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十三五規劃沖刺2020全面小康

2015-02-2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十三五”規劃起筆:沖刺2020全面小康

  王子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多個權威信源處獲悉,“十三五”規劃已於春節前正式進入編制階段。

  消息人士透露,規劃草案編制大約會持續半年。按照慣例,規劃初稿將在今年秋季召開的中共中央全會上提交審議,並確定基本規劃思路。2016年,也就是“十三五”開局之年的全國兩會上,將通過正式的“十三五”規劃綱要。

  熟悉經濟規劃編制的官方人士告訴本報,五年規劃是我國國民經濟領域最重要、最高規格的規劃,不僅對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起著重要作用,還將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他認為,隨著國內外背景和社會矛盾的變化,“十三五”規劃將是一部極有看點和時代特色的五年規劃。

  從宏觀看,“十三五”規劃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也是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兩個百年”目標中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最後一個五年規劃(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憧憬今後5年的另一個戰略意義在於,十八大報告指出,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高規格的“筆杆子”團隊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在去年4月全面啟動。作為最高規格的經濟規劃綱要,由哪些人編寫?有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中財辦”)、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微博]等都是重要的規劃編制單位,此外,地方的主要代表也會全程參與編制。

  可以說,在參與“十三五”規劃編制的團隊中都是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除了中央和地方以及上述提到的多個核心決策部門的人士,規劃編制還以課題的形式凝聚著各領域學者智囊、學科帶頭人和社會賢達的智慧。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具體參與規劃的編制者將以一定的形式集中辦公,有嚴格的組織紀律,直到規劃初稿的最終出爐。

  根據公開消息,中財辦主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鶴曾多次參與五年規劃的起草制定。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等近期也曾對“十三五”規劃方向進行過闡述。他們都被觀察人士認為是重要的規劃編制組織者。

  專家學者也是重要的智力支持來源。本報記者注意到,在去年5月份,國家發改委就主持召開“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專家座談會。當時,國家發改委“十三五”規劃起草工作組已經成立。

  在啟動規劃編制的過程中,各部門的課題研究也幾乎動員了全國一線大牌專家。發改委之前曾進行前期課題招標,從公布的入選名單來看,以林毅夫為課題負責人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和以蔡昉(中國社科院副院長)等為負責人的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等單位入選。

  從整體架構上來看,“十三五”規劃代表著未來五年的主要經濟目標和發展方向,各地方和行業也要編制各自的五年規劃,以實現補充和完善。目前,鐵路、民航、工信等領域的“十三五”規劃編制已經展開,地方省份也在開始著手編制。

  規劃出爐流程

  本報采訪的數名觀察人士認為,黨和政府的決策注重民主和科學,特別是中央決策在強調民主化、科學化方面,自有一套章法。

  “理論上看,這套程序並不遜於西方,甚至更好。”其中一名觀察人士表示,越是高規格的決議,越體現著民主化和科學化。

  “十三五”規劃的編制自然也體現著這一思路。上述消息人士透露,規劃的編寫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民主和科學的決策過程。為編寫規劃,主要組織部門首先會征求各方意見,此後,中財辦會下達幾十個重大課題給有關部門進行研究,其中有些課題是幾個部門合力完成。

  此外,國家發改委作為規劃編制的主要單位之一,也會組織課題招標。相關人士表示,這些招標題目的成果,主要服務於國家發改委,後者基於這些課題的一些思路,將其作為向中央規劃提建議的素材之一。“當然,也不排除在中央建議出來之後,這些課題成果在編制過程中發揮一定作用。”這名人士稱。

  不僅如此,規劃編制期間,有關部門還將進行大量的調研、咨詢和座談。例如,“十二五”規劃編制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了規模空前的專題調研,78位常委會和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赴全國22個省、區、市,開展曆時4個多月的調研,形成15個專題調研報告。

  按照往年五年規劃的出爐流程,今年是規劃編制承上啟下的定調年。一般來說,在規劃編制起草完善的過程中,將經過多次的高層審議。

  首先,在五年規劃正式出爐前一年的中央全會上,將審議並通過對規劃的建議。比如,2010年10月份召開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其次,從“十二五”規劃來看,在發布前夕,具體的規劃綱要草案稿還要經過范圍更小的中央政治局的討論。隨後,草案稿提交當年3月份舉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並表決通過。

  沖刺2020年

  作為2020年最後一個五年規劃,“十三五”規劃的曆史作用至關重要。國家發改委官員此前公開表示,中國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點上,“十三五”時期要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勝利實現,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

  “複合性目標高”是學界對“十三五”規劃的普遍期待。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學者對本報表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有著豐富的內涵,既包括“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也包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五位一體總布局的重要發展目標。

  在本月召開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5年年會上,楊偉民提出了“十三五”過程中需要回答的十個問題,分別是:如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實現兩個翻番,基本實現工業化),如何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如何提高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如何改革傳統的發展方式,如何擴大消費需求和有效投資,如何推進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如何促進城鎮化的健康發展,如何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如何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如何擴大對外開放。

  對於“十三五”規劃的一些亮點,官方已有一些展望。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在上述會議上表示,“十三五”的發展要把提質、增效、升級作為引領新常態的發展導向,同時要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發展的全過程,也就是要把改革創新作為一條主線來對待。

  在去年4月份的新聞發布會上,徐林表示,“十三五”規劃裏提出了一個課題,就是要研究區域發展的重點,包括區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我覺得可能‘十三五’規劃站在‘全國一盤棋’的角度來說,我們在堅持原有的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的基礎上,可能也要更好地考慮要發揮東部沿海地區的作用。”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