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0

劉永好:我養了近30年的豬 豬還沒有飛起來

2015-01-04
来源:中国经营报
  天寒地凍,銀杉孤影,懷揣著夢想與激情,33歲的劉永好腰里裹著十數萬元現金鈔票,一個人走在東北的小鎮上,收購豆粕,住著最便宜的鄉鎮招待所。那是在1984年,當時創業兩年后,劉永好兄弟已經養殖了上千萬只鵪鶉,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致富能手”。
 
  30年后的2014年11月17日,作為ASA100(中澳企業間農業與食品安全百年合作計劃)中方聯席主席,劉永好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澳大利亞總統阿博特的見證下,與澳大利亞合作方簽署備忘錄,聯合多家國內企業對澳投資約100億澳元。走出去、搭建更廣泛的農牧產業平臺,始終堅持“快人半步”的劉永好仍在用行動和語言鼓勵年輕人時刻懷揣夢想與激情。
 
  推動轉型
 
  在一個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的行業里面從創業者變為引領者,劉永好用了30年,往事歷歷在目,從成都近郊新津農村的“育新良種場”開始鵪鶉養殖,劉永好四兄弟將夢想單純地定為“成為萬元戶”,卻不承想在踏遍千山萬水歷經各種挑戰,幾年后成為了中國首富。
 
  然而,從鵪鶉到飼料,再到養豬、屠宰加工,中國農牧產業的劇烈變化讓身在其中的劉永好始終有種“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感悟。
 
  新希望[1.45% 資金 研報]的30年就是不斷順應各階段的社會狀況不斷轉型的歷史,每次轉型《中國經營報》都充當著見證者和記錄者。從鵪鶉大王到飼料大王,再到養豬大王,盡管飽受著“飼料是一分一分的賺,房產是一毛一毛的賺,金融是一元一元的賺”的行業現實,但劉永好始終扎根于農牧主業,制定了以農牧為機身,金融、地產為雙翼的新希望體系構架。
 
  在這個體系構架下,新希望利用在飼料領域的優勢布局農牧全產業鏈,讓新希望的競爭優勢從飼料領域延伸到產業鏈優勢。不過在黃浦江死豬事件和速生雞事件之后,劉永好意識到農牧產業的周期性波動和不可預計的風險仍然在左右這個行業的發展。“農牧產業必須轉型符合新時期的需求”。
 
  “而農牧產業的現狀要求,農牧產業要實現高效益必須要規模化。”劉永好認為,城市和農村發展的不均衡性決定了農民必須要養一千頭豬、一萬只鴨以上的規模才能實現與城市工作的“同等收益”,然而這樣的規模必須要求農民動輒數百萬元的投入,農民資金有限,農牧業風險波動大,這就要求新希望這樣的農牧業龍頭公司帶動,而新希望也要從飼料、養殖、屠宰、加工于一體的農牧企業轉型為農牧平臺服務公司,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提供資金幫扶和農牧產品銷售的平臺。“當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大踏步前進的時候,我們就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就是通過這種技術服務,叫作市場服務,金融服務,組織服務來幫助農村產業的轉型。”
 
  而在中國,土地和養殖成本已經高企,國外優質資源吸引著包括劉永好在內的大批中國企業家紛紛將目光投向國外。
 
  1999年,劉永好在越南投資了新希望在海外的第一家飼料工廠,這也是國內民營企業首批進行海外擴張的先行者。如今新希望在海外已經建立18家工廠,海外工廠也由當初的飼料延伸至養殖產業鏈,并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長。
 
  “全球化生產、全球化采購、全球化金融”,劉永好用這樣的三句話來概括新希望正在進行的全球化轉型。
 
  新希望+
 
  將新希望六和股份公司交由女兒劉暢和“教授”陳春花聯合打理后,劉永好并沒有閑下來,而是致力于新希望新戰略搭建和二次創業的推動。“二次創業”的主角是劉暢為首的新希望年輕管理團隊,劉永好更多的是充當把關者和指導員。
 
  毫無疑問的是新希望已經形成了龐大的上游飼料、養殖、屠宰、加工農牧產業鏈條,而短板則在于終端表達。很多產品成為肯德基、超市的“加工商”,新希望內部曾把這一模式稱為“貿易”模式,貿易模式的短板在于品牌溢價低,受行業波動影響大。
 
  在提出新希望的產業鏈轉型圍繞“生轉熟、凍轉鮮、貿易轉終端”之后,新希望迅速重組了“美好”“千喜鶴”兩大品牌成立新希望六和食品控股公司,首先是布局熟食終端消費體驗店,2014年3月以石家莊為中心布局熟食專賣店“美好石門一味”后,截至2014年底,已經在華北、東北市場布局數十家熟食專賣店。按照新希望食品的計劃是,五年內將在全國市場布局上千家熟食專賣店,進一步擴寬消費者體驗價值和改變中國傳統肉食品生態。
 
