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貿易不應淪為匯率戰犧牲品

2015-02-13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綜合報道】美國國會又再威脅要發動貿易戰,來懲罰「匯率操縱國」,即那些被美國認為以犧牲美國利益為代價、人為提振本國貿易收支的國家。美國國會這次提出匯率議案,正值奧巴馬政府尋求國會貿易促進授權,以完成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談判的關鍵時刻。不過,英國《金融時報》卻認為,無論如何,貿易都不是化解美國匯率擔憂的場所。13國參與的TPP談判正接近尾聲,如果美國國會在最終協定中插入一項匯率條款,將導致日本退出談判——其他參與國可能也會如此。

  國會施壓華府 貿易協定恐夭折

  奧巴馬堅稱,應對貨幣貶值是一回事,貿易是另一回事。分析認為,奧巴馬的觀點是對的,但他必須在兩方面堅守立場︰一是尋求從國會得到「貿易促進授權」,該授權能讓他把「快線」協議提交直接表決;二是已進入最后階段的TPP及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貿易協定(TTIP)談判目前均處在十字路口。如果這兩個貿易協定被其發起國的政治斗爭破壞,將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構成打擊。

  然而,奧巴馬不應認為這一切不用費力就能得到。美國眾議院議長約博納已經表示,他需要至少50張民主黨的贊成票才能通過貿易促進授權。但在眾議院的總共188名民主黨議員中,已有150人簽署請願書反對貿易促進授權。與前幾次的情況不同,這次有越來越多的共和黨人也加入了這些民主黨人的陣營,因為他們反對一切會擴充奧巴馬權力的議案。

  懲罰所謂「匯率操縱國」行不通

  但更主要的問題在於,懲罰所謂匯率操縱國的做法行不通。它會對美國從那些被認為是匯率操縱國的國家進口的產品強加額外關稅,這里的匯率操縱被定義為央行為提供一種匯率補貼而干預匯率。在實踐中,匯率操縱很難被證實。一些人認為是壓低匯率的事情,另一些看來卻是正當的貨幣政策。如果說美國經濟復蘇帶來的中產階級就業崗位回流少於預期,那也是由自動化、而非競爭性貨幣貶值導致的。

  美保護主義或更早抬頭

  美國還可能因此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曾經正是以這樣的理由反對美國的量化寬松(QE)計劃。美國如今則在抱怨歐洲央行QE的影響。這兩個舉措的推出均是為了刺激需求,但也是為了刺激出口。正如IMF闡明的那樣,判定哪些行為屬於匯率操縱并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即使將判定工作轉交給世貿組織,這一反對理由也依然成立。

  至於TTIP談判,該協定的談判尚處於早期階段。德國創紀錄的出口增長,部分得益於近期的歐元貶值。如果因歐元匯率下滑而采取措施懲罰歐元區,只會讓美國立法者口口聲聲努力防止的貿易保護主義更早現身。

  全球債務狂潮≠世界末日

  麥肯錫最近發布報告,表示自2007年以來,全球47個國家債務增長57萬億美元,相當於這些國家GDP總和的17%。報告預計,當前槓桿增加的走勢不會改變,債務問題會日益嚴重。不過《經濟學人》卻認為,該報告是對「全球債癮」仍未戒掉的反思。也有機構認為,債務問題固然值得關注,可還沒有那麼嚴重。

  倫敦顧問公司「資本經濟學」發布的研究結果稱,債務方面還有不少好消息。比如2009年年中以來,美國、日本、歐元區和英國的整體債務占GDP之比下降了30%,由429%降至399%。

  金融及家庭負債改善

  「資本經濟學」全球經濟學家皮爾斯指出,實際債務形勢更為復雜。首先,金融領域的負債急劇減少,因為銀行在強化自身的資產負債表。部分源於削減投資相關的支出,大多數非金融機構的負債情況也在好轉。英美兩國的家庭負債與收入之比降至十多年來最低點。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這類歐元區邊緣國家的家庭債務比仍高。

  在私人部門去槓桿的同時,各國政府的債務增加。但并非所有政府都須要進一步推行緊縮政策,降低負債率。美國幾乎無須進一步去槓桿,但南部歐元區國家確實需要削減私人和公共部門的債務。日本的公債仍不可持續。歐元區與日本面臨經濟增長疲弱的問題,而中國債務高企意味著,金融危機的風險顯然比六年前高。

  債務問題「沒甘簡單」

  麥肯錫主管多布斯認為,實體經濟的負債更有可能拖累經濟增長。雖然削減債務方面的確取得一定進展,但還落后於正常的去槓桿水平。多布斯又認為,債務的前景并非一片黯淡,因為如果債務沒有這樣增加,那麼過去幾年經濟增速會比現在低。債務問題沒那麼簡單,并不是「債務增加就是壞事,減少就是好事」。

  歐銀QE尚未實施已初見效

  有分析認為,歐洲的QE還沒實施就已經開始見效了。1月下旬,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宣布推出每月600億歐元的資產購買計劃,維持18個月,總規模將會達到1.1萬億歐元。到目前為止,市場反應非常積極。雖然歐洲央行要到三月份才正式開始購買資產,但投資者已經將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收益率壓到史上低位。比如雀巢公司的歐元債券的收益率已經為負。

  不過,歐元區通脹的重要指標「五年期通脹互換利率」仍然徘徊在歷史最低水平,周二為1.59%,意味著市場對於2020年末通脹達到歐洲央行2%目標的信心不足。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市場人數評論稱,既然歐洲央行已經推出了1.1萬億歐元規模的QE,那麼通脹預期改變就只是時間問題。

  流動性能否進入實體經濟存疑

  盡管已經有了不少積極的跡象,但對於QE的質疑依然存在。英國智庫「開放歐洲」經濟學家魯帕爾就認為,歐版QE提供的流動性可能僅僅停留在銀行體系內,未必能進入實體經濟。RBS經濟學家戈爾評論稱,QE導致的歐元貶值,主要將刺激德國的出口,而外圍國家受益有限。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