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3

吉利聯姻新大洋造微型電動車

2015-01-21
来源:时代周报
  憑借與新大洋機電集團(以下簡稱“新大洋”)的“聯姻”,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以下簡稱“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構想中的吉利汽車“新能源版圖”正日漸清晰。
 
  1月10日,吉利與新大洋在蘭州宣布將共同投資10億元組建合資公司—新大洋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大洋電動車”),以聯手打造推廣知豆品牌純電動汽車。
 
  這是吉利繼2013年攜手康迪電動汽車集團成立康迪電動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迪電動車”)后,所組建的第二家合資電動汽車公司。按照李書福的設想,未來康迪電動車將主攻城市迷你公交車,新大洋電動車則主要面對私人銷售市場。
 
  從接連成立電動汽車公司,到聯手科力遠加碼油電混動,再加上沃爾沃的助力,吉利在新能源汽車的業務板塊正在不斷完善。在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即將迎來爆發之際,吉利意圖通過此番布局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先贏一步。
 
  布局微型電動車
 
  對于此次合作,新大洋方面表示,將充分利用吉利在汽車生產制造、運營體系等方面積累的經驗,結合新大洋10年來在微型純電動汽車領域的積累,在助力知豆電動汽車在制造工藝、產品質量、零部件體系和市場拓展等方面能力快速提升的同時,亦加快吉利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
 
  “市場需求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驅動力,這種微型、輕量化、智能化和節能的電動汽車一定是未來城市電動車發展的方向,這樣的技術和產品路線可以有效降 低環境污染和交通擁擠,成為主干交通系統和傳統能源汽車的有益補充。”對于微型電動車的未來,李書福顯得信心十足,“吉利與新大洋聯手在這一領域積極探 索,各自發揮自身優勢,同時整合資源,不斷創新,力爭打造微型純電動汽車領域的標桿企業。”
 
  據悉,新大洋電動車將以研發、生產、銷售以及運營電動微車服務平臺為主要業務,并將對吉利集團曾經生產“自由艦”的蘭州基地整車資產和山東新大洋電 動車公司進行整合,逐步形成年產30萬輛的整車生產能力。蘭州基地作為吉利在西部的重要生產基地,目前已具備年產10萬輛整車的生產能力。
 
  知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金衛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2015年國家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目標是50萬輛,而知豆的銷售目標是要占到該目標的10%–20%,即5萬-10萬輛。因此,與吉利的這次合作顯得尤為關鍵。
 
  作為國內微型純電動汽車最早的研發者,新大洋用了8年時間打造了純電動車開發平臺,正向設計、自主研發出微型電動車—知豆。
 
  2014年4月,一直苦于有產品和技術但缺乏生產資質的新大洋,借殼眾泰汽車以生產旗下的知豆品牌微型純電動車E20,而去年售出7400多輛的成績也大大增加了新大洋要進一步擴張的決心。
 
  在與吉利合資后,新大洋將繼續生產知豆品牌的電動車。據悉,投產的首款產品命名為知豆D1,已于1月11日正式下線。
 
  按照產品規劃,除了D1,今年年底新大洋電動車還將投產D2、D3等三款電動汽車。除去補貼,車型定價在4萬~6萬元左右。
 
  知豆D1的外觀性能與已上市的眾泰知豆區別不大,但在續航里程上卻比眾泰知豆多出了40km,達到160km。
 
  隨著知豆D1的投產,吉利知豆與眾泰知豆的銷售渠道如何規劃成了最現實的問題。
 
  “未來,眾泰知豆與吉利知豆會有各自獨立的銷售渠道,兩者之間并不會存在競爭關系。”新大洋集團內部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然而,時代周報記者在致電位于廣州、鹽城等地的知豆經銷商后卻得到了不一樣的答案。其中一家知豆4S店的銷售人員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知豆電動車將 有可能不再掛眾泰的牌子,未來將全部由吉利生產,并改名為“吉利知豆”。雖然新大洋方面對時代周報記者否認了這一說法,但對于未來將如何平衡眾泰和吉利兩 方面的業務,其表示高層仍在討論當中。而截至時代周報記者發稿前,眾泰方面仍未就此問題作出回復。
 
