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9

虛擬現實為美術展覽帶來什么?

2015-01-22
来源:中國藝術報

  中國文聯文藝資源中心建設的虛擬展館——中華數字美術館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起床后泡了一杯咖啡抑或一杯綠茶,聽著舒緩的音樂,開始欣賞王羲之的《蘭亭序》,一會去了另一個廳觀摩閻立本的《步輦圖》,慢慢又移步逛了逛李可染的作品展廳,對其中一幅作品情有獨鐘,經過簡單的操作,就會有消息提示,“您的美術作品購買訂單已成功,請及時付款”。經過相關人員確認,兩天后,這幅作品將會出現在案頭。這也許將會是在互聯網時代下,現代人一次非常普通的書畫欣賞與消費過程。在傳統美術展覽中,受眾受制于地理、時間等因素,無法充分地欣賞藝術作品。如今,技術與藝術不斷交融,尤其是虛擬現實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美術展覽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虛擬現實,聽起來似乎玄幻,但它的的確確已經走進了大眾生活。其英文原詞為Virtual Reality,簡稱VR。是通過計算機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讓使用者的視覺、聽覺、觸覺各種感知都如身臨現場一般,可以及時、沒有限制地感知三維空間內的事物。

  虛擬現實讓展覽客體變得夢幻多樣

  在現實美術展覽中,策展布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策展是藝術再創造的過程,策展人往往要根據已有或者可獲得的有限展品來進行這次藝術再創造。但虛擬現實可以讓策展人獲得更加豐富甚至“夢幻”的布展空間。展覽空間不僅僅可以參照實體布展空間方案,還可以搭建一個全新的虛擬展示空間,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帶來全新的視覺感受,同時可以提供游戲似的社交體驗,更重要的是展示成本會大大降低,實現環保布展、環保辦展,而各種技術手段更可以幫助實現實體展覽中無法實現的展示效果,比如CG技術(計算機圖形學)等就可讓策展的手段變得豐富多彩,更多的元素可以隨時隨地利用,更多的設計理念可以實現。

  虛擬策展布展所提供的種種好處并不意味著要替代實體展覽,它只是一種補充與發展,為一些不可能提供可能,為已有的策展布展提供更大想象空間,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為藝術欣賞提供線上、線下更加完整的體驗。

  虛擬現實使參觀主體體驗更加豐富

  虛擬現實技術中,很重要的一個技術就感官模擬,現在主要體現在視覺、聽覺兩個方面,但是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嗅覺、觸覺等其他感官也會更加細膩。在現實美術展覽中,尤其是對美術作品細節的觀察,是非常重要的欣賞內容,不同的筆觸、不同的渲染都展現了作品不同的意境。目前國外虛擬技術設備中比較成熟的有虛擬現實頭盔(Oculus Rift)和谷歌眼鏡(Google Project Glass),這些頭戴式虛擬現實設備,不僅擁有細膩的畫質,還可以提供在線的數據交互,而且能仿真多種感官體驗。無論是現實已經存在的美術展覽,還是完全虛擬搭建的美術展覽,都可以利用這些感官模擬,為展覽注入更多體驗,不僅能讓受眾欣賞到作品,還可以讓受眾仿佛嗅到藝術家潑墨揮毫時的墨香,觸摸到皴法上下的筆觸質感。

  社交關系的虛擬化也是虛擬現實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絕大多數現實美術展覽中,只有在開幕式時,人們才能聽到創作者的交流和藝術界大家的評價。更多時候,只能獨自觀賞。而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在不同時間和空間實現開放的藝術交流。當下成熟的多人多角色在線技術(MMO)可以讓每個受眾擁有自己個性的模型;在不同的展覽中徜徉;在公共討論區域發表對美術作品的看法;也可以與作者私信進行藝術交流,消除了主體觀展的諸多障礙,甚至還可以結識更多的藝術家,擴大自己的藝術交際圈。

  虛擬現實為展覽自身拓展本體內容

  當人們欣賞實體展覽時,只能看到如作者、材質、名稱等作品的簡單信息。通過這些信息要想實現對相關作品縱向、橫向的比較研究,需要觀展者自己的知識儲備達到一定水平,這對很多非專業的藝術欣賞者難度過大,這給藝術學術研究帶來了不便。虛擬展覽除具備展覽功能之外,還可以提供一個多媒體融合的數字交互平臺,虛擬現實不僅僅還原了現實展覽的樣式,同時豐富了美術展覽的本體內容。在虛擬現實的背后是一個強大的數據庫支撐。在云計算、大數據的技術蓬勃發展下,基于虛擬現實的美術展覽更是有了強勁發展助力。在虛擬展覽中展出的作品,不僅僅能夠展示作品的基本信息,而且能夠展示更多的相關信息,通過跨庫檢索技術,還能實現數據的深度挖掘與推送。當觀展人大量瀏覽展覽后,系統就會推送相關的作品供其參考欣賞,而基于知識元的數據庫更會讓專業的藝術欣賞變得智能化。

  虛擬現實是一種信息技術,為美術展覽帶來一個新的思路,虛擬現實是一種嶄新的社會認知,為美術展覽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描繪語言,虛擬現實是一種藝術創造,為美術展覽提供了藝術新生力量。虛擬現實不僅僅豐富了美術展覽的本體,更是讓美術展覽及美術資源立體起來,對美術的藝術欣賞便捷及美術教育的普及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做出一種新的嘗試。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