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1

騰訊聯合創始人陳一丹:期望中美90后的攜手

2015-03-05
来源:騰訊科技

  [摘要]中美的90后聯手,可以用移動互聯的技術改變和提升全球人民生活的福祉。

  騰訊科技 紀振宇 3月4日硅谷報道

  騰訊聯合創始人陳一丹3日在斯坦福大學法學院分享了其創業的經歷以及身處中國互聯網行業多年來對行業的理解和展望。

  陳一丹首先做了《生于草莽(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ild)》主題演講,他認為,中國過去30年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悄然改變,新的經濟動力來自于學習和創新。同時,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度也在不斷增加,據數據統計,近幾年,中國對全球的經濟增長貢獻率都高達50%以上。

  對于中國互聯網行業,陳一丹認為,中國移動(微博)互聯網領域中增長最為快速、最生機勃勃的領域,恰恰是中國基礎行業發展最弱的領域。

  “中國人習慣把這一現象稱為‘彎道超車’。例如中國原先信用卡的不足、支票的缺失,讓中國跨越成長,中國不需要支票,直接進入更便捷的手機支付時代,”陳一丹說,“相比之下,美國因為其完善的金融系統,還停留在POS機端刷卡階段。”

  陳一丹指出,移動支付方面,中國目前有所超越,但美國可能在下一輪有一個大的反超,他認為這種互相超越的過程或許會成為中美在科技領域互惠成長的方式。

  陳一丹還在演講中強調了中國在創新效率方面的獨特優勢。他指出,中國的創新效率單項排名在2012年達到全球第一。

  “創新效率并不是指中國最具創新性,而是說中國將創新落地的能力非同一般。”陳一丹說,“生于草莽讓我們專注于高效執行,這是中國能夠‘彎道超車’的秘訣之一。”

  對于移動互聯網的未來發展,陳一丹稱,世界上目前依然有43億人還無法聯網,其中90%的人生活在發展中國家。

  “在這些地區,僅僅依靠互聯網獲取信息都遙不可及。未來,改變他們的生存和生活狀態,是任何人都無法回避的巨大挑戰。”陳一丹說。

  在接下來與斯坦福法學院教授Paul Goldstein對話的環節,陳一丹首先回顧了十幾年前和其他幾位創始人共同創辦騰訊公司的艱辛歷程。

  “當時用戶增長很快,我們發現資金是個問題,服務器、房租、人員工資,一切都需要錢,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第一輪融資。”陳一丹說。

  陳一丹還回憶了當時深圳的創業環境:互聯網行業剛剛興起,同時傳統行業也有很多機會,在深圳打拼的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人。

  他認為,騰訊發展到現階段,最大的挑戰主要是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要避免驕傲自大,另一方面是要多了解未來,陳一丹認為,大企業要避免驕傲自大的情緒,無論何時都要保持謹慎、謙虛,對行業有敬畏心。

  “要了解未來,就要了解90后,甚至00后人群的需求,”陳一丹說,“否則公司就會成為過時的歷史。”

  陳一丹現在的身份是騰訊終身榮譽顧問、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榮譽理事長,半年前,他以訪問學者的身份來到斯坦福法學院,主要研究興趣方向是專利法、版權法等。

  以下是陳一丹演講全文實錄:

  感謝Dean McGill,感謝David,

  各位斯坦福法的老師和同學們,下午好!

  參加這次活動有些緊張,因為是我首次用英文公開交流。之前我曾經猶豫過,是用我的母語中文還是用英文?我的同事建議我用英文,我聽了以為同事們覺得我的英文水平還過得去。不料同事們直白地說,用英文可以節省一半翻譯的時間。用英文對我還是一個挑戰,但今天我會努力嘗試一下。

  在做訪問學者期間,我請了一位斯坦福的學生每天與我做一小時的英文對話輔導,在我說完話以后他經常會問的一句話是:what do you mean?所以請各位有心理準備,如果我用了中國的語法或者中式英文詞匯,聽起來有些疑問時,很抱歉,只好請你們猜了,希望你們猜得正確。

  一、 中國經濟與世界的關系

  我今天第一個要談的是關于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在過去三十年快速增長,但這個增長不僅僅利好中國自身。一方面,來自中國的投資帶動全球經濟發展,2014年,中國對外投資規模達到1400億美元。另一方面,中國也成為全球企業成長的沃土。世界500強企業都在中國落戶,僅成都這個外國人并不熟悉的二線城市,就有262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

  類似的數字我們還可以列舉出很多,但中國經濟增長數字的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全球分配和效益分享?

