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4

博物館教育惠及更多青少年

2015-01-21
来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記者 焦 雯

  博物館學的研究重心已逐漸從以“物”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這一轉變同時體現在政策層面。據悉,在國家文物局開展的博物館免費開放績效評估中,社會教育評分比重很大,而對于一級館的考核,社會教育評分更占到50%,并且要有定量定性的分析,這樣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

  新年前夕,15名北京史家小學的學生在國家博物館體驗了生動的一課:聽解說員姐姐在展廳里的悉心講解,由學校老師帶領交流分享心得并進行體驗活動——刻甲骨、鑄金文、寫小篆。一上午的快樂時光很快過去,孩子們意猶未盡——國家博物館與北京史家小學共同研發的新課程《漢字的起源與統一》以雙師授課的教學模式,與學校教育實踐緊密貼近的同時,也為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延伸帶來了可能。

  2014年12月29日,國家文物局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試點工作總結推廣會在北京召開,與會代表前往國博觀摩了這堂“青少年教育活動課程示范”。“感覺非常好,這些課程既有知識導入,又有動手實踐,與歷史和現實的結合都很緊密,可以鍛煉孩子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回去以后我們也可以借鑒。”內蒙古博物院社會教育部主任烏蘭托婭觀摩另一堂名為《重走絲綢之路》的課程,體會同樣深刻,孩子們制作尋寶地圖、參與壁畫制作、體驗貿易往來的熱鬧場景,一度讓她產生了參與其中的渴望。

  “在這兒能看到國寶,聽到講解,有體驗,能動手,還有展示,既學到知識,又不拘泥于考試,孩子們興奮得不得了,跟老師說‘我愛國博’‘下次還來國博上課’。”北京史家小學教學主任郭志濱表示,正是孩子們的積極反饋,推動他們與國博共同研發課程。據了解,《漫步國博史家課程》的開發工作,目前已完成全部32個單元38個課時內容的開發,預計于今年7月正式出版。

  “在博物館的學習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對于學生實踐、創新,搜集和匯總信息的能力都很有好處,還可以嘗試將各個學科打通學習。比如到故宮,可以由相應學科的老師分別講述故宮楹聯中的文字之美、建筑中的數學之美等。”北京市勁松第一中學80%的學生是打工者子弟,校長徐衛不僅將博物館看作學生學習知識的殿堂,更看作是打開學生眼界、增強孩子自信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教育部門積極提倡建立不設圍墻的校園,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學習,如北京市教委開展的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就是鼓勵孩子們進文化場館、進農場、進企業,走到廣闊社會中去。2014年底課改中更是將綜合實踐課比重提升至10%。”北京市教委社會大課堂管理辦公室主任高付元表示,在實踐過程中,他們逐步發現,博物館是社會教育最典型、資源最豐富、契合度最高的地方,相較于其他社會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博物館是更具社會公共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機構。

  據了解,2013年,我國已有博物館4165家,較上年增加299家;全年接待觀眾數量近7億人次,同比增長13.1%。這意味著,國內幾乎每天就有一座新博物館誕生,而免費開放時代也讓越來越多的民眾走進博物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指出,將中小學生定期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科技館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計劃。

  “過去我們認為在博物館的三大功能——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中收藏是基礎,其他圍繞收藏展開。而今天,無論是國際博物館協會的新定義,還是我們把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來建設以及免費開放政策的實施,都越來越傾向于將博物館作為一個公共服務機構發揮其教育功能。”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科技司)博物館處處長郭長虹表示。

  近年來,博物館學的研究重心已逐漸從以“物”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這一轉變同時體現在政策層面。據悉,在國家文物局開展的博物館免費開放績效評估中,社會教育評分比重很大,而對于一級館的考核,社會教育評分更占到50%,并且要有定量定性的分析,這樣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

  值得關注的是,免費開放的新政以及硬性考核指標,也將一眾博物館從原先遠離公眾視野的“沉睡”中喚醒。曾經發愁孩子寒暑假除了特長班便無處可去的家長,忽然發現各家博物館涌現出的假期活動、夏令營等多姿多彩、妙趣橫生且收費低廉,博物館活動報不上名的情況成為假期“新常態”。

  火爆的需求讓博物館紛紛加快了開發課程的步伐。國家博物館社會教育部主任黃琛介紹,目前,國家博物館“歷史與藝術的體驗”公共教育課程體系已初步建立,開發的90余門課程涉及美術、音樂、戲劇、科學四大門類,而不少地方博物館在課程設計、活動組織方面也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在蘇州博物館,孩子們不僅可以通過“印象@蘇博”活動,手繪明信片表達對該館以及蘇州的印象,還可以從“按圖索驥——尋找唐寅的足跡”展覽出發,“實地考察”蘇州的名勝佳景;在上海魯迅紀念館,孩子們通過繪畫、詩朗誦、書寫箴言或者課本劇的形式認識魯迅先生;內蒙古博物院開設的“歡樂大課堂”知識競賽活動和小學生綜合實踐課,著重突出民族特色和趣味性……

  烏蘭托婭就很羨慕北京地區博物館的“待遇”,因為地方上更多的博物館是設計好課程邀請學生來,更有甚者還自掏腰包租車、提供午飯請學生進博物館,卻常常被學校以出于安全考慮或時間排不開為由拒絕。“一方面,他們不認同博物館是教育機構,覺得到博物館就是休閑;另一方面,政策上缺少引導,到博物館往往需要一整天時間,學校在安排課程方面也有一定困難。”烏蘭托婭表示。

  郭長虹認為,目前青少年走進博物館的最大困難在于教育和文化兩系統相互了解不夠,這也是國家文物局協同教育部門致力于建立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參觀學習長效機制的原因。為更好發揮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促進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效銜接,探索構建具有均等性、廣覆蓋特點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項目并形成機制,國家文物局已于2014年啟動了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試點工作,來自北京、山西、內蒙古、吉林、上海等15個省區市的各級各類博物館150多家(包括一些民辦博物館和行業博物館)參與,累計發放調查問卷近5萬份,挖掘、凝練教育課程和體驗項目1000余項,組織實施教育活動3000余場次,惠及中小學生134萬余人。相關專家已對試點地區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試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評估,并對下一步繼續開展試點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