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建邊境購物城締多贏

2015-02-05
来源:香港商報

  北區區議員 姚銘

  旅遊業是香港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自2003年實行「個人遊」政策以來,訪港內地旅客數量連年上升,2013年更超逾4000萬人次。在2003-13年間,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由2003年的1700億港元增加至4400億港元;全港酒店數目由2003年的96間,增加至217間,平均入住率由七成增至九成,從業人員由3萬人增至7萬人;2003年全港約有10500間食肆機構,當時行業僱傭了17萬名工人,目前食肆增至超過16000間,行業僱員升至24.5萬名。在過去十多年,「個人遊」旅客已為香港消費總額累積貢獻6300多億港元,相當於港人人均三分一的薪酬加幅,同時創造了10萬多個就業機會。近年,香港失業率更長期保持在3.3%左右的全民就業狀態。

  毫無疑問,「個人遊」政策對本港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大大改善市民生活,意義重大。然而,社會不斷在發展,市民的意願及期望亦不斷改變,昔日的好政策或許會帶來新的問題,政府應不時作出檢討和調整,市民亦要客觀理性待之,不應過分妖魔化昔日的好政策。

  以「個人遊」為例,其政策制訂的出發點是為了振興本港經濟,原意是好的,在當時亦獲得絕大部分市民認同。不過隨著訪港旅客愈來愈多,確實對港人生活構成一定影響,例如公共交通工具和一些旅遊購物的地方更加擁擠、傳統購物區愈來愈由遊客主導、在個別地區引發水貨客問題等,這些問題均要特區政府正視。

  邊境購物城交通須便利

  無論如何,個人遊政策總體是好的,亦關係到本港的整體競爭力及經濟發展,至於當中所產生的個別問題,我們應作出針對性處理,而非「一刀切」否定整個大政策。筆者同意在一些既接近過境關口,又較遠離民居的地方籌辦邊境購物城,以吸引一些以購物為目標的短途旅客,讓他們留在購物城消費,然後離港,避免他們集中湧進市區和民居,減低過量旅客對居民所帶來的滋擾。為配合購物城發展,成功達到分流旅客的目標,關鍵是做好交通配套,方便旅客於陸路過關後,瞬間可抵達購物城,如交通太不便,旅客或寧願往北區也不選擇去購物城,便失去建邊境購物城的意義了。

  邊境購物城的方案,一方面可達致旅客分流的效果,避免短途旅客對市區所構成的壓力,更可以為北區和元朗等地的居民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改善居民生活。此外,擬建的購物城與關口接近,事實上更加方便旅客購物,避免停留在市區住宿,而選址離民居有一定距離,亦不怕影響到北區居民生活。總體而言,邊境購物城是個多贏方案,很值得大家支持。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