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洲網3日報道,澳大利亞經濟增長的速度並不樂觀,眾多澳專家都試圖找出其中的原因,3日一名美國專家卻提出了與眾不同的看法,認為主要是澳大利亞人工資太高、遭解雇獲賠償太多,員工年假太多拖累了澳洲經濟發展的後腿,建議減少工人崗位。這還不是澳人在工資問題上唯一遭到詬病的部分,在過去的10年裏,性別間工資差距已經越來越大,形成了惡性循環。
人工又貴效率又低 不削減工人澳洲無力發展
綜合澳洲媒體報道,信安環球投資(Principal Global Investors)首席全球經濟學家鮑爾(Bob Baur)表示,如果澳大利亞不對現有的勞動力市場進行改革,就無法改變現行的經濟格局,過分依靠礦業或資源出口會阻礙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的腳步。
鮑爾認為,即使現在澳元彙率正在下跌,但是昂貴的勞動力依然讓外來資本很難選擇在澳洲做生意,他也以美國為例解釋了轉嫁勞動崗位對制造業發展的好處。20世紀90年代後,由於工人工資過高,美國削減了多達600萬個工作崗位,將這部分工作轉移至中國和印度等勞動力便宜的國家,卻加速了本國制造業發展,而一直堅持本土制造的澳大利亞制造業卻表現欠佳。鮑爾稱:“澳大利亞工人工資高,解雇工人的成本也高,年假更長達4周”,導致澳制造也成本高企,效率偏低。
此外,鮑爾也建議澳大利亞不要過度依賴資源出口,應發展本土商品將成品出口,而非出口原料,再進口別國的成品。
行業內行業間都存差距 男女工資差持續拉大
雖然澳大利亞工人的高薪遭到了美國專家的詬病,不過數據顯示並非所有澳人都能享受高薪,同樣作為全職員工,澳大利亞女性的收入要比男性少得多。
2005年澳性別工資差距曾下跌至15%,而2015年又上升至19%,分析認為這一差距或與男女從事不同領域的工作相關,其中礦業又是飽受詬病的產業之一。礦工時薪遠遠高於社會工作者,其中男性比例高達85%,而社會工作者中僅有23%為男性。即使在同一領域,男性也往往因職位高於女性而獲得更高薪水,如醫療行業中女性往往是護士,而男性則可能成為醫生。而在家庭和事業中進行取舍時,也往往是女性成為全職太太,因為女性通常薪水較低,回到工作崗位後更難拿到高薪,也形成了男女工資差距拉大的惡性循環。
因此,不論是從改變澳經濟格局角度來說,或從性別公平角度來說,澳大利亞員工的收入現狀都並不令人滿意,現有情況更亟需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