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中國古琉璃的起源

2015-01-26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琉璃,古代寫作琉離,又稱壁琉璃、玻璃、吠琉璃、料、燒料或料器。根據《廣雅》和《韻集》的記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琉璃」是用火燒的玻璃質珠子以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質的統稱。

  琉璃相傳是公元前493年范蠡督造王者之劍時所發現的。范蠡認為這種物質經過了烈火百煉,又有水晶的陰柔之氣暗藏其間,是天地陰陽造化所能達成的極致,於是將其隨劍一起進獻給越王。越王感念鑄劍之功,原物賜還,還將這種神奇的物質命名為「蠡」。其后,范蠡訪遍能工巧匠,將「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飾,作為定情之物送給了西施,相傳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琉璃配飾。同年戰事起,越大敗。西施被迫前往吳國和親,臨別時,將「蠡」送還,傳說中西施的眼淚滴在這「蠡」上,天地日月為之所動,至今還可以看到西施的淚水在其中流動,后人稱之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由這個名字演變而來。

  史記載:范蠡為書辭勾踐曰:「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今既以雪恥,臣請從會稽之誅。」勾踐曰:「孤將與子分國而有之。不然,將加誅於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於是勾踐表會稽山以為范蠡奉邑。會稽山,作為大禹的埋骨之地,是越國的宗廟所在地,表此處為封邑,對任何臣子來說,都無疑是最大的榮幸。這樣的封賞,意味著范蠡和歷代越王一樣,正式成為了宗廟的守靈人,成為了王室中地位最為尊榮的一員。三十年君臣之誼,二十二載同舟共濟,范蠡的遠行令勾踐深感痛惜,為了追憶這份古今難求的兄弟之情,勾踐命人依法燒制「流蠡」,只可惜身為君王的他,始終沒能明白這「蠡」中的真諦。直到晚年,他逐步退出政壇,遠離權謀之術。相傳勾踐悟道的那一天,紫氣東來,滿天流雲霓彩,琉璃,也告燒制成功。此時,距范蠡掛帆已整整十年!「流雲霓彩,天工自成」,勾踐得此重寶,老淚縱橫,仰天長嘯,從那時起,古越國王室燒制「流蠡」(琉璃)的機構稱「天工坊」,時間大約在公元前462年左右,距今2465年。

  勾踐視這枚「流蠡」飾品為國之重器,隨身配帶,片刻不離,而且常說見此「蠡」如見少伯(范蠡字少伯)。后人將這件寶物稱作「英雄魂」。從此,琉璃配飾業在古越國興起,王公貴族競相珍藏,今天,在廣州古越王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琉璃飾品。

  范蠡則棄政從商,化名陶朱公,成為天下第一富豪。琉璃也因這段千古絕唱而名滿天下,逐漸成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