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中国经济数据权威解读

2015-01-21
来源:香港商報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昨在發布會上介紹2014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華社

  昨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4年中國經濟「年報」,這份年報也是經濟新常態下的首份成績單。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636463億元,同比增長7.4%,低於年初預定目標,亦創下1990年以來的新低。對此,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指,7.4%增速來之不易,符合「新常態」下經濟換擋的客觀規律,在國際上亦屬不低的水準。對此,官方與學者均認為,中國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更重要的是,如今中國經濟業已體現出「減速提質」的新常態。 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昨日,備受關注的中國經濟「成績單」出爐。2014年,中國GDP達636463億元,同比增長7.4%,基本實現了年初制訂的7.5%左右的目標,這一數據亦是自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1990年GDP增速為3.8%)。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指,7.4%符合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增速換擋的客觀規律;加上與7.4%配套的指標,如通脹率、新增就業人數、城鎮失業率指標,他認為,「中國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中國經濟運行呈現出「增長平穩、結構優化、品質提升、民生改善」四大態勢。

  經濟增速處合理區間

  對此,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學博士熊衍飛向本報表示,儘管2014年7.4%的GDP增速創下1990年以來的新低,但從宏觀數據整體來看,經濟增長符合預期。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工農業產值同比增長,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內需逐漸拉升以及就業總體穩定等,均反映了宏觀經濟好的一面。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國世平則認為,去年中國經濟增速仍能維持7.4%已實屬不易。他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這數據非常可觀,經濟增長降速比預期好得多。在他看來,中國經濟在巨大下行壓力下,能保持7%就已很不錯。「因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許多難題,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面臨巨大困境,許多已處於倒閉狀態。而中國經濟能保持7.4%的增長得益於兩方面因素:一是房地產降速比想像慢,政府調控得比較好;另一方面,去年中國對外投資收益非常高,超過外國對中國投資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不足。」他說。

  重在質量而非速度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一直是備受矚目的焦點。在全球經濟整體疲軟,中國經濟處於「三期疊加」的背景下,許多經濟學家呼籲不要太注重具體的經濟增長率。

  經濟學家厲以寧表示,大家不要太看重具體數字,中國經濟未來將著重「結構完善」和「質的增長」。未來中國經濟能夠保持7%就已不錯,因為經濟發展重在品質而不是具體的增長速度;如果速度要上去的話,只要加幾萬億投資就能使之成為可能,但經濟要求品質和結構,所以要把結構調整放在經濟增長之中來考慮。

  就經濟增長率而言,中國2014年預期增長目標定在7.5%左右。為此,李克強總理曾多次提示,高一點或低一點都不是問題,關鍵在於就業和經濟增長品質。就此而論,2014年中國經濟的確運行在合理區間。分析人士認為,宏觀數據整體看,基本符合中國經濟現實,潛在增長率降低是必然結果,這與影響增長的要素構成變化有關;而未來宏觀政策更應注重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就業環境的改善,而非強調用投資刺激增長。儘管經濟增速下降,通貨緊縮壓力增大,但就業情況還算滿意,這既得益於服務業長足發展,亦與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有關。

  調結構仍將是重中之重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範,加強民生保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2015年1月19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第四次全體會議時強調,中國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於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面臨困難可能更多,政府工作艱巨繁重。大部分投行人士預期,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大體會在7%左右——部分季度增速可能會低於7%。就結構調整來說,去產能和去槓桿仍將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步入增速換擋關鍵期

  事實上,新常態已經揭示了中國經濟在各個層面發生的重大變化。2015年,中國經濟將步入增速換擋關鍵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中國政府將在推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國內消費及服務業對經濟貢獻方面不遺餘力。馬建堂表示,未來「十三五」期間,中國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轉方式、調結構上。

  熊衍飛分析認為,未來經濟結構調整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呈現V型,短期因改革陣痛而導致經濟增長下滑,長期因改革紅利而助推經濟增長。他認為,三大產業中第三產業比重將持續上升,其中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進一步強化,將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型。在消費方面,定制化消費、網絡消費、移動消費和農村消費等新型消費模式將得到進一步推廣。

  馬建堂表示,轉方式、調結構是中國經濟從中低端躍上中高端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我相信只要我們按照這條路走下去,中國經濟就一定會在持續成長的同時結構繼續優化,方式不斷升級」。

居民收入增8% 跑贏GDP

  國家統計局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跑贏」GDP;衡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數進一步收窄,為0.469;反映城鄉收入差距最直觀的指標——城鄉居民收入比在2014年也再度回落。收入分配結構進一步優化。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居民收入的增加、收入結構及收入分配結構的改善,為中國經濟平穩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收入分配結構不斷完善

  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顯示,2014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167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1%。在中國居民收入平穩增長的大背景下,收入結構及收入分配也在不斷改善。

  首先,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大於城鎮居民水平。其次,按收入來源分類來看,2014年中國居民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分別為11421元、3732元、1588元、3427元,較上年分別增長9.7%、8.7%、11.6%、12.6%。財產凈收入及轉移凈收入增速快於工資性收入及經營凈收入,顯示出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進一步提升。

  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殷醒民認為,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有助於進一步優化中國居民收入結構。例如,對於農村居民來說,財產性收入的增加意味著他們有更多的資金或者物資來擴大生產,這對保障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沈建光分析認為,2014年,中國居民收入增長對消費的支撐作用明顯,使得經濟發展及經濟結構優化更有可持續性。

  人均消費增長7.5%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4491元,比上年增加7.5%,也「跑贏」了GDP;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394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2%,其中網上零售額增近5成。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指出,中國股市回暖帶來居民財產性收入增加,對消費增長提供資金來源。此外,就業形勢較好、收入平穩增長等積極因素,也支持消費信貸需求持續較快擴張。

  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9%,比11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2014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201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1%,快於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服務業的比重提高到48.2%。

  惠民生穩增長良性循環

  展望2015年,業內人士建議應進一步推動「惠民生」與「穩增長」的良性循環。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說,中國經濟增長、經濟結構調整與收入增長應形成良性循環:以消費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保證新增GDP能投入到居民消費部門而非生產性部門;而經濟增長要從投資拉動轉換到消費拉動,其前提是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收入結構。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目前在中國作為生活必需品的食品價格波動較大,對低收入居民影響較大,因此建議進一步理順商品價格形成機制。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則建議,可調整消費稅徵收範圍及徵收率,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有助於消費增長。另外,互聯網消費等新型消費方式的迅速發展,也有利於消費的平穩增長。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