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軍費要害不在增幅而在用途

2015-03-05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余永勝

  如往年一樣,中國軍費的增幅仍是參加「兩會」的外國記者關注的熱點。人大新聞發言人傅瑩就調侃說,「我這是第三次做新聞發布會,每次外媒都要問軍費,據說我的前任也是如此,前任的前任也是如此,好像據說是外媒到我們這個發布會來,主要關心的就是軍費。」

  外媒如此關注中國軍費增幅的原因無外乎兩方面,一是中國軍費的增幅的確在升高,去年的增幅為12.2%,今年的數字還沒出來,據傅瑩透露,將在10%左右。客觀地說,這個增幅在幾個大國中是最高的。當然,中國的GDP增幅也在各大國中遙遙領先。但相比而言,軍費增幅仍然領先於GDP。二是近年來中國與鄰國的領土與海域糾紛增多,且一度呈激化之勢。有看法認為,中國大幅提升軍費的目的是以軍事優勢實現領土訴求。

  增加有歷史現實雙背景

  其實,上述兩種擔心都是經不起推敲的,先說第一個因素。衡量中國軍費的增幅是否合理,不能孤立地看,而應放在特定的歷史和現實背景之下。自新中國建立至改革開放前,雖然國家建設取得了不少成就,但經濟發展仍處於非常落後的水平。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裏,中國的國防預算少得可憐。1978年中國的軍費僅有99.67億美元,跟同期美蘇的水平不可同日而語。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開始飛速發展,但在起初的十幾年裏,為了給經濟改革提供「啟動金」,國防預算不增反降。1980年,中國軍費預算比上年度竟然減少了14%。這樣的遞減趨勢一直持續至九十年代。而進入本世紀後,新軍事技術革命又迫使中國政府把有限的軍費用在軍事轉型上。也就是說,近年來中國軍費的顯著提高其實是補償性增加與軍事轉型相疊加作用的結果。但即便如此,目前中國軍費佔GDP的比例及人均擁有量都明顯低於世界主要國家的水平。

  以和為貴立場並無變

  軍費問題的要害不在於增幅,而在於用途。道理很簡單,用於侵略戰爭的軍費跟用於保障和平的軍費,性質是有天壤之別的。以中國軍費為例,2011年中國政府宣布給解放軍軍官大幅加薪,並確立了「兩年一加薪」的機制。當年的加薪幅度從5%至40%不等,級別越低幅度越高,士官則一律加薪40%。由於下級軍官的人數要遠遠高於中高級軍官,以230萬人的解放軍規模來計,這樣的持續加薪無疑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

  須要指出的是,軍人同時也是國家公民,提高其生活待遇也是中國政府注重民生建設的組成部分。這樣看來,外界就更不應對中國軍費的增幅有過多顧慮了。另外,中國軍隊近年來在「軍轉民」方面的投入也非常大。亞丁灣護航、海外撤僑、災難救援等等,到處都可見解放軍的身影。特別須要指出的是,解放軍海外護航保護的不僅是中國商船,還有國際航道的暢通。

  實際上,即使就純粹的國防投入而言,中國軍費的增幅也沒有什麼可擔憂的。一個明顯的事實是,雖然中國軍事現代化的進程在不斷加快,但在處理與他國關係時,「和為貴」的原則和立場並沒有任何改變。前幾年中日釣魚島及東海之爭、與東盟國家的南海之爭確實呈激化之勢。但即便是在當時情況下,也沒有任何迹象顯示中國有意通過武力解決爭端。而從目前來看,中國致力於和平解決糾紛的誠意已經見效,上述爭端呈現明顯的緩和態勢。中日正在磋商海上危機管控機制,並已取得明顯進展;與東盟國家的《南海行為準則》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商討中。可見,那種認為中國有意通過軍事優勢實現領土訴求的看法,是與事實背道而馳的。

  當然,如果有人企圖武力阻撓中國的統一大業,或是拒絕通過談判解決領土爭端,而是謀求把非法佔領合法化、永久化,那麼這部分人面對中國軍費的增幅,倒真的需要「緊張」一下了。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