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3

2014汽車業大事件盤點:召回次數再創歷史新高

2015-01-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歲末更替,“再見2014,你好2015”成為了這段時間網絡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回首過往一年,汽車業界可謂跌宕起伏、大事不斷!反腐敗行至深處,自主品牌遭遇“12連跌”……這一件件、一樁樁無不突顯出,2014年——充滿變革的一年。
 
  中國經濟網汽車將以2014年所發生的大事件作為切入點,并由此及他,對該類事件進行盤點、歸納,總結經驗。今日,盤點關鍵詞——“汽車召回”。
 
  權威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國家質檢總局共實施汽車召回122次,累計臺次達499.7萬余輛。盡管在數量上沒有超越2013年全年召回531萬輛的記錄,但是2014年全年累計召回122次可謂創下了召回次數的新高。
 
  到2015年1月1日,《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已有兩年之久。汽車召回數量的增加,并不意味著產品質量的下滑。相反,在汽車保有量直線攀升的當下,汽車召回規模擴大,恰恰反映出國內汽車召回制度的日趨成熟和完善,以及車企對產品質量問題和消費者出行安全關注度的提升。
 
  汽車召回常態化

  回顧2014年國內主要汽車召回事件:
 
  本田受累高田氣囊
 
  高田安全氣囊充氣裝置存在爆炸隱患已經影響到包括本田、豐田、日產、通用、福特 、寶馬、奔馳等在內的多家汽車制造商,全球召回車輛達2000萬輛。作為高田的最大客戶,截至目前,本田已在全球范圍召回1340萬輛車。 2014年12月,本田汽車公司及其在中國的兩家合資企業——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因高田安全氣囊可能存在的缺陷召回569769輛車。
 
  新速騰后軸斷裂
 
  由于后軸縱臂存在斷裂隱患,2014年10月15日,一汽大眾和大眾中國宣布自2015年2月2日起,在中國召回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生產的新速騰汽車和2012年4月24日至2013年7月17日生產的甲殼蟲汽車,涉及車輛分別為563605輛和17485輛。
 
  福特不止于斷軸
 
  轟轟烈烈的福特翼虎斷軸門從2013年一直延續到2014年。2014年2月,福特正式召回2012年9月21日至2013年11月13日生產的翼虎汽車,涉及數量共計80857輛。但召回之后,關于翼虎斷軸的投訴依然層出不窮。 2014年11月,由于部分車輛燃油管和燃油蒸發管的防腐蝕涂層在長時間使用后可能產生腐蝕,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燃油滲漏,長安福特再次決定自2014年12月20日起,召回2013年5月27日至2014年1月28日期間生產的翼搏1.0T汽車,共計3187輛。
 
  寶馬發動機存隱患
 
  2014年4月,由于發動機螺栓設計缺陷,寶馬和華晨寶馬宣布在華召回約23萬輛汽車,車型包含進口和國產版,涉及12款車型。其中進口車型為2009年6月10日至2012年7月30日生產的1系、3系、5系、6系、7系、X1、X3、X5、X6和Z4,共計138534輛;國產車型涉及3系和5系轎車,生產日期為2009年11月7日2013年6月6日,數量達到93564輛。
 
  奇瑞風云2漏油隱患
 
  由于部分車輛設計原因,活性碳罐易受到布置位置周邊惡劣環境影響,車輛長期使用后,灰塵等可能會進入碳罐通氣管,導致碳罐通氣管堵塞或通氣不暢,極端情況下會導致油箱損壞或電動燃油泵損壞,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燃油泄漏,存在安全隱患。2014年11月,奇瑞宣布自2014年12月15日起,召回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期間生產的風云2轎車,共計218961輛。
 
  上海通用后懸架隱患
 
  2014年9月,因后懸架螺母存安全隱患,上海通用決定自2014 年9月26日起,召回2009 年7 月9 日至2014 年8 月15 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凱迪拉克SRX 汽車,共計107016 輛。早在2014年上半年,SRX就因動力隱患問題實施了召回,其動力總成軟件的問題影響了車輛在低速運行時的加速問題。
 
  除了以上,JEEP大切諾基因轉向存隱患召回8646輛汽車、捷豹XJ因制動失效召回2877輛汽車、一汽豐田因混動系統隱患召回普銳斯等召回事件同樣引起關注。從召回數量上計算,一汽大眾、廣汽本田、上海通用則成為2014汽車召回數量前三位的汽車企業,數量分別達到897787輛、582431輛和514196輛。
 
  召回常態化之后
 
  盡管我國汽車召回已經步入常態化,但是部分汽車企業召回問題車輛的主動性依然值得考量。比如,大眾新速騰召回是在上百名車主集體維權以及國家質檢總局的壓力雙重驅動之下才得以推進;福特則是在經歷了諸多斷軸事故之后才決定召回翼虎……
 
  召回的意義本就是將車輛因質量造成的安全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如果每次召回都像高田安全氣囊一樣,已經造成死亡事故,那召回勢必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從這個層面來講,汽車企業提前預知車輛缺陷并及時采取召回措施顯得尤為必要。
 
  另外,由于某一零部件缺陷引發的大范圍召回也令不少汽車企業蒙受著巨大風險和經濟損失。2014年12月31日,受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燃油泵問題影響,包括長安汽車、一汽海馬、北汽福田、浙江吉利、天津一汽夏利等在內的多家汽車生產者召回30余萬輛汽車。在此之前的11月17日,奇瑞、華晨以及長城汽車三家自主品牌也曾因為零部件供應商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設計制造原因共同召回近56萬輛缺陷汽車。
 
  針對于此,2014年10月,國家質檢總局首次將零部件生產者納入召回體系。2015年隨著該項政策的深化,零部件生產企業和主機廠一起承擔責任或將有利于促進零部件企業加強自我檢查和升級,整車的質量水平也有望進一步提高。
 
  事實上,相較于歐美國家汽車召回已經經歷幾十年歷史,中國的汽車召回則剛剛起步于2003年。這與“世界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的稱謂并不相符,加之目前我國法律法規中對缺陷產品的認定標準過于寬泛,不太具有實際操作性,這也導致中國在國際大牌汽車制造商的召回中屢屢遭受不公平待遇。
 

  對此,國家政府部門也采取了相應措施,如“隱瞞缺陷或拒絕召回最高可處召回車輛總值一半的罰款”等。迫于各方壓力,未來,汽車企業召回次數自然會越來越多,但是消費者希望看到的是更多企業主動、有效的發起召回,因為正是汽車召回的深入推進,才能使汽車召回制度乃至整個中國汽車產業逐步走上正軌。(中國經濟網記者 朱津津)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