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石頭魚分布在許多海域。它天性頗懶惰,喜歡待在海底和礁石旁,一動不動的時候,就如一塊石頭一般。
吃石頭魚的歷史,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里記載過,石頭魚是可以用來食補的。雖然在內地,吃石頭魚的風氣還不濃,但在香港,石頭魚一直都入菜。雖然石頭魚的外表驚世駭俗至此,吃它的方法卻簡單之至,一般都是整條魚燉湯。
此魚燉湯湯味鮮美,魚肉雪白,只吃過石頭魚,沒有看過石頭魚真容的,一定想不到它的本來面貌。但石頭魚仍然不為很多人熟知。究其原因,是石頭魚的處理相當不便。此魚背上長有三根有毒的背鰭,若手不幸碰到,輕者腫痛,重者甚至引發昏迷。
此外,石頭魚那層醜陋的魚皮,要去除顯然也頗費功夫。而它又沒有擁有河豚魚一般的盛名。所以,有人情願「拼死吃河豚」,卻未必願意吃石頭魚,雖然后者的危險度要低於前者。
一般做石頭魚的餐廳,需要配備專業人員處理石頭魚,像工具、手套之類必不可少。石頭魚之毒雖不及河豚,但也有相當的危險性,如果手碰到魚鰭,會立刻引起麻痹。
不及時處理的話,也是有生命危險的。不過,越毒越好吃這句話,果然是有道理的。揭開醜陋的魚皮,石頭魚的魚肉居然是相當的雪白和鮮美,清蒸、紅燒、做湯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