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二选一:依法实现普选或原地踏步

2015-02-03
来源:香港商報

  政改第二轮谘询期过了一半,公民党立法会议员汤家骅称,若中央及港府承诺2020年取消功能组别及2022年令特首选举提委会民主化,可游说社会支持政改方案,但泛民与建制派人士都先後表示,有关建议不切实际。行政长官梁振英昨开腔回应,指取消功能组别不是现届政府可以承诺的事。 香港商报记者 周伟立

  梁振英下午出席活动後表示,25年前《基本法》颁布时已写明特首人选须得到中央任命,2017年特首普选一是按照人大「8.31」决定去落实,一是原地踏步,这是二选其一的选择,完全不存在抛低人大「8.31」框架的决定,在港实行普选的可能。

  梁振英认为,有很多反对人大常委会「8.31」决定的人士都有所误解。他强调香港是一个「高度自治」的地方,自治权力来自中央政府额外授权,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制度,「如果香港不是『高度自治』的地方政府,是伦敦、纽约等不是『高度自治』的地方,相信中央不会好介意选举制度」。

  被问到为何不肯承诺2020年立法会选举取消功能组别,以换取泛民支持,梁振英回应,这不是本届政府能承诺的事。《基本法》规定如果要修改选举办法,亦必须得到立法会议员三分之二议员通过、特首同意和人大常委会批准才可以启动。

  梁爱诗:人大决定不能推翻

  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昨在报章撰文指出,人大「8.31」决定完全按照《基本法》规定,绝不可能因为有部分人的意见不同而推翻。她在文章中指出,要求有真普选时间表,或者在未有经过讨论或法定程序之下,要求人大常委会声明在2020年取消功能组别,这些要求等同拒绝接受人大「8.31」决定,不切实际。

  梁爱诗期望议员在履行职责时,应以市民的福祉为重,香港的民主能否往前发展,取决於议员能否放下成见,共商政改。她说,普及而平等的选举便是普选,人大「8.31」决定是行政长官普选办法的骨干,不参与谘询是没有履行作为立法会议员的责任。

  田北俊:汤家骅建议不切实际

  自由党立法会议员田北俊亦认为有关建议不切实际,指不应以立法会取消功能组别交换行政长官选举办法,因为立法与行政是分开的,担心这个建议恐怕连泛民都有保留,又相信除了商界外,其他功能组别亦不愿意一下子放弃功能组别概念。他又说,有听过接近中央的人士讨论汤家骅的建议,但不方便透露。

  锺国斌:功能组别不是洪水猛兽

  本身是立法会纺织及制衣界议员的自由党主席锺国斌认为,若2017年普选特首方案未能通过,间接帮助功能组别可「千秋万世」。他说,不认为功能组别是「洪水猛兽」,形容自己想法较「开放」,建议可考虑将公司票改为从业员票,以扩大选民基础。但他承认,第二阶段谘询余下时间不多,未必够时间商讨「从业员票」是否可行,会向政府争取展开第三轮政改谘询,届时可作讨论。

  提出建议的汤家骅就表示,「只要有心人,哪怕事不成」。他重申如果北京接受其建议,他愿意游说港人及泛民主派考虑接受政改方案,亦希望有意对话的泛民议员,尽早与北京官员展开对话,又相信若只有三、四名泛民议员支持他的建议,即使政改方案可通过,大部分民主派都会号召市民去阻拦、反对,甚至提出激烈抗议。

林郑:不与泛民做交易

  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昨天在八大商会举办的政制发展谘询论坛上重申,不会与泛民做任何交易;她又苦口婆心地称,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香港可以行出民主发展一大步,不容错失机会。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在同一场合则称,对政改获通过仍感悲观,认为机会等於零,又指现时泛民27票没有一票「袋住先」。  香港商报记者 王珈莉

  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工业总会、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香港地产建设商会、香港中国商会、香港总商会及香港中国企业协会等八个商会昨午举行工商界政制发展谘询论坛,林郑月娥、谭志源、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副局长刘江华应邀出席。

