥病毒靈,經媒體曝光后,迅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3月13日,西安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所幼兒園給幼兒違規服用處方藥病毒靈事件情況:警方初步查明,西安市宋慶齡基金會楓韻幼兒園、鴻基新城幼兒園為提高出勤率、增加收入,在明知自己無資質的情況下,于2008年11月~2013年10月,冒用醫療衛生機構的名義,從4家醫藥批發零售企業先后分10次購進處方藥鹽酸嗎啉胍片(別名“病毒靈”)54600片,以防病為由,不定期安排工作人員給園內幼兒服用。
 
  3月13日晚9時,西安市政府通報事件的最新進展:公安部門已刑拘2所幼兒園的5名相關責任人,幼兒園也已停課等候調查結果。
 
  但是,這一通報并沒有平息家長憤怒的情緒,部分家長聚集幼兒園“討說法”,并自行帶幼兒到醫院檢查身體,對于許多家長來說,最為關心的是服用藥物會不會給孩子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隨后,幼兒園違規給幼兒集體服用處方藥事件在全國持續發酵:吉林省吉林市芳林幼兒園涉嫌給無病幼兒大規模喂病毒靈。3月17日,湖北省某幼兒園給孩子服用病毒靈的新聞曝光。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針對此事作出批示,要求依法查處,嚴格管理,嚴防類似事件的發生。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出通知,要求做好處置工作,部署立即開展幼兒園及中小學健康服務管理排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嚴肅追責。
 
  -點評:
 
  幼兒園違規給孩子服用病毒靈事件,將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的漏洞暴露在社會公眾的視野中,這不僅讓家長心有余悸,也讓全社會陷入沉思:對于還不具備獨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幼兒,我們該如何為他們的成長筑起健康屏障?
 
  幼兒園作為孩子較為集中的場所,容易發生公共衛生安全事件,也因此,原衛生部、教育部2010年發布《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將各方職責梳理得清清楚楚。政策早已經有了,缺的是落實,希望教育部門、衛生部門加強溝通配合,相互補位,日常監管不松勁,堵住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上的漏洞,尤其對于民辦托幼機構,要摸清底數,不能讓其成為監管的真空地帶。
 
  事件發生后,各地都開始突擊檢查幼兒園和中小學校安全隱患,尤其針對保健醫的行醫資質、處方藥的購入使用等,開展了拉網式排查。然而,只靠運動式的檢查,是無法杜絕類似事件發生的,落實好已有的政策,監管部門各盡其責,才能為孩子營造更安全的成長環境。
 
  ⑧二代基因測序技術臨床應用遭遇波折
 
  含糊的“叫停令”招質疑
 
  -事件回放:
 
  今年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下發《關于加強臨床使用基因測序相關產品和技術管理的通知》,要求任何醫療機構不得開展基因測序臨床應用。同時明確提出,國內使用的基因檢測儀器、診斷試劑和相關醫用軟件等產品,需經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審批注冊,并經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批準方可應用;已經開展的,要立即停止。
 
  被叫停的是一代測序技術還是二代測序技術?除了無創產前篩查外,腫瘤診斷與治療、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等是否也在管制之內?市場更亂、風險更大的針對公眾的第三方基因測序服務是否歸為臨床應用?一系列無法在《通知》中找到答案的問題,引發醫務人員、科研人員以及基因測序工作從業者的猜測和質疑;更重要的是,一些需要和希望接受無創產前篩查的孕婦,由于求醫無門而感到焦慮和無措。對此,一些學者更是公開表達自己的擔憂,直言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會對患者利益、臨床實踐以及整個基因檢測產業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在《通知》發布1個月后,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關于開展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臨床應用試點單位申報工作的通知》,為二代測序技術臨床應用開了口子。
 
  2014年6月29日,一紙“準生證”終于在千呼萬喚中出現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的網站上,由該部門批準的兩款二代基因測序儀和兩款檢測試劑盒,被獲準用于對孕12周以上的高危孕婦進行無創產前檢查和輔助診斷,由此,基因測序臨床應用重新啟動。
 
  2個月后,中華醫學會在其網站上發布《關于召開二代高通量基因測序試點單位評估工作研討會的函》,提到由于目前沒有二代測序技術臨床應用基本條件和相關規范,為避免臨床濫用,國家衛生計生委將高通量基因測序試點單位評估工作委托給中華醫學會進行。國家衛生計生委臨檢中心同時發布了《全國外周血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和T13)高通量測序檢測室間質量評價預研的通知》,這預示著這項技術成熟、臨床應用急需的檢測離準入標準和管理規范出臺又近了一步。
 
  -點評:
 
