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雞"麥當勞
對麥當勞而言,一項原本利好的采購策略,卻引發了一輪新“危機”。
新金融記者 淮純菊
危害
“抗生素雞肉”事件,還在繼續發酵。
“讓餐飲巨頭麥當勞始料未及的是,一項本可以提升‘形象’的好政策,卻產生了‘壞作用’。”3月6日,一業內人士對新金融記者說。
據麥當勞方面提供的資料,3月4日,麥當勞決定,將在美國逐步停止采購在飼養過程中使用了某些人類抗生素的雞肉產品。
遺憾的是,這項好政策在傳播的過程中,先被“解讀”成了麥當勞搞“區別對待”——美國停止采購,中國呢?隨后,又被“理解”為“麥當勞要停止采購在飼養過程中使用了抗生素的雞肉”。前述業內人士說,結果,麥當勞正在被各路媒體“為難”。
這一原本就以“嚴謹”著稱的企業,選擇用同一份“聲明”來打發各路追問者。中國區,那個最有發言權的人也因此陷入了頻繁的會議中,無暇抽身,危機指數直線上升。
事實上,麥當勞所言的“抗生素雞肉”是指雞在飼養過程中,為了預防或治療疾病用了原本給人服用的抗生素。
“反映的是養殖場或者養殖戶在養雞過程中亂用藥的問題。”山東一多年從事養雞事業的養殖戶對新金融記者說。
他還聲稱,市場上食用了人類抗生素的雞肉一直都存在,早幾年遠比近一兩年嚴重。
“不僅是雞,在動物養殖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是正常的,就像人生病需要吃藥一樣。區別在于,給人用的抗生素和給動物用的抗生素級別不同。給人用的抗生素,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更高一些,效價更高。而給動物用的抗生素級別要低一些,但通常使用的劑量較大。”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對新金融記者說。
“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為了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養殖戶就會使用給人用的抗生素。”前述養殖戶稱。
“因此帶來的‘壞作用’是,這些效價較高的抗生素如果并沒有被動物完全代謝掉,其肉制品中就會有藥物殘留,而人吃了這樣的肉制品,就相當于間接地攝入了一定量的抗生素。情況嚴重的話,動物會產生耐藥性,而人也有可能產生耐藥性。簡單說,就是人有可能吃藥不管用。”馮永輝表示。
這并非危言聳聽。
有媒體報道稱,隨著越來越多的細菌和病原體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越來越明確地表示對此類藥物在畜牧業的使用感到擔憂。據該中心2013年的估算,每年至少有200萬美國人因為感染耐藥菌而患病,其中至少2.3萬人因此死亡。
希望
“麥當勞將要在美國執行的采購策略也正是為消費者的健康考慮,才作出的選擇。但中國消費者顯然更關心其在中國市場的作為。”前述業內人士說。
對此,麥當勞方面強調,麥當勞中國將與相關政府部門、專家、供應商協作,根據中國農業的實際情況,逐步推進相關舉措。而美國麥當勞停用的是某些人類使用的抗生素,并非完全停用抗生素。
面對諸多追問,麥當勞方面并沒有就中國市場何時開始執行此項采購策略給出一個明確的時間表。但在前述養殖戶看來,這一策略是有望在中國市場實現的。
該養殖戶稱:“據我了解,在‘白羽雞’事件后,有關養殖的各項要求都嚴格了。人用抗生素和動物用抗生素‘混用’的情況也比較少了。如果麥當勞要在中國執行此項采購政策,也并非不能實現。”
該養殖戶表示,近幾年,養殖的大環境不錯,傳統的養殖方式和養殖理念也在發生變化,集團化、規模化的養殖企業越來越多。
另外,雞的養殖環境控制得不錯,出現高發病的幾率也降低很多。“就山東而言,有幾家做得不錯的獸藥企業,都開始做中藥制劑了。現在,養殖過程中的用藥,也主要是以中藥預防為主。”
不僅如此,他所在區域的每個鄉鎮,都設有食品藥品監督所,監督所的工作人員會不定期地開展檢查。周邊的屠宰廠、冷藏廠對動物體藥物殘留的檢驗程序、標準也提高了。
“在雞出欄前的三四天,甚至一周,他們會來采樣,并帶回去檢測,各項指標達標后才會收。如果不計后果和成本用藥,導致的直接后果是,雞出欄了,卻沒有市場可以銷售。這對養殖戶來說,虧損很大,根本不需要其他的處罰。”前述養殖戶表示。
或許,該養殖戶是一個規范養殖的“代表”,一個微觀真實的“世界”,好消息是,在他的“世界”里一切趨好。
他也強調:“在養雞的養殖戶中,‘混用’抗生素的情況依舊存在,但相比過去已大大減少。如果大的餐飲企業或食品集團在采購環節嚴格執行采購標準,麥當勞在美國推行的策略,在中國也可以實現,只是,需要的時間可能會更長一些——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中國的養殖戶不僅數量多,而且規模大小不一,也很分散,比較難監管。”
雖然前路充滿希望,但眼下的麥當勞依舊處在“水深火熱”中。
“如果其能快速地從‘抗生素雞肉’事件中‘洗白’,2015年的‘救贖’也才剛剛開始。為了挽救其2014財年營收和利潤的雙重雙下滑,要度過真正的‘危機’,麥當勞需要更多時間。”前述業內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