  8大商会办政改论坛

  林郑致辞时详述为何2017年需落实普选行政长官的理由。她表示,自首轮政改谘询开始,已听到市民对普选行政长官的热切期盼,落实普选就是实现市民的愿望。林郑相信,落实普选後,还能令香港的政治生态、政治文化及行政长官的施政发生实质的变化。若落实普选,可令全港500万选民能一人一票选特首,也可令特首的施政更贴近民意,同时也可落实2020年普选全体立法会议员。她解释,按照人大「8.31」决定,需落实特首普选後才可再讨论如何落实普选立法会,若错失是次机会,会是「双失」,不仅失去普选行政长官的机会,亦失去普选全体立法会议员的机会。

  对於有人认为是次政改方案已是终极方案,故先不接受,期待下次出现更好的方案。林郑认为,没有人能保证下次会有更好的方案;反之,今次若能落实普选行政长官,香港的民主发展将可以继续迈步向前。她强调,如果否决政改,何时再重启政改「说不准」,而且对下届特首会否一上任就启动有争议的政改有保留。

  不推翻人大决定是沟通前提

  答问环节上,多名人士提出问题及建议,工业总会主席刘展灏则关注,政府会否以取消2020年立法会功能组别以换取泛民支持通过政改。林郑回应说,2020年普选立法会需建基於2017年能否普选特首,现阶段讨论有关问题「言之尚早」,而政府不会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与泛民做任何交易。她说,虽然泛民议员表明否决人大常委会「8.31」决定下的政改方案,但政府不会放弃,愿意以任何形式沟通,但前提是不能推翻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林郑亦相信泛民会听选民意见,呼吁市民帮忙做游说功夫。此外,谭志源表示,对政改获通过仍感悲观,认为机会等於零,因现时泛民27票中,没有一票「袋住先」。他又期望各界给予泛民更多空间,不要日夜追问,以免令他们难以「转軚」。

  谭志源:政改过关机会等於零

  有业界人士建议政府举办全民投票,让议员根据民意投票,谭志源回应称,民意虽然重要,但有泛民议员表明即使民意支持「袋住先」仍会否决方案,亦有议员打算在否决政改後,发动辞职变相公投。他质疑:即使举办全民投票,泛民会否根据民意投票?

  谭志源强调,政府会继续做民意工作,以向全港700万市民交代。如果最终民意支持通过,但政改方案在议会遭否决,历史自有判断。

  谭志源指出,人大政改框架已经决定提委会维持由1200人组成,四大界别不变,若要增加新界别分组,原有的38个界别未必愿意「割爱」。他认为落实2017年普选特首後,制度可再优化,届时可能有较多空间增加界别。

  刘江华:市民有得投就系真普选

  刘江华则认为,泛民应运用政改否决权转化为领导权,支持政改,在历史篇章写下新一页。泛民若能这样做,相信500万选民都会感谢他们。他以踢波为例,形容现时已在禁区内的小禁区,就快踢得入龙门,「一步之遥,垂手可得」,「若成功入波,全场会鼓掌;一旦落空,将会嘘声四起」。他续指出,「真普选」的问题争拗已久,但对一般市民而言,「有得投就系真,无得投讲咩都系假」。他相信,未来几个月社会若能互相沟通,平静讨论,政改成事机会就大。

港人看厌反对派政治秀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民间人权阵线2月1日举行游行。原计划下午2时从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出发,4时到达中环遮打道行人专用区,并集会至午夜。但在维园聚集的市民稀稀拉拉,其後队伍由一辆贴着标语的货车带领,2时45分才走出维园。游行由「占领运动」期间的被捕人士带头。据报道,人数比他们原先预计的要少很多。这种强撑的「游行秀」非要登台亮相,组织方和背後的势力究竟是要闹哪样?

