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短板現象”的另種選擇

2015-01-04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作者:未名壺

  在現實生活中,一只桶壁上木板高度參差不齊的木桶,其盛水的多少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人們把這眾所周知帶有規律性的客觀現象,稱之為“短板現象”。這種現象對人們的啟示就是: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應設法加高最短的那塊木板,使之與桶壁上其它木板持平,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選擇,俗稱“補短板”。這本是來自生活的樸素經驗,但經過一些學者的總結、歸納、提升,最終形成了所謂“木桶原理”、“木桶定律”等等。
 
  木桶原理應用範圍廣
 
  現在,“補短板”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人們無庸置疑的一種必然選擇,大到國家、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設計,小到企業管理方式的確定,甚至個人學習、工作的規劃,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補短板”。以企業管理為例,若將企業的管理水平比做板壁長短不一的木桶,把企業的效益比做桶裡裝的水,這裡的“板”是指通過企業配置的各種資源,如研發、市場、生產、品質、銷售、人力等等。如果要使“木桶”的容量最大化,就要合理配置企業內部各種資源,及時補上最短的那塊“木板”。再進一步,如果具體到人力資源管理問題上來說,這又是另一個層次的“木桶”,它代表的是人力資源管理的績效,“木桶”的板則分別代表人力資源的規劃、工作分析與職位設計、人員的招募、發展培訓、績效管理,薪酬管理、企業文化等等。總之,木桶有大小之分,層次之別,木桶原理也有整體和局部之分,在運用木桶原理時,關鍵是確定你自己的桶,找到桶上最短的板,然後補高它。這就是人們對“木桶原理”的一些基本認識。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所謂“木桶原理”至少有兩個隱含的假定:一是面對“短板現象”人們唯一的目標是追求容量;二是“補短板”的成本可以不考慮。如果是在木工場中面對真正的木桶,顯然這兩個假定一般無太大問題。但是,隨著“木桶原理”被運用的越來越頻繁,使用的場合及範圍越來越廣泛,在某些領域和某種條件下,“補短板”就不一定是最佳選擇。一方面,木桶不是越大越好,桶太大,小和尚會挑不起,所以,擴大容量不應是唯一追求;另方面,“補短板”所花成本必須低於增大容量獲得的收益,否則,就是“不經濟”。
 
  “補短板”不一定是最佳選擇
 
  因此在不需要大桶和“補短板”成本過高的前提下,自然就會出現另一種選擇,即鋸掉長板,使之與短板持平。這時桶的容量沒有增加,但負擔少了,桶輕了,降低了挑水的勞動強度,從而提高挑水的效率。也就是說,在面臨“短板現象”時,“補短板”是一種選擇,“鋸長板”也是一種選擇。究竟應做何種選擇?關鍵是看哪種方法“更經濟”,即能以更低成本達到資源合理配置。仍以企業為例,如果企業的研發、生產管理、品質等都是“長板”,而市場是“短板”,由於世界經濟不景氣,競爭激烈,進一步開拓市場不僅前景不明,更是成本極高,“高處不勝寒”,這時,“補短板”、“增容量”就不一定是明智的追求,而“鋸長板”、“減負擔”則可能是更合理的選擇。
 
  筆者曾對民族地區有較為深入的調研,以藏區為例,其經濟發展的“長板”無疑是地域遼闊,生物資源豐富多樣,水能及光熱資源得天獨厚,礦產資源富集,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等等;“短板”則是海拔高,氣溫低,生活環境十分惡劣,自然地理複雜,生產條件十分艱難,特別重要的是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不僅各種自然災害和山地災害頻繁,且生態系統自我恢復能力很弱。也就是說,藏區發展受自然、地理、生態等條件的制約極大,而要提高這些“短板”將付出很高的成本,有些甚至是當前技術難以解決的。因此,藏區的發展切莫過分強調增大“容量”,切莫大規模開發,切莫向自然索取過多,否則一定會受到大自然的無情報復。
 
  對木桶理論也要有新認識
 
  中國經濟經過30年的高速增長,已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不過,要看到,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發展條件和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改革開放前的資金短缺和物資匱泛,已變成產能過剩、市場不振、資本四處尋找出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短板”和“長板”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有些方面甚至相互易位,特別是制約經濟發展的“新短板”,例如環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土地污染、空氣污染等都已成為嚴重影響經濟發展的桎梏,需要付出巨大治理成本。
 
  顯然,污染治理、產業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等都不是短期可以一蹴而就的,因而中國經濟降低增長速度,進入“新長態”就是不可避免的選擇。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發展必須重新認識自己的“長板”和“短板”,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從主要追求產量增長和拼資源、拼消耗的粗放經營,向數量質量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可持續發展的集約經營轉變。
 
  總之,任何理論都有假設的前提,任何規律都有運行的條件。事變時移,滄海桑田。實踐永遠比理論更複雜,更多變,這就造成所謂“計劃沒有變化快”。當實踐中的理論前提、假設條件發生變化,那麼,對理論就要重新審視,對規律就要重新認識,對原有的選擇也應重新考量。如果墨守成規,無異刻舟求劍。
 
  “木桶理論”如此,其它理論亦如此。
 
  本期主筆吳宋,1980年代初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系,經濟學教授。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