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初冬走進東臺灣田園,只見洛神葵正結出一顆顆漂亮的紅寶石,宛如冬日里點亮的紅火燭。
洛神葵冬天結出的果實,被譽為是植物界的「紅寶石」。洛神葵,名字叫「洛神花」,又被稱作「紅葵」、「山茄」或「洛濟葵」。據說,洛神花的名稱,便是源自英文名「Roselle」音譯而來。
「洛神花」既是音譯名,可以想見它不是臺灣原住民,它的老家在印度,來臺定居已近百年,在臺灣鄉村和離島均可見其身影,并以原住民聚落栽種最多,也是臺東縣金峰鄉最重要的農特產。或許是名字有個「花」,很多人將洛神植株結的果誤認是花,其實洛神葵開的花很美,花色有淺黃和粉紅。
洛神花,為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植株高約2到3米,莖枝為紫紅或綠白色,每年10-12月開花,花朵頗似迷你版山芙蓉,花謝后花萼及子房逐漸長大,并於11-2月間結出紅寶石般的花萼果實。
百年前,洛神花從新加坡來到寶島,早已適應臺灣地區水土氣候,加上洛神幾乎不擇土地生長,全臺幾皆能見到它的蹤影,臺灣東部地區的金峰鄉也成為臺灣的洛神花之鄉。紅葵的花與果均好觀賞,果實萼片則可制成蜜餞、果醬和洛神花汁,也可以入菜。
冬季造訪東臺灣,不妨游走原鄉欣賞正火紅的洛神花,也可品嚐洛神入菜滋味。人們食用的洛神葵萼片果實,制成蜜餞或洛神果汁,滋味酸甜,就像戀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