  如今,新希望已經將食品板塊作為重要發力板塊之一,以期實現產業鏈延伸和產業協同效應。
 
  然而作為新希望這個龐大的農牧產業帝國,轉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在自身體系轉型的基礎上,新希望開始對外聯合。劉永好提出“新希望+”模式,即利用新希望在上游產業鏈的優勢聯合在當地下游產業優勢的公司,打造一個新的聯合體。如新希望集團與深圳市農產品[3.15% 資金 研報]股份有限公司合資設立的深圳市中央大廚房物流配送有限公司,以“中央大廚房”的模式實行食材的終端配送;與永輝超市[-0.68% 資金 研報]實現農牧產品采供戰略聯合等,“新希望+優秀合作伙伴”的模式更能快速、高效地建立新希望農牧產品與消費終端的有效溝通,加快新希望農牧體系的轉型,真正實現從田間地頭到老百姓餐桌的全產業鏈構架。
 
  用互聯網工具讓豬飛
 
  “我養了近30年的豬,豬還沒有飛起來。”劉永好近段時間經常以此自嘲,豬、牛等農牧產業是最傳統的產業,但只要結合新時代的工具,“豬也要飛起來”,以前借助金融和房產的投資收益,劉永好將“機翼”反哺“機身”,解決了農牧規模問題。
 
  然而在新常態下,互聯網浪潮席卷了整個全球經濟,馬云的淘寶平臺模式,雷軍的小米輕資產模式,讓劉永好看到了更多農牧業變革的可能性——互聯網浪潮下,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作為曾經的養豬大王如何擁抱互聯網呢?
 
  “傳統產業必須跟互聯網連接,必須走一個新經濟的道路,在堅持做優質產品的同時,利用互聯網優勢進行革新。這就是不會被顛覆的新機會。”劉永好稱,作為中國傳統農牧業巨頭新希望的領軍人,劉永好也面臨這樣的追問和思考:養豬、養雞、養牛、擠牛奶已經幾千年了,面對互聯網新經濟,這個行業會不會消失、會不會被顛覆?劉永好表示他思考了很久,最終覺得這個行業不會被顛覆,因為大家不管怎樣玩互聯網,玩完了以后他還得要吃。
 
  2014年國慶前,劉永好將源自于云南蒼山洱海之畔的云牧場搬上互聯網,打造國內首支互聯網牛奶。“我們在澳大利亞的牧場也將采用云牧場的方式以互聯網工具實現全球直供”。
 
  為實現在傳統農牧業的創新,2014年12月初,劉永好決定成立創新集團,這個著眼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機構”將于2015年初正式亮相,而未來3~5年新希望集團進軍互聯網的投入將上百億元。
 
  我們將會在我們內部選拔一些年輕的有活力的干部,也向社會招聘一些年輕的有活力、有專業素質的人,在一種新的格局下,進行新的創業,這個新的創業就是說我們會讓這些管理層和企業一塊兒進步,形成一個創業合伙人的團隊,這是機制讓利益捆在一塊。
 
  第二我們形成一個農業金融投資的體系,幫助農民獲得金融的支持,通過移動互聯網的方式建立貸款、審批、復核、擔保這樣的一個體系。另外應用移動互聯網的方式,來幫助我們每一個養殖單元,他們的技術的進步,他們養殖的規范和他們對安全的監控。另外應用移動互聯的技術,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領域做一些探索。
 
  “我們正在搭建這樣一個平臺,成為整個農牧產業鏈的組織者、服務者。”劉永好表示,通過創新集團的搭建希望鼓勵年輕的管理者和創業者與新希望一起,要借助互聯網工具“讓豬飛起來,讓牛飛起來”。
 
  80年代開過的那輛老款桑塔納轎車被放在四川彭山的飼料工廠內,以紀念那段創業的崢嶸歲月。
 
  “只有創新才能讓新希望的基業長青。我希望現在的管理者和創業者能夠像我們那一代通過創新把握住改革開放東風一樣,現在則通過把握移動互聯網的東風。”2014年63歲的劉永好感覺自己只有30歲,他的日程安排得比很多年輕創業者還要滿……
 
  對話篇新常態下的“危”與“機”

  用互聯網改造農牧業
 
  《中國經營報》:我們知道新希望所從事的農牧產業是一個典型的傳統產業,而現在很多傳統的行業在擁抱互聯網進行轉型,而另一方面很多互聯網公司在非常熱情地投入到傳統行業,新希望是如何進行互聯網轉型的?
 
  劉永好:農牧業,用互聯網的說法就是消費頻度特別高的產業。
 
  但傳統產業怎么樣擁抱互聯網,不單是簡單說說而已,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互聯網的思維,看看互聯網他們為什么能取得成功,要學習他們的這種精神和他們具體的操作。聯想是這樣的,其實我們也是這樣做的。
 
  我們跟雷軍在交流、溝通,在請他給我們講課;我們請周鴻祎給我們做了一個報告,他講360的發展,互聯網的創新,互聯網的創業,互聯網和傳統產業的結合等。通過跟與互聯網企業家交流溝通來啟迪我們的思維,來考慮我們新的轉型。我們必須要轉型,用互聯網的思維來豐富,來改變,來促使我們的轉型,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
 
  傳統企業要轉型,你不轉就可能落后,你不轉可能今后會消亡。所以,這是一個“危”,也是一個“機”。所謂危就是你不動有可能會死,你一動有可能會活得更好。所以,這也是機會,叫“危”和“機”的結合。
 
  《中國經營報》:我們注意到一個方面像新希望這樣的傳統企業在進行互聯網思維轉型,而一些互聯網企業也在農牧產業里面延伸,不管哪一種方式,都要回到最終解決大數據和物流體系上來,新希望在這方面的優勢和不足有哪些?
 