  首先,中國的經濟發展,對全球經濟發展是有貢獻的。近幾年,中國對全球的經濟增長貢獻率都高達50%以上。

  其次,中國制造對全球人類基本生活品質(無論發達地區還是發展中地區)都是有貢獻的。

  正是中國制造的低廉價格,使得全球接近57%的中低收入人口,以最低的價格消費著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物資,這些簡單數字背后呈現的是全球40億人們生活的基本保障。

  另一方面,同樣一組數據,也可以解讀為:中國制造仍然停留在全球生產分工鏈條的低端。一部售價超過650美元的iPhone 6,留給中國的價值,只有組裝環節的勞務費約11美元。

  中國過去三十年快速發展的模式,未來還會復制下去嗎?

  中國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土地、資金和勞動力的資源整合,是過去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據測算,過去三十年,中國的資本回報率保持在25~30%。。

  但經過三十年的發展,中國的經濟增長邏輯已經悄然改變。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邊際效應遞減,近年來,新的經濟動力來自于學習和創新。

  中國一個典型的創新是行業創新,中國的高鐵技術、基因測序技術、新能源技術都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除了行業創新,另一個典型的創新是區域創新。中國各區域發展不平衡,我們看到西部地區依然在走資源整合的路子,發達城市在二十年前已經開始了高新科技的產業政策支持創新,現在已經是不同行業創新的聚集地,我們也看到一些二線城市,既有資源整合的影子,也有創新產業的影子。

  中國企業和城市都面臨一個轉型的問題、創新的問題。這對中國這個經濟體有影響,對全球經濟也有影響。

  二、 移動互聯時代的中國

  我第二個要談的是中國的互聯網。

  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正是中國宏觀經濟的映射,互聯網行業正在經歷從粗放發展到創新發展的轉型。

  2011年開始,全球步入移動互聯時代,與中國經濟發展大背景同步,在移動互聯時代,新的生存法則就是創新。移動互聯時代的創新帶來的是中國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最大機會。

  中國移動互聯增長最為快速、最生機勃勃的領域,恰恰是中國基礎行業發展最弱的領域。中國人習慣把這一現象稱為“彎道超車”。

  例如,在中國的金融行業,信用制度的不完善嚴重拖累信用卡的發行,信用卡的普及率極低反而成為移動互聯快速成長的沃土。

  2014年,中國共有45.24億筆交易脫離POS機的限制,通過手機端簡單的一個密碼輸入完成,交易額高達22.59萬億元。就在兩周之前的中國新年除夕當天,微信紅包帶來的移動端小額交易總量達10.1億次。短短兩年間,中國在手機端重構了一個更快速、更便捷、普及率更廣的金融體系。

  這個例子說明,中國原先信用卡的不足、支票的缺失,讓中國跨越成長,中國不需要支票,直接進入更便捷的手機支付時代,相比之下,美國因為其完善的金融系統,還停留在POS機端刷卡階段。

  移動支付方面,中國目前有所超越,美國是否會在下一輪有一個大的反超?這種互相超越的過程或許會成為大家互惠成長的方式。

  再談中國電子商務。中國的人均商業面積小,物流費用高。在過去,貨物從廣州運至北京甚至比運到美國西海岸還貴。蓬勃的商業需求與落后的商業基礎設施之間的巨大落差,催生了中國電子商務的崛起。如今,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世界一流的電子商務公司,服務著3.34億人;排名第二的京東,覆蓋了中國85%的行政區劃,以211的配送法則(上午11點前下單,當天到貨;晚上11點前下單,第二天15點前到貨)讓普通中國百姓享受著全球性價比最高的配送服務。

  騰訊的微信公眾號以LBS以及多平臺的融合,將保險系統與交通系統融合在一起,60秒內處理罰單。這是騰訊微信提供的諸多惠民服務之一,在中國武漢已經成為現實。微信公眾號甚至可以解決法院立案這樣極為復雜的流程問題。此外,醫療系統的微信公眾號讓我們能夠在公眾號平臺上掛號、付費、查看檢驗報告。移動互聯,已經滲透到公共服務領域。

  從騰訊的視角來看,移動互聯是中國包容性增長的動力,是6.3億中國農村居民得到可能發展機會的杠桿,也是中國縮減數字鴻溝,為世界的均衡發展做出貢獻的時刻。

  移動互聯時代,中國新一批崛起的手機制造商讓全球的移動互聯接入成本降到100美金之下,而4G技術的發展,也使得服務于廣大農村地區,邊際利潤很低的用戶成為可能。

  騰訊公益基金會已經開始在中國的農村開展“新鄉村行動”,以貴州黎平的移動互聯扶持農村發展項目為例,農村人民通過手機得到教育、醫療、交通、公共服務的信息,效果不錯。移動互聯對欠發達地區人民的專項服務將會成為新的需求和趨勢。騰訊公益通過移動終端推動人人可公益的理念,目前總計2800萬人次參與,總捐款額達3億元,這可能是全球參與人數最多的公益平臺之一。移動互聯,可以更深更廣地服務于最多可能的受眾。