  反对派:执意杯葛政改谘询

  民阵是香港亲「泛民主派」的一个组织,每年都要发动元旦游行,今年推迟到2月1日,是因为盯上了特区政府之前启动的第二轮政改谘询,游行打出的口号是「我要真普选」云云。

  香港第二轮政改谘询启动後,市民踊跃参与,纷纷发表意见完善具体方案。如果顺利进行,按照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决定实现2017年普选,将向前迈进一大步。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香港反对派自然不会善罢甘休,而会多方干扰。於是,打着「真普选」的幌子杯葛第二轮政改谘询的游行,就在香港「占中」後痛定思痛的社会氛围中逆势登场了。

  在民阵发起游行的同时,保卫香港运动等5个团体也在尖沙咀发起集会并派发支持政改的传单。保卫香港运动发起人傅振中表示,希望有一个对比鲜明的声音,让市民知道社会上大部分人都支持政改。而最新文汇网友的评论,更是直指"泛民派"「得寸进尺,祸害连连,有法不依,遗祸至深」。也有网友对反对派表示厌烦,「今天要这,明天要那,今天闹番(翻)天,明天甚至闹独立。」

  港人:往前看化解心结

  对杯葛政改谘询的诉求,许多香港人士表示不以为然,希望能够往前看化解心结。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叶国谦评论说,有关普选的「真与假」讨论,是假命题,因全世界没有一套大家都认可的政治制度,如果有人坚持要用自己的一套制度才愿意通过政改方案,是不负责任的。

  「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理事长吴天赐表示,他在香港住了超过50年,热爱香港。「我希望香港安定繁荣。在英治时代,香港有自由没有民主。回归之後,香港安定繁荣,和平发展,但有些人却披着民主的外衣,口头上讲『真民主』,但只是想香港乱,将『香港』变成『臭港』。大家一定要搞好香港,不要被『有心人』所破坏。」

  香港社会有部分人至今仍坚拒接受人大「8?31」决定,民建联陈监林认为,很多人不了解基本法和全国人大的宪制地位,希望政府能够多做宣传工作,避免再出现如「人大决定不一定要跟从」般的「奇特」说法。

  有港人担心,2017年的普选方案是「终极方案」,因此宁愿选择原地踏步。香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副局长刘江华强调,选举法例会随着时势而演变,「不可能一成不变」,「如果今天能够迈开第一步,将来逐步完善,这就是循序渐进的概念。」

  立法会主席曾钰成1月31日表示,政改方案将来作出任何的进一步修改,都会是一种优化。中央和特区政府的官员曾表示,在2017年普选落实後,香港政制仍有向前发展的空间。若反对派议员能在这方面作更肯定回应,中央和特区政府应认真考虑各种诉求。

  主流民意:莫折腾和走秀

  2月1日民阵游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由「占中」期间的被捕人士带头。作为组织方,民阵却早就「撇清责任」,表示无法担保集会结束後参与人士的动向。

  据悉,警方为此派出1500名警员维持秩序。警方严阵以待,就是防止在集会後再次出现「占领」场景。不过参与游行的学联及学民思潮似乎在「占中」碰壁後学聪明了,他们都表示游行後「不会有後续行动」。

  但表面的平和下,近期香港某些社会思想依旧暗潮汹涌。刚被特首在施政报告中点名批评的港大学生会刊物《学苑》,在其1月号上再度刊登文章宣扬「港独」意识。该篇文章竟歌颂暴力,说什麽向警方投掷砖头、以铁马冲击立法会是「暴乱公民权」。其谬论受到香港社会广泛批评。

  之前在1月26日早晨,位於香港新界的李兆基中学的外墙,被人分别用黑漆及蓝漆喷上「香港建国」及抹黑警方的粗言秽语字句。而在刚刚过去的香港马拉松举行期间,上百名「占中」者先後撑起黄伞参赛,又高举黄色「占中」标语,甚至把标语往跑道上的参赛者手里硬塞,企图「骑劫」这项国际体育盛事,将赛事「染黄」。其行为引起许多参赛跑手的不满。

  香港基本法和全国人大的决定,已为香港普选画清了路线图。前一阶段「占中」行动的发生,正是因为香港部分人和一些势力试图绕过基本法,推出他们属意的特首产生方法,为此什麽都可以不管不顾,不惜搞乱香港。但中央的立场十分坚定,港府的工作稳步推进,特区政府在施政中越来越明晰「一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香港的主流民意也越来越体认到「占中」等行为的危害性,不希望激进力量把香港变成「政治擂台」或「政治秀场」。当前香港人心思稳,他们不要折腾,不要「走秀」,而要还香港一个宁静祥和,才有可能再创繁荣。这些主流民意,都是香港从事社会活动者不能视而不见的。  任成琦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