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非遺展臺:花鼓燈

2015-02-09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花鼓燈是漢民族中集舞蹈、燈歌和鑼鼓音樂、情節性的雙(三)人舞和情緒性集體舞完美結合於一體的民間舞種。據史料證明,花鼓燈最遲源於宋代。經過元、明、清、民國時期的發展,至20世紀三四十年代形成了以安徽蚌埠、淮南、阜陽等為中心,輻射淮河中游河南、安徽、山東、江蘇四省二十多個縣、市的播布區。花鼓燈多在農村秋收完畢到來年春耕以前演出,尤以廟會、春會為最盛。花鼓燈男角稱「鼓架子」,女角稱「蘭花」;演出多在廣場舉行;一般包括舞蹈、歌唱、后場小戲、鑼鼓演奏四部分,主體是舞蹈;舞蹈中又包括「大花場」、「小花場」、「盤鼓」等部分;「大場」是一種集體的情緒舞,由數人到十多人表演;「小場」是雙人舞或三人舞,主要表現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玩樂嬉戲的情景,包括基本程序表演和即興發揮表演,有簡單的情節和人物性格舞,如《搶手巾》、《搶板凳》等,是花鼓燈舞蹈的核心部分;「盤鼓」則是舞蹈、武術、技巧表演相結合又具有造型藝術特徵的表演形式。現在花鼓燈的表演風格主要分為三個流派:潁上地區,節奏較慢,舞蹈結構嚴謹,風格古老質樸;鳳臺地區著重人物情感刻畫,動作細膩優美;懷遠地區動作輕捷矯健,瀟灑倜儻。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