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詳解人民幣五跌停 境內外匯差套利興起

2015-02-0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紀經濟報導 2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一度跌至6.2604,較當天中間價跌幅達到1.986%,再度逼近央行設定的單日匯率浮動下限2%。

  這已是過去八天人民幣即期匯率第5次逼近跌停。

  一家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坦言,它的幕後推手,正是越演越烈的人民幣境內外匯差套利行為。

  上週一以來,他發現越來越多境內企業與金融機構從境內人民幣市場大舉購匯(買入美元賣出人民幣),然後將這些美元資金迅速轉往香港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市場結匯(賣出美元買入人民幣),從而套取人民幣的境內外匯差收益。

  ”每天基本會有80多個基點的匯差收益。“他說。這意味著一家企業若投入1億美元資金參與套利操作,每天至少能創造約80萬美元收益。

  然而,套利行為的盛行,某種程度觸發了境內人民幣市場購匯盤潮湧,導致人民幣即期匯率屢屢跌停。

  不少銀行外匯交易員不無擔心地表示,若人民幣即期匯率再持續逼進跌停,不排除央行可能採取匯率干預措施遏制這類套利行為。

  “但這些企業似乎吃了定心丸。”這位元外匯交易員稱,它們之所以敢玩轉這類套利交易,就是看中境外資本正在竭力壓低離岸人民幣匯率,與力求匯率穩定的央行開展一輪暗戰。

  境內外匯差套利興起

  這位元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直言,在人民幣匯率市場,一直存在兩種報價,一是境內市場的人民幣即期匯率報價,二是香港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市場的離岸人民幣匯率報價。前者某種程度折射央行管理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的意圖,後者則代表境外機構對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的預判方向。

  在此前數年人民幣單邊升值的情況下,即便兩者存在100多個基點的匯差,也很少觸發境內外匯差套利行為。究其原因,是多數機構更願持有人民幣坐等升值收益。

  然而,隨著近期美元強勢升值與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這種局面正被迅速扭轉。

  他回憶說,在1月26日人民幣即期匯率首次逼近跌停前,香港NDF市場的人民幣兌美元報價要比境內市場低247個基點,觸發當天早盤眾多企業在境內市場購匯,然後將這些美元悉數轉往香港結匯,套取247個基點的匯差。

  由於這種套利行為引發境內市場的購匯盤潮湧,很快觸發人民幣即期匯率一度逼近跌停。

  “上周以來,類似現象已經出現多次。”他說,很多企業都是根據隔夜美元指數漲幅預判人民幣跌幅,就在當天早盤先壓低NDF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報價,擴大人民幣境內外匯差,然後就在境內大舉購匯,並將美元拿到香港NDF市場結匯鎖定匯差收益。

  他意外發現,每當人民幣即期匯率逼近跌停時,人民幣境內外匯差往往縮小到40-50個基點。由此,套利行為開始消退,帶動即期匯率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

  但是,由於境內採取資本管制措施,企業要完成上述套利操作,絕非易事。比如將境內購匯所得的大量美元如何迅速轉到香港市場結匯出售,就是一道難題。

  一家貿易企業主管透露,其實這對某些境內企業並非難事。他們通常的做法是,先在香港設立一家“視窗”公司,通過這家公司與境內企業簽訂一系列貿易合同,就能在貿易項下,迅速將美元匯到視窗公司帳戶實現套利操作。甚至,有些企業為了加快套利交易速度,先讓境外視窗公司將手裡的美元資金結匯出售,然後由境內購匯所得的美元資金彌補缺口。

  他直言,這種做法的好處,不僅幫助企業將不少“滯留”在境外視窗公司的利潤進行避稅,還能套取相應的匯差收益。

  上述外匯交易員指出,目前參與這類套利交易的,主要是境內貿易企業。一方面他們有利潤轉移的需求,另一方面他們購匯額度往往高於結匯,從而間接鎖定人民幣貶值風險。

  “周一早盤人民幣境內外匯差超過80個基點時,就有不少企業參與這類套利交易。”他說。在他看來,這種套利行為應該已經被央行相關部門關注到,但這些企業之所以敢於火中取栗,是因為他們在豪賭境外資本正在竭力壓低人民幣匯率,與力求匯率穩定的央行開展一輪博弈。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