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新年賀詞,首段即對港人致以新年祝福,顯示國家對本港的重視一如既往。整段賀詞簡要而情真,涉及方方面面重要領域。然而最引人關注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中心語,這顯然是羊年中國最核心國策。本港作為中國的特區、法治典範,羊年大計亦應堅決依法治港,清除「佔中」餘波,重築穩定繁榮,方不負國家期許,不負市民期望。
法治缺失市民最痛
習近平對全國發表新年賀詞中稱;「我們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用法治保障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國家發展。」法治的重要意義,是令人民權益得到根本保障,唯法治社會,公平、正義的社會核心價值方能得維護,一個地方方能穩定發展,香港當然概莫能外。
無獨有偶,昨日本港民建聯公布本年度漢字評選,最多參與市民選出的正是一個「法」字。評選顧問、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表示,「佔中」令社會關注法治問題,是好事。法治是香港核心價值,然而「佔中」大規模違法行動發生後,令不少年輕人誤以為,有更高理想則可凌駕於法治之上,不守法不等於犯罪。社會應作反思,法治的意義何在,如果放棄法治,對社會的影響是什麼。
「佔中」一度動搖本港法治基石。評估所產生的種種後果,可設想出「佔中」若真的令本港陷入無政府狀態、法治全面缺失時的嚴重後果。法治缺失首先威脅公眾秩序和公眾安全。「佔中者」屢屢集群強沖馬路,強攻立法會和政府總部,「佔領」期間屢屢將起爭執市民毆打綑綁,「佔中」之後又組成「鳩嗚」團集群橫行,路人走避、店舖拉閘,可見這種大規模公然違法活動發生之時,市民基本的人身安全和人權均無保障。對經濟的威脅後果深遠,影響千家萬戶生計,損害市民民生狀況。本港作為高度自由、成熟的商業社會,唯高度法治方能維護市場安全,保持投資者信心。「佔中」令本港法治社會形象飽受重創,令投資止步、游客下降,損及金融、貿易物流、旅游、零售等各大經濟支柱,經濟增長被迫下調。「佔中」最直接的後果,是對市民民主權利的損害。雖然歷次民調及「反佔中大聯盟」兩次破紀錄的全港大簽名行動,均清晰顯示維護法治、依法普選方為主流民意,「佔中」仍以強行霸佔道路和暴力沖擊行動,以少眾利益強行凌駕於全體市民之上,致令社會撕裂加劇,政改分歧擴大,直接損害2017年全港市民普選特首的權利。
依法治港不容拖延
因此依法治港、重築高度法治社會的核心,實為當務之急,必要之舉。要重建本港高度法治社會,為2017年普選特首構建成功基礎,須分三方面齊頭並進:一是堅決執法維護法治尊嚴,絕不能再允許肆意違法的現象持續。二是制訂普選政策,令法治重要性必要性為公眾所認識。尤其在反對派誤導下,公眾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明顯存在重大誤解,不知道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與本港安全和利益實為一體兩面。不知道政改「各界權利均衡」、「循序漸進」兩大原則實為本港穩定基石。如何針對性普及相關重要法理知識,決定香港穩定和普選成敗。三是需要構築及時釋法和駁斥違法謬論的公眾傳播系統,改變目前反對派曲解基本法和「一國兩制」謬論橫行的危險局面。
望當局和各界急謀對策,坐言起行。唯實際行動,方能挽救本港法治社會核心價值,避免少數人亂港的不利現象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