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40中概股退市後去哪了?

2015-03-09
来源:理财周报

  在納斯達克的中概股,往往是“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

  一批批的中國企業披荊斬棘、身披光環通過IPO之後,才發現自己不過是華爾街上的“二等公民”。

  一些質地較好的中資概念股既無法適應美國市場對於風險程度的要求,它們的題材也不能得到主流市場的認可。由於市值低估、股價波動較大影響公司發展等一系列原因,這些公司在新的發展要求下只能黯然從美國市場退出。

  而隨著2014年新三板開放,企業上市創業板有更多選擇空間,國內市場對於這些企業需求更大,給出的估值也更高。

  然而A股市場的等候時間讓一部分企業望而卻步,即便是這些質地較好的企業經過發展形成了相當的體量,達到A股上市要求,但耗不起等待時間,大部分公司還是會通過兼併借殼來實現A股之路。

  國內環境寬鬆,上市計畫重上議程

  雖然美國市場十分青睞科技類題材,科技類的美股往往能買到一個好價錢,但對於相同題材的中概股,說的卻是另一個故事。

  據理財週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0年以來,從美股退市的中國企業多達40家,其中TMT領域12家,醫藥領域8家退市企業,佔據半壁江山。

  究其原因,美國市場中科技股佔據絕大部分,其中不乏表現優異者如Facebook等,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此類題材的中概股想突圍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但是同樣的公司在中國遭遇情況卻完全不同,國內寬鬆的環境讓這些在美國市場遇冷的中概股仿佛再次置身于天堂。

  銘遠投資一級市場投資總監韓躍峰為記者描述了一幅中資股回流圖:“這些中概股在美國上市融到第一筆資金,經營一段時間之後,面臨了新的發展,發現在美國融資與中國融資價格差距比較大,同時中國二級市場市值這麼高,確實需要很多好的公司來填充虛高的估值水準,一些市值管理公司就嘗試著把一些好的海外資產導入到國內,構成了這樣的資產流動趨勢。”

  而回流的中國資產在國內得到充足的養分和發展。許多企業在退市之後都謀求轉型發展。分眾在退市後江南春對企業的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有了重新思考。

  據記者統計,已經有6家企業有明確上市計畫。其中,分眾和三生製藥都將上市時間定在今年。

  A股H股選擇題

  談到上市,地域的選擇是繞不開的話題。在國內上市,一般選擇A股或是H股市場,兩邊市場各有優劣。

  香港市場與美股氛圍更為接近,上市要求相對較少。市值超過1億港元、上市前三年合計溢利五千萬港元,就可以在港股主機板上市。而創業板所要求的公司市值僅為4600萬港元,更沒有最低溢利要求。

  相較而言,A股市場對於上市企業要求則嚴苛得多,嚴格的盈利要求使土豆視頻這類型連續虧損的公司基本上無緣A股市場。但是,證監會主席肖鋼近日在全國兩會上表示證券法修改草案已提出尚未盈利企業可以上市。

  乍眼一看,港股市場更適合中概股上市。然而,目前兩家重回國內股市的中概股皆為A股市場。

  “港股和中概股一定程度上在估值方面還是有一些呼應,只有國內特別稀缺這種好的資產。”韓躍峰道出其中原因。

  據瞭解,港股市場中,海外及本地機構投資者成交額約占總成交額的65%,海外投資者的成交額占總成交額逾40%。這部分成交者對於國內企業瞭解程度不如國內投資者。

  另外,“很多公司會覺得國內的估值水準相對偏高,同樣的資產海外賣幾個億,但是在國內可以買到500個億或者上千億,可以提高融資率,也會上市和發展得更快速。”韓躍峰補充道。

  物以稀為貴,稀缺的資源往往帶來高估值。2012年通過賽富基金完成私有化退市的千方科技,退市時市值為1.46億美元。根據萬得資料顯示,其目前市值為31.8億元人民幣。兩年時間市值增長三倍以上。

  而另一家即將在今年登陸A股市場的退市企業分眾傳媒,在私有化之時市值僅有約37億美元,經過三年發展,如今市值猛漲至上百億元級別,市場佔有率更是超過90%。

  事實上,除了市值的飆升,回歸A股市場同樣帶來的國內投資機會。

  據瞭解,2014年,千方科技與國家開發銀行北京分行正式達成新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自2014年至2019年期間,雙方在各類金融產品上的合作融資總量為30億元人民幣。雙方將這筆資金用於針對綜合智慧交通投融資、建設及運營,車聯網投融資、建設及運營等領域開展合作。

  當然,其中也不乏選擇港股市場的企業,擬定於今年二季度上市的三生製藥就將登陸香港市場,並計畫為此集資四億美元。

  兼併借殼減少等候時間

  為縮短等候時間,通過借殼上市幾乎成為了這些退市中概股登陸A股市場的唯一途徑。

  韓躍峰指出:“很多公司都不用初期IPO,都是以並購形式進行,美國實行VIE結構,這種結構在國內是不合適,所以他們大部分以並購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而首先登陸A股的中安消與千方科技,為之後中概股借殼上市提供了範例。

  中安消借殼者飛樂股份,向其控股股東儀電電子集團及非關聯協力廠商出售大部分上市公司資產,同時發行股份購買安防企業中安消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9.53億元。完成出售之後,飛樂股份發行股份購買中恒匯志持有的中安消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

  如今分眾傳媒也有意進行借殼上市,據瞭解,分眾目前正處於境內募資階段,轉讓約20%