  劉永好:新希望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在全國建立了幾百個生產點和自己的倉庫,但是這些倉庫原來都是用作原料存放的,玉米、黃豆及飼料的存放,假如通過互聯網的思維,把它們真正聯網,我們可以大大減少這種原料的存儲和產品的存儲。
 
  如果我們通過互聯網根據用戶的需求來組織生產,做到有計劃,還可以富余相當多的倉儲。而這些倉儲又可以為我們今后面對用戶提供一定的物理的手段,進行倉儲和物流體系的結合。
 
  另外,我們可以以更加開放的心態,與一些現在的物流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合作。比方說我們在網上銷售牛奶,網上訂牛奶,以前我們訂牛奶都是每家每戶直接到我們訂奶點去訂,或者我們的銷售員到每家每戶敲門,又費時又費力,現在不是這樣的,通過互聯網的體系來訂奶,通過物流企業來送奶,送到千家萬戶,更加快速高效。
 
  同時,我們從事農牧產業也會選擇一些互聯網企業合作,因為他們更懂互聯網,更懂用戶的體驗,更懂用創新的模式運營這些新的模式。
 
  做企業要比別人快半步
 
  《中國經營報》:新希望應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走出去,加大國際化的步伐,關于海外擴張新希望是怎么做的?
 
  劉永好:新希望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布局海外市場,走出去近20年。現在已經在差不多20個國家開辦有企業。國外投資的回報率也超過國內。
 
  但現在提倡平臺經濟。所謂平臺就是在新的格局下,很多事兒不是一個人一個企業做得完的,大家聯合起來做事。
 
  比如我們提出在海外投資作為我們大的發展戰略,過去十幾年我們在海外建立了差不多40家公司,有將近20個國家。以前都是我們單打獨斗自己去,到一個國家去熟悉政策,找到關系,了解生活習慣,學習他們的語言,再找人,再買地,這些太復雜了。有沒有可能抱團出海聯合去發展呢?
 
  前不久我就聯合了二三十個愿意到澳大利亞去投資的中國企業家。我們組建了一個叫中澳農業發展百年合作計劃的民間的非政府的機構。我們通過聯手求發展,聯合一些民營企業到澳大利亞去做投資,總投資規模大概100億澳元。其中新希望在澳大利亞農牧領域的投資將達5億澳元,主要集中在牧場、食品廠等領域。
 
  接下來,新希望還會繼續在國外進行投資發展,在發展中國家投資建廠;在發達國家買品牌、合作技術;在資源豐富的國家引進資源。
 
  《中國經營報》:新希望的海外擴張與之前在國內諸如房地產、金融等很多方面的投資相類似,不是最早,卻極為穩健,并后來居上,這30年來你的投資理念是什么?
 
  劉永好:略有超前快半步,這是我辦企業的理念,所謂略有超前,我們涉事要走到前面,不走到前面往往機會沒了,比方說我們下海比較早,我們做企業比較早,我們很多方面都比較早,這是略有超前。
 
  快半步,不能快一步,因為快一步的話,往往就越界了,因為前面一步跨出去以后有可能收不回來,跨半步出去,不行我退得回來,又可以比別人超前,所以略有超前快半步,這是我們經營的理念,我覺得現在還是蠻有效的。
 
  見證篇劉永好:主場再作戰
 
  像投資民生銀行[0.93% 資金 研報]等這樣的金融領域,雖給我們帶來了比較大的收益,但金融這塊只是我們的財務性投資,我們缺乏這樣的產業經驗,不會親自去經營金融業。同樣,房地產目前也不是我們的重點產業,只是保持現有發展規模,不會特意做大。
 
  我們未來在金融領域的投資力度一定會大大小于農牧業。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們當時投金融投房地產,目的是什么呢?我們的主體始終是農牧業,我們一定要把規模做大,這需要大量的投資,銀行不給你貸款,自己哪來那么多錢?我們抓一抓短期的機會,當金融機會和房地產機會來的時候,我們適當投入精力,抓住了這樣的機會。現在看來,我們的投入是對的,它使集團的資產得到了極大的積累。
 
  而現在,當國家、社會、市場對農牧業逐漸高度重視的時候,農牧業的機會來了,我們本來就是以農牧業為主,這時,把在其他產業投資賺到的大量資金轉過來投資農牧業,我們在農牧業里面就比別人高了很大的一截,做成的可能性就更大,這兩者并不矛盾。我們只是在一定的時間內,通過抓住一定的歷史機遇,實現了資金的積累。我們當時就提出,要把農牧業做大,現在還是這樣講。
 

  ——本報2007年11月19日報道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