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影/制圖
“比爾·蓋茨告訴我,你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活下去。”1月15日,在京舉行的“青年恒好中國青年公益創業調查報告”發布會上,創業者曹軍說。
這是國內首份有關中國青年公益創業發展的報告,旨在總結中國青年公益創業的現狀,有針對性地找出公益創業的問題,並研究相關解決方案。
調查自2014年3月開始,受訪者為全國各高校KAB體系及中國公益創業組織機構推薦的優秀公益創業青年。報告課題組成員包括清華大學、中國社科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5所大學的教授,及中國青年報社、KAB全國推廣辦公室、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等有關單位的專家,報告執筆人為湖南大學公益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忠。
65%的公益創業青年想“挑戰自我”
曹軍是一位視障者,他創辦的北京保益互動科技公司致力於“能讓手機說話”,解決盲人無法通過觸屏打電話的問題。2014年,去除人員工資等成本,公司的盈利還不到6800元。“面對一年500萬元的支出,怎么去盤活資金迎接明年的挑戰?我多支撐一年,就能夠解決3~5萬盲人的看見問題。如果我多支撐5年,說不定就能夠再多解決100萬盲人的同類問題。”
“以前做公益像拿個金飯碗在討飯,不斷讓人幫助。”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忠偉感觸很深,“如果我們懂得自己做的事情本身是社會、政府、企業三方需求的事情,讓三個點交彙,能量才能夠爆炸出來。”
這三個點如何交彙?在KAB創業教育中國研究所所長、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李家華看來,通過發布《中國青年公益創業報告》,發現青年公益創業的兩個痛點亟待解決:對社會問題的深度關注和公益創業者自身的難題。
21歲的北回歸線愛心協會理事長王方圓還記得,他曾去給邊遠地區的小朋友捐書包,但是小朋友告訴他:“不需要了,我們已經有8個了。”這讓他很感慨:留守兒童到底最需要怎樣的幫助?在了解邊遠地區兒童需求的基礎上,他和小夥伴們在雲南和貴州的鄉間建立起了圖書館,累計服務了1萬名留守兒童及流動兒童。
調查發現,在校大學生是我國開展公益創業活動最為活躍的群體。公益創業組織領導人或者創始人中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8~30歲,占受訪者的88%。
青年為什么熱衷公益創業?調查發現,65%的公益創業青年想“挑戰自我”,59%的公益創業青年想“回報社會”,33%的公益創業青年想“學以致用”,30%的大公益創業青年為了“解決就業”。
調查顯示,公益創業呈現地區差異性,主要集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沿海城市,這一方面得益於這些地方的政府對公益創業的積極引導,提供資金與相應的政策環境扶持;另一方面與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有緊密關系,相應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此外,性別差異也很明顯。公益創業組織領導人或者創始人中男性占66%,女性占34%。
72%的受訪者認為公益創業組織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有優勢
不少公益創業者面臨和曹軍一樣的生存困惑。公益創業因雙重屬性,比一般創業要艱難得多。
一方面,大部分公益創業組織的存在以社會使命為前提。在參與調查的144個公益創業項目中,有119個公益創業組織在章程中明確了社會使命或環境目標。72%的公益創業青年認為,與傳統的商業企業相比,公益創業組織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
另一方面,公益組織把商業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應用在創業過程中,追求一定的經濟利益。參與調查的公益創業組織中,將近一半的組織商業活動收入超過50%,明確利潤分配的組織有77個。
調查顯示,有88個公益創業組織實現了“自己造血”,43個公益創業組織獲得了“企業贊助”,收入源於捐款的公益創業組織有21個。
利益如何分配,決定著公益性和商業的分野。對此,國內公益創業尚未有明確的標准。調查發現,公益創業組織用於利潤分配的比例較少,大多以公益為導向從事創業活動。144個公益創業組織中不存在利潤分配的公益創業組織有36個,對50%以下的利潤進行分配的公益創業組織有68個,而將多於50%的利潤進行分配的公益創業組織有11個。
調查中,76%的公益創業青年認為公益創業組織需要外部的合理認證,而且第三方機構對公益創業組織進行監督將更合適。除了可提高公益創業組織外界認可度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強公益創業組織的內部監督。所以,公益創業組織有必要成立理事會、監事會或邀請行業協會等外部機構來共同加強對組織內部經營活動的控制與監管。
96%的受訪公益創業青年期待公益創業教育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創 業學院副院長鄧漢慧教授發現,我國青年公益創業中存在公益創業組織小微化、創業主體弱勢化、創業行業層次低、公益創業組織市場化運作效率低、可持續發展性不強等問題。
在接受調查的公益創業組織中,43%的項目雖然已經啟動,但尚未注冊法人。公益創業組織普遍規模較小,啟動資金規模大部分都在10萬元以下,受訪的144家組織中有113個人員規模都在30人以下。
公益創業者也有自己的困擾:政策的關注還不夠。“公益組織獲得資金的一個渠道是政府采購。可是公共關系建立、產品招標都挺麻煩的。我們的產品明明很好,就中不上標,沒有辦法。”曹軍在發布會討論環節說。
調查顯示,65%的公益創業青年期待對公益創業制定單獨的政策措施。對於公益創業來說,政府的支持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他社會主體的支持度。65%的公益創業青年希望政府能簡化辦事程序,提高效率,這是在促進青年積極投身公益創業事業中,共同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的有效途徑。
公益創業青年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創業扶持?調研顯示,資金支持占80%、公益孵化基地占59%,稅費減免占54%。
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公益創業青年有過相關的培訓經曆,有31%的公益創業青年做了充分的准備,但是仍有8%的公益創業青年沒有任何的准備。此次調查報告指出,學校是否開設公益創業的相關課程,是否對學生傳授有關公益創業的知識,都會直接影響公益創業者的能力大小和水平高低。
調查中,96%的公益創業青年認為應該進行公益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