  生于草莽讓我們更加富有創造力。騰訊等中國互聯網公司,正是生于草莽,順勢而為,把握住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的變遷,發掘出中國用戶最為迫切的需求,從互聯網時代的生存階段跳躍到移動互聯的發展階段。

  生于草莽讓我們專注于高效執行,這是中國能夠彎道超車的秘訣之一。中國的創新效率單項排名在2012年達到全球第一。需要指出的是,創新效率并不是指中國最具創新性,而是說中國將創新落地的能力非同一般。

  生于草莽讓我們集中優勢力量,以點帶面突破,形成產業鏈。這大概是中國彎道超車的另一個秘訣。在中國,既有深圳南山、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這樣的世界級創新基地,也有天津濱海、成都高新、武漢光谷這樣蓬勃發展的第二梯隊。

  生于草莽讓我們更接地氣,從人性洞察出發,讓產品嵌入我們對人的根本需求的理解,這樣的產品及創新將更具有生命力。微信就是滿足和把握移動互聯網人與人交往需求與人性特點的一個典型創新案例。微信從初期的搖一搖、語音消息、附近的人等基礎功能發掘,到“朋友圈”功能,創建了公眾平臺生態、實現移動端支付,未來微信還將連接各種智能硬件和服務。

  我第三個要談的是中美之間。

  2011年開始的全球互聯網由PC端向移動端轉移的大彎道上,中美兩國共同成為全球移動互聯行業的引領者。目前在全球市值前10位的互聯網公司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京東等四家來自中國,其他六家來自美國,他們為世界共同創造了超過2萬億美元的市值,影響著全球人民的生活和工作。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的發展,美國的發展,未來世界的發展,必然是要聯系在一起的。

  中國人很看重一個概念,叫做“勢”。它由另外兩個中國字“執”和“力”構成,意義接近于力量、趨勢、影響力等。但我認為,這個勢更接近于“動力、動能”。

  以中國為例,中國的奇跡之旅起始于1980年的一個靠近香港漁村。這個漁村叫“深圳”。30年過去,這個偏僻陌生的漁村已經成長為人口過千萬的大都會,也是騰訊的誕生地。驅動這一巨變的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勢”。

  三十年后,中國與世界更為深入和廣泛的連接、學習、創新、合作,新的一個“勢”正在中國升起。中國轉型是否成功?波動、陣痛、起伏必然是有的,我們看到了“勢”,就看到了未來樂觀的前景。

  無所不在的移動互聯網是未來的勢之一。

  Mobile internet不僅是技術上說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的結合,而且在可穿戴設備逐漸涌現、智能家電開始走入千家萬戶、車聯網已經部分實現的時代,Mobile Internet已經在反映科技進步的方向和狀態。

  未來的發展,需要看到未來的“勢”在哪里。作為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互聯網的未來,我個人較為關注的是,移動互聯即將要改變的地方。世界上依然有43億人還無法聯網,其中90%的人生活在發展中國家。在這些地區,僅僅依靠互聯網獲取信息都遙不可及。未來,改變他們的生存和生活狀態,是任何人都無法回避的巨大挑戰。

  這一“勢”具備之后,就勢而為的應當是未來成長起來的人。那就是在座各位同學的這一代年輕人,我們稱之為“90后”的人們。

  這次在斯坦福大學半年,我接觸的美國90后的大學生們,都有自己的夢想,都有清晰的目標,很清楚自己現在在干什么,計劃要干什么。我也看到了你們關注他人、與人合作的美德。

  在中國,90后是最為自由的一代,中國第一次出現了“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的一代人。

  未來的社會改變,我們期望中美90后的合作。美國的90后依托美國在發達國家的經驗和領先的技術,中國的90后生于發展中國家,理解不發達地區人們的需求。未來亟需聯網的43億人,90%在發展中國家,他們生活的改變,需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攜手。

  未來的社會進步,我們期望中美90后的攜手。創新能力很強的美國90后,創新落地能力很強的中國90后,中美90后的攜手正是合適的人選。當中美的90后聯手之后,可以用最有想象力的產品和服務,最符合社會效益的商業模式,和最接地氣的執行力,用移動互聯的技術改變提升全球人民生活的福祉。

  不似我蹩腳的英語,我期許,年輕的中國90后能與美國年輕人找到共同語言,說不定是一種超越自然語言的語言。

  我期許,年輕人為中美合作共贏和全球發展做出特殊的貢獻,年輕人是你我共同祈見的未來!

  謝謝大家。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