  適應證掌握不嚴、檢測質量不可控、價格虛高等一系列負面報道,為正駛在發展快車道的基因測序產業拉響警笛。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注意到了基因測序產業發展的一些亂象,力圖通過對基因檢測儀器、診斷試劑和相關醫用軟件等設立門檻,建立二代基因測序技術試點單位,從而探索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應該說,這是引導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然而,一紙突如其來、定義含糊的“叫停令”引發了整個行業的震動,其背后粗獷式的行政管理方法也受到專業人士的質疑。透過這一事件,不少專家呼吁,要用科學的方式來管理科學問題。一方面,醫學科學技術細分領域眾多,專業性極強,監管要在保證產業發展和規范引導之間尋找平衡。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不能簡單地應用傳統管理方法對新興醫學技術進行管理。在這一過程中,相關專家呼吁建立政、產、學、研、用多方溝通的長效機制,群策群力,凝結共識,制定可操作性強、科學、合理、有效的監管措施。
 
  ⑨蘭州自來水苯超標事件
 
  飲用水污染背后有警示
 
  -事件回放:
 
  2014年4月,蘭州市威立雅水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發生“自來水苯超標”事件。
 
  據官方通報,4月10日17時,蘭州市威立雅水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首次檢測出水苯超標,公司出廠水苯含量118微克/升,遠超國家限值的10微克/升。4月10日22時,自流溝(自來水一分廠與二分廠之間中間段)苯含量監測結果為170微克/升。威立雅先后4次水質檢測確認,第二水廠出水口自來水苯含量嚴重超標,并報告蘭州市政府。蘭州市政府在第二天才公布消息。直到4月14日,“重災區”——蘭州市西固區解除應急措施,蘭州全市才恢復自來水供應使用。
 
  [page title= subtitle=]
 
  6月12日,蘭州市通報對該事件的追責結果,包括蘭州市副市長嚴志堅在內的20名相關責任人受到不同的黨紀行政處分。同時,包括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內的9家相關單位也被問責。
 
  -點評:
 
  生活飲用水事關重大,每當城市發生飲用水安全事件時,地方政府部門都會將其上升到影響社會穩定的高度。每遇類似事件,維穩和公眾知情權便開始了一場非正常的“角力”。
 
  蘭州自來水污染事件發生后,有政府官員在接受采訪時稱:“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沒有隱瞞任何事情。”事實證明,政府沒有及時發布相關信息,沒有尊重百姓的知情權,也就喪失了公信力,導致謠言滿天飛。
 
  事實上,坦誠公布相關信息,將危機應對的進展告知公眾,呼吁公眾配合,與此同時,徹查事故原因,嚴肅追責,給公眾一個交代,才是一個成熟、理性、負責任的政府最應該做的。
 
  ⑩醫療事故罪審理引起業內熱議
 
  醫師依法執業再敲警鐘
 
  -事件回放:
 
  11月24日,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許峰被控涉嫌醫療事故罪的案件。依據《刑法》相關規定,醫療事故罪是指醫務人員由于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人身健康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在司法實踐中,醫療事故罪的應用十分少見,盡管法庭沒有當庭宣判,但案件在醫療界引起了極大關注。
 
  本案涉及的醫療事故發生于2011年。當年6月22日,自2006年患腎衰竭一直進行透析治療的43歲女性陳某因甲狀腺問題入住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胃腸外科。該院外科副主任醫師許峰為陳某做了甲狀旁腺摘除術。5日后,陳某感覺頸部手術部位有點疼,而許峰稱自己當時在本院參加急診會診,指派實習醫生張鑫前去處置,其間陳某突發窒息,意識喪失。后來許峰為陳某行床旁切開手術清除血腫,45天后,陳某因搶救無效死亡。
 
  陳某死后,北京市西城區醫學會鑒定報告認為,醫生對頸部血腫的判斷和處理不及時,是導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結論為,陳某病例構成一級甲等醫療事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承擔完全責任。陳某丈夫將材料遞交檢察院,北京市西城區公安分局以醫療事故罪立案。庭審中,控辯雙方的爭論焦點在于許峰是否嚴重不負責任,當庭沒有審判,但據知情人士透露,許峰很可能被吊銷執業醫師資格證。
 
  盡管司法實踐中醫療事故罪的應用非常少見,但《刑法》對此有明確規定,而且詳細羅列了醫務人員由于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具體情形:擅離職守的;無正當理由拒絕對危急就診人實行必要的醫療救治的;未經批準擅自開展試驗性醫療的;嚴重違反查對、復核制度的;使用未經批準使用的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的;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及有明確規定的診療技術規范、常規的;其他嚴重不負責任的情形。
 
  -點評:
 
  《刑法》對醫療事故罪列出的具體情形在醫療實際中都有可能發生。此案無論最終判決如何,都給整個醫療界強化法律意識、確保醫療安全、規范醫療行為敲響了一記警鐘。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要保障醫療安全,對得起這份沉甸甸的托付,醫生唯有不忘初心,兢兢業業,在醫療技術上精益求精,秉持為生命負責的態度,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前正處于醫患矛盾尖銳的艱難時期,社會對醫務人員的容忍度逼近冰點,而如果醫患信任蕩然無存,雙方從同舟共濟變成同室操戈,醫生為規避執業風險,不敢為救治患者放手一搏,最終損害的還是患者的利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希望媒體、公檢法部門、患者在尊重醫學科學的前提下,給予醫務人員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增進醫患互信,共同戰勝疾病,否則,醫患雙方都將深受其害。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