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9

中國最大規模水彩藝術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2015-01-23
来源:北京日报

《天壇祈年殿》 關廣志 水彩 1951年 中國美術館藏。

《拉薩菜市》 吳冠中 水彩 1960年 中國美術館藏。

  從1715年傳教士郎世甯來華傳授西畫算起,水彩畫傳入中國至今恰好三百年。今起至2月8日,中國美術館展出的“百年華彩——中國水彩藝術研究展”,將帶來300多位藝術家的近700件作品,組成國內最大規模水彩藝術展。而且,殊為難得的是,包括李叔同、李可染、李苦禪、吳冠中等名家的多件水彩畫,均為首次走出藏品庫。

  “就像館裡之前舉辦過的百年油畫展、百年國畫展一樣,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展覽,梳理水彩在中國的脈絡。”中國美術館學術部副主任張苗苗將此次展覽比作三百年來首次“大考”,既考驗組織者的耐力,也考核參觀者的眼力,還是對市場承受力的一次考量。當走進這處“考場”後,你會收穫接二連三的“想不到”。

  磨了一年也沒借來作品

  昨天看見展品運往布展現場時,張苗苗終於松了一口氣,她和她的團隊的“大考”勉強及格了。“徵集太難了。”張苗苗跟進了展品從天南海北走到一起的全過程,足足花了兩年,是組織團隊事先沒有想到的,“要找到它們,有時只能碰運氣。”

  作為最早去英國留學的美術生,李毅士創作過不少水彩作品,但大多在抗戰年代散落到了各處。“唯一能找到的5件作品為其後人所藏,但因為害怕作品借出後不還回去,原本同意的家屬一開始也反復了好幾回。”張苗苗說,這批作品已殘破不堪,修復後將得以亮相展覽開篇“西學來潮”。

  此次展品中,有不少為建築水彩畫。原來,很多建築大師同時也是水彩高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童雋、吳良鏞無一不鍾愛水彩。“可惜的是,找遍了梁思成、林徽因的後代、親屬,一直沒找到他們的原作,只有一張作品的照片。”張苗苗還透露,作為早期上海“土山灣畫館”傑出代表的張充仁的作品,他們前後磨了一年,藏在比利時的一批作品最終也未能回國。“不像國畫、油畫,水彩畫露臉太少了,陡然有個機會,藏家心裡還是有顧慮。”她說。

  不過,也有徵集過程比較順利的。被徐悲鴻稱為“中國藝術界中一卓絕之天才”的古元,以版畫聞名,他同樣創作了數量眾多的水彩畫。由於他的後人也從事藝術工作,特意從家藏幾百件水彩畫中挑選出20件參展,其中就包括作於1972年的《玉淵潭之晨》。

  畫壇巨匠也曾“小清新”

  這次“大考”的主角兒當然是“考生”,而且個個了得。“考生”不僅年齡跨度大,從清末到21世紀初;還一水兒是明星選手,既有吳冠中、李可染、李苦禪等畫壇名家,也有被尊為中國水彩畫“開山鼻祖”的“南李北關”(注:指李劍晨和關廣志)。

  關廣志創作於1951年的《天壇祈年殿》陳列在展廳“新的氣象”篇章,而且,展品一側還特意擺放了一種名為“潘普拉”的白色顏料。據瞭解,這是關廣志的一大創造,加入這種顏料,可以讓水彩畫看起來像水粉畫。

  水彩畫在中國雖然有三百年發展史,但如今能找到的最早一批作品均作於清末。此次展出的最早一件作品為傳教士安東尼奧巴斯塔繪製於清晚期的《廣州街景》。“它最普遍的流通形式是‘外銷畫’,由廣東一帶畫師繪製後銷往歐洲。”張苗苗說,那時常用的是一種產於華南地區的“通草紙”,由於大量外銷,這種紙畫目前在國內幾近絕跡。

  值得一提的是,“弘一法師”李叔同唯一存世的一件水彩畫《昭津風景》也來到展場。這件作品正面是明信片,背面附文說明創作此畫時的地點——創作於1905年的日本。

  與表現“宏大敘事”的油畫相比,水彩只能算作“小清新”。“一是它們尺幅都比較小,再就是大多為隨心之作,觀看起來也要輕鬆得多。”中國美術館副研究館員,藝術學博士王雪峰說。

  而這種“小清新”之作,或許會讓平日裡自詡對美術有所瞭解的你連連“想不到”。在這裡,你會接連遭遇“意外”發現。原來,國畫大師李苦禪、李可染,油畫巨匠吳冠中、侯一民,個個也是“小清新”的水彩高手。據瞭解,由於這批作品多為畫家早期所作,且以家藏為主,此前鮮少在公共場合露面。

  水彩成交價僅及油畫百分之一

  在著名美術史論家劉曦林看來,水彩的清新之風得益於其自身特質。“不像油畫、版畫那樣有鼓動性,便於反映熱火朝天的‘革命洪流’,水彩畫家可以更自由地選擇題材,表達個人情感。”他說,正因為這樣,今天的人們可以從這批作品中感受到那個年代極為難得的小情懷與小浪漫。

  本次展覽相當一部分作品來自上海藏家包銘新的私人收藏。在他看來,水彩畫“就像一個女孩,美在透明,無法用濃墨重彩去遮掩。”不過,“小清新”如今似乎還只是看起來很美。書畫鑒藏家王立軍用“不及格”形容如今的水彩市場。他認為,現在市場上真正好的水彩畫不多,究其原由,是因為價格太低,導致藏家惜售。

  火了十多年的藝術品拍賣,水彩卻始終有點兒“事不關己”。不僅上拍場作品寥寥,偶有零星之作也只拍得“白菜價”。一組拍賣資料顯示,國內水彩畫拍賣最高紀錄由徐悲鴻的水彩《群馬》保持,成交價為561萬元,與他的畫作《巴人汲水圖》創出的1.7億元相比,何其可憐!吳冠中也不例外,其水彩畫《蘇州園林》成交價為159.5萬元,而油畫《長江萬里圖》拍出1.5億元,前者僅為後者1/100。名家尚且如此,遑論其他。

  “雖然油畫現在很熱,但最先進入中國的西畫其實是水彩。”中國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副秘書長田海鵬認為,如今就連不少小學都開設有水彩課,但“只是定位為基礎訓練,太窄了。”他說,相比油畫,水彩與中國的水墨更有親近性,“還水彩以正確的定位,這次展覽就是起步。”

  記者 陳濤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