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個人征信市場化閘門開啟

2015-01-0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5年,國內個人征信市場化的閘門正式開啟。

  1月6日下午,央行在官網上發布了《關於做好個人征信業務准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准備工作,准備時間為六個月。這意味著,這八家機構或將成為中國首批商業征信機構。

  八家機構需要哪些准備

  那么,這八家機構都需要做哪些准備?

  螞蟻金服芝麻信用副總經理鄧一鳴向《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表示:“這主要是針對2013年頒布的管理條例,希望市場化後大家都能合法合規,這背後需要一些配套的機制和系統。比如:用戶授權,數據采集,處理、產生報告、評級,異議處理等等。”

  按照通知要求,包括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華道征信有限公司在內的八家機構,要嚴格按照《征信業管理條例》和《征信機構管理辦法》進行准備和完善,達到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切實做到依法合規。

  “對於一般企業而言,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如果沒有大量的數據基礎,靠合作很難形成大的規模。美國也是最後只有三大征信局。”鄧一鳴向《第一財經日報》稱,“螞蟻金服也是以這么多年的信用機制實踐和大數據為基礎來做這個事情的,現在以及將來,阿裏系的數據也只會是芝麻信用征信的一部分。”

  不等於牌照發放

  不過,央行的通知並不意味著牌照的發放,也不等於可以合格開展業務。

  “嚴格意義上不是牌照,我現在也沒看到文件的細則。”鄧一鳴稱。

  “這幾家背景不同,有一直在做的,有新進來玩的,美國也是有很多,只是全國性的大的就3家,其他的還有好幾百家,為這3家服務。”某知名商業征信機構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我個人感覺說監管不是說鼓勵市場行為,這不像是支付,已經太多,需要監管;目前,信用市場需要鼓勵,共建誠信社會。監管應該更關注用戶的反應,要注重用戶隱私和信用這把雙刃劍。”

  螞蟻金服首席信用數據科學家俞吳傑說:“互聯網發展給個人征信行業帶來了跳躍式的發展。隨著互聯網活動的普及,用戶各類行為數據的獲取變得更為容易,更為及時,更為全面。因此,相比傳統征信行業,互聯網征信數據涉及范圍更廣,種類更多,實效性更強。”

  俞吳傑介紹,整體而言,中國信用,尤其是個人信用,個人征信還是起步階段,目前中國相關法律法規正在逐步健全,《征信業管理條例》是首部把征信業務的定義、參與主體等全部描述得比較清楚的法規。

  與央行征信中心的區別

  目前,中國提供個人征信服務的“正規軍”只有央行征信中心及其下屬的上海資信公司。其中,征信中心作為央行直屬事業單位,專門負責我國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建設、運行和維護。

  截至2014年10月底,征信系統收錄1963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和8.5億自然人信用信息。2014年前10個月,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的查詢量就分別達到8398萬次和3.27億次。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培育社會征信機構,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等一系列方針政策的重要舉措,對於規范發展征信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具有積極意義。

  那從功能來說,央行征信中心可以給個人提供征信報告,那么上述商業機構提供的個人征信業務又涉及什么呢?央行征信中心和商業機構征信服務方面有什么不同呢?

  “個人征信中心很多年了,但是沒有真正影響老百姓的生活,兩者從本質來說是一樣的,不外乎也是報告和評級。鵬元也算曆史很久的征信機構了,只是地域屬性過重,這也看出征信的門檻不低。”上述知名商業征信機構人士向本報稱,“央行征信中心和商業機構征信暫時沒有關系,但這也看未來各方的開放態度。只能說更看好開放後的征信市場,百花齊放,拭目以待吧。”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