  謀劃新能源
 
  根據李書福的規劃,新大洋電動車未來在定位上將與康迪電動車形成互補,知豆主要面向私人消費領域,而康迪則以微公交為主攻方向,以租賃的方式搶占市場。
 
  事實證明,以上兩款微型電動車成為了當下中國新能源車市中備受消費者追捧的兩款車型。數據顯示,目前在純電動車領域,吉利康迪小電跑2014年累計 生產9700多輛,其市場化的杭州微公交模式和租賃模式也已得到多個新能源推廣城市的關注。而在把知豆也納入旗下之后,吉利在低端的電動車市場已經擁有兩 顆“強力”的棋子。
 
  “新能源汽車是吉利控股集團的戰略業務板塊,通過近年來的技術積累和市場準備,我們的新能源汽車要搶抓戰略機遇期,進入快速發展通道。”對于吉利的新能源汽車版圖,李書福早已開始盤算。
 
  2014年3月初,吉利宣布收購英國電動車制造商Emerald Automotive(綠寶石汽車)公司,擬借助對方技術探索增程式、適合長距離行駛的純電動車。當時綠寶石公司發布聲明稱,未來5年內吉利承諾將至少投 資2億美元,開發Emerald Automotive系列電動車輛。同年9月,吉利與國內專注于動力電池及電池管理系統的科力遠結成聯盟,利用各自優勢合資成立國內混合動力系統總成的技 術平臺。
 
  “連串動作的背后,透露出吉利正企圖利用協同效應來增強自身未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競爭力,就像與沃爾沃的關系一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根據吉利的戰略調整規劃,新能源汽車的開發將是吉利未來5年的重點項目。為此,繼成功研制出海尚三廂混合動力轎車和海域三廂M100甲醇代用燃料轎 車兩款節能環保車型后,吉利正式啟動了未來五年中長期節能環保汽車開發規劃,計劃在未來五年內開發五款混合動力轎車,其中弱度混合動力電動汽車、中度混合 動力電動汽車項目均為國家“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開發項目。
 
  另一方面,日益嚴苛的排放標準也迫使著各大車企紛紛加大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投入。按照《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規定,到2015年我國生產的乘用車平 均燃料消耗量要降至6.9升/百公里,2020年要進一步降至5.0升/百公里。同時根據工信部早前發布的《關于2013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 量核算情況的公告》,在111家乘用車企業中,有40家企業未能實現平均油耗目標,占比為36%。
 
  因此,車企要實現2020年的5.0升/百公里目標,則必須增加新能源車型的生產比重。而據媒體報道稱,對于吉利來說,要達到此目標只能依靠電動 化,而量產規模至少為每年12萬輛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或者20萬輛HEV(混合動力汽車)。面對如此巨大的挑戰,吉利不得不提前作出部署以及加 大該方面的投入。去年吉利共投資3個多億去改造蘭州基地的生產線,為的就是能適應知豆車型的生產,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7.85萬輛,銷售7.48萬輛,比上一年分別增長3.5倍和3.2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比上年分別增長2.4倍和2.1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比上年分別增長8.1倍和8.8倍。
 
  雖然這距離“2015年50萬輛”的目標仍有很大的一段距離,尤其純電動車的發展仍需要政策、基礎設施等多方面的支持,但其市場前景仍被大多數人所 看好。而上述分析師亦對時代周報記者稱,未來激勵政策退出之后,電動汽車必然以市場為導向來贏得消費者,而政策逐漸明晰化的2015年將是關鍵的一年。
 

  實際上,吉利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仍留給消費者很多的懸念,例如遲遲未上市的帝豪EC7純電動汽車以及帝豪EC7油電混合車型、計劃將于今年下半年基于 吉利可擴展平臺(Framework Extendable)打造的帝豪Cross插電式混合動力概念車,以及集吉利(中國)、吉利(英國)、吉利沃爾沃、綠寶石等吉利集團最強研發能力進行開 發的英倫TX5出租車等等。在傳統汽車業務遭受困境的情況下,吉利能否抓住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機遇進而實現飛躍?相信這是李書福的愿望也是自主品牌的希望。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