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2

深圳土地開發危局

2015-02-05
来源:华夏时报
  近日,由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珠江三角洲全域規劃項目”研究報告顯示,在珠三角城市國土開發強度上,深圳以接近50%位居四個一線城市之首,遠超30%的國際警戒線,而廣州也已逼近紅線。
 
  此外,數據顯示,北京以全市土地計,建設用地開發強度為21.3%,若以平原地區計,則建設用地開發強度達到57%;上海則在兩年前就提出土地開發強度控制在39%以內。
 
  “再不節約,深圳以后恐怕將無地可用。”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一位研究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地方經濟效益常與土地開發利用的強度掛鉤,房地產行業帶來的賣地財政至今仍很難擺脫。
 
  遠超警戒線
 
  上述研究報告顯示,截至目前,珠三角建設用地30年來增加了近5倍,增速較高,其中深圳國土開發強度之大尤為顯著。
 
  按照國際慣例,國土開發的生態宜居線最高是20%,警戒線是30%,一個地區國土開發強度超過該數值,人的生存環境就會受到影響。
 
  “深圳的國土開發強度從幾年前已經保持這一高位,而且沒有降低的趨勢。”上述研究中心人士表示。
 
  深圳的國土開發強度之大,直接導致該城市的土地資源緊缺。廣東省國土資源廳總工程師楊林安曾公開用“深圳每兩平方米土地,就有一平方米水泥地”來形容深圳土地所處的窘境。
 
  深圳官方曾預警開發強度過大的事實。深圳市規劃國土委公布的《深圳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草案透露,深圳當時未利用土地只有4360公頃,僅占全市總面積的2.23%,未來深圳新增建設用地將不足150平方公里。
 
  “在四個一線城市中,深圳的用地矛盾最為突出,其中一個表現是深圳每年新供應商品房用地逐步減少,而且對城市更新的依賴逐步增大。”廣東省國土資源廳一位區域規劃研究人士表示,上述問題已經多次在內部會議上提及,并得到省領導的重視。
 
  2013年,深圳全市商品住房計劃供應用地90萬平方米,其中,安排新增商品住房用地30萬平方米。與2012年相比,兩項用地計劃分別減少了20萬平米和10萬平米。
 
  其他一線城市的國土開發強度也較高。早前,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司長董祚繼公開表示,若以平原地區計,北京的建設用地開發強度達到57%,這意味著將近6成的平原地區被鋼筋水泥覆蓋。
 
  此外,上海官方數據顯示,上海的建設用地已占市域面積45%左右,盡管上海市已將土地開發強度控制在39%以內作為戰略目標,但這一目標依然高于警戒線。
 
  艱難的控制
 
  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地政府采取包括對土地節約的地區進行補貼獎勵、將土地開發率與地方績效掛鉤等措施,控制土地開發強度益增的問題。
 
  根據上述珠三角全域規劃項目研究報告顯示,珠三角部分城市也進入增量約束和存量挖潛的階段,如深圳、東莞、佛山等市,已經開始做國土減量規劃。如深圳是國內首個以地方規章的形式劃定城市生態控制線的城市,基本生態控制線劃定后的2006-2010年間,深圳新增城市建設用地總量較之前的5年間,下降幅度超過50%。
 
  然而,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地方政府對降低土地資源消耗的動力依然不足。
 
  “國土資源部會對連續符合用地節約指標的地方獎勵,但相比借助土地資源拉動GDP增長來講,這些獎勵帶給地方的動力不足。”廣東某縣級市國土資源部門一位官員曾向記者表示。
 
  上述官員分析,目前,地方依然通過借助土地資源招商引資,盡管在篩選項目上盡可能希望招攬產能效率高的企業,但迫于各種壓力,一些低產能的企業也能在最短時間進來投資,這導致一些土地用地指標十分稀缺,后期一些優質項目卻無法順利落地。
 
  “珠三角、長三角普遍存在粗放用地開發的現象,不僅在一線城市,其周邊二三線城市的土地開發競爭也越來越大。”上述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士表示。
 
  公開數據顯示,從1986年到2000年,深圳GDP每增長1億元,土地資源消耗就相應增長24萬平方米;而在同期,香港GDP每增長1億港元,建設用地相應增長僅為2000平方米。
 
  不過,相比全國其他城市,深圳的土地建設用地經濟產出效率已經處于較高水平。
 

  上述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士在對全國多個地方調研后發現,如何在經濟轉型中,保持擴大招商引資、促進房地產發展與本地區土地資源供應等方面的平衡關系,且能維持經濟發展增速,是擺在地方政府面前一道難題。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