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讓港人子女在粵受教育

2015-02-07
来源:香港商报
    廣東省政協委員、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之友會長 陳文洲
    
    一、港人子女在粵受教育的現狀
    
    隨着粵港一體化進程的深入推進,粵港兩地在經貿、科技、衛生等方面的關係日益密切,來往更加密切,更多港人子女聚居廣東各地,特別是深圳、廣州、珠海、東莞、佛山、中山等大中城市。隨之,港人子女在粵接受教育問題日益突出。而當前現狀是,簡化報讀手續、同等接受公辦教育等問題還尚未得到教育部門的解決。
    
    1、港人子女未能和內地生享有同等待遇。根據深府〔2008〕74號《關於切實做好我市免費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文件,深圳市義務教育免費對象為:符合深府〔2005〕125號規定的就讀條件,「在深圳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讀並取得學籍的市外廣東省戶籍學生和省外內地戶籍學生。小孩戶籍為港澳籍,不在深圳市義務教育免費對象範圍之內」。「港澳及外國籍兒童按有關政策執行,原則上到民辦學校申請學位」。也就是說,按規定,港人子女不能獲得內地公立學校學位。
    
    2、港人子弟學校分布極不均勻,為數不多。目前,整個廣東省只有深圳市擁有此類學校。據統計,深圳市只有2所港人子弟學校及4個港人子弟班;僅深圳市就已無法滿足內地投資和工作的港人子女的就學要求。
    
    二、讓港人子女在粵享有與內地生同等受教育權利勢在必行
    
    由於我省尚未出台全面放寬港人子女在粵享受與內地生同等受教育權利的相關政策,很多港人子女與父母長期分居兩地。再者,很多港人在廣東投資和工作多年,安家落戶,甚至沒有讓子女出國或返回香港的打算,只希望子女能和內地生一樣,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權利,將來能在內地發展。然而,由於受政策限制,很多港人在子女的受教育問題上產生受排擠感。以上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都影響了港人在粵投資和工作的意向。不少港人選擇投資政策較寬鬆的長三角,這對我省吸納港資企業造成很大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省經濟發展的步伐。
    
    香港作為東亞地區的國際性金融中心,需要地理及文化背景相近的廣東為其提供腹地。2014年9月23日,香港特區長官梁振英在香港科技經濟論壇中致辭,他表示: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一直是香港企業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截至2013年底,在廣東省的港資企業累計超過125000家,港人實際直接投資超過2000億美元,佔廣東省全省總額的61.9%;兩地之間還有存在龐大的合作空間。如此龐大的投資群體和合作空間,如能妥善解決港人子女在粵受教育的問題,將為進一步推動我省經濟發展起到重大的作用。
    
    三、解決港人子女在粵接受教育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粵港一家親。廣東與香港有着特殊的地緣、經濟、文化關係,源遠流長。廣東像是香港的「大哥」,情誼深厚,互愛互助。特別是隨着港、珠、粵大橋的開通,香港與廣東的聯繫將更加密切,經濟、文化往來將更加頻繁,將有更多港人前往廣東投資置業和工作,更多港人子女也將在粵接受教育。
    
    這是機遇,也是挑戰。經濟的大融合,必將促進文化的融合。廣東要以此為契機,針對大批港人子女到
    
    粵接收教育的實際,加強頂層設計,出台政策,讓港人子女在粵享受同等教育待遇,讓港人子女與廣東的學生從小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同接受廣東的文化與教育,不僅有利於更好地提高港人子女對內地的認同感,更有利於促進粵、港文化、制度等進一步交融。
    
    特提出如下建議:
    
    1、放寬港人子女在粵受教育限制。凡港人子女,在廣東省內均可享受與內地生同等受教育權利。將港人子女列入九年義務教育的對象,公立學校無條件為其提供學位。
    
    2、在經濟發達地區多開辦港人子弟學校或港人子弟班,港人子女可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入讀。地方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對此類學校的師資配備。
    
    3 、港人子女可選擇就讀省內公立學校或港人子弟學校、港人子弟班。
    
    4、深圳、廣州、珠海、東莞、佛山、中山等大中城市要積極籌建國際學校,一是豐富科教基地內涵;二是吸引和滿足國內外需求;三是有助國際交往和對外開放;四是有利教育創新。同時在各大開發區興辦名校分校,既有利教育均衡,也有利經濟發展,真正體現教育為經濟服務,更好地滿足境外人員子女上學需求。努力為優化投資環境,助推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作出更大貢獻。
    
    本文是作者在廣東省政協會議提案「關於港人子女在粵享有與內地學生同等受教育權利的建議」)

 

[责任编辑:刘深]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