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民俗溯源:臘月習俗大盤點

2015-02-02
来源:香港商报

  農历十二月又稱為臘月,也稱蠟月。在臘月期間的漢族民俗活動很多。這種稱謂與自然季候并沒太多的關系,而主要是以歲時之祭祀有關。所謂「臘」,本為歲終的祭名。不論是打獵后以禽獸祭祖,還是因新舊之交而祀神靈,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動,所以臘月是個祭祀之月。

  臘月二十三進行食

  臘月初八,中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后來材料逐漸增多。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舉行過灶祭后,臘月二十四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古代把春節大掃除稱為「掃年」,起源於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后來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掃房以后,全家就要開始籌辦年貨,請香蠟紙碼、供品,寫對聯、剪窗花……

  臘月二十五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臘月二十三)后,天帝玉皇於臘月二十五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并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趕亂歲。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镕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可見,在傳統社會里,民眾生活秩序是依賴著民俗進行調節的。

  臘月二十八把麵發

  多數地方在這一天要趕制過年的麵食蒸。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麵發」,等到二十九「蒸饅頭」。臘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臘月三十,就是俗稱的除夕,除夕是新舊交替的時刻,這天夜間的鞭砲聲不絕於耳。早先宮廷在這之前就會放花砲,自臘月廿四日起至正月十七日止。每日放花砲,尤以臘月三十兒晚上最盛。除夕夜的活動也是千姿百態貼挂千,擺設天地供桌、辭歲、守歲、迎歲……,這種慶祝活動一個接一個。午夜一到,臘月就結束了,新的一年也隨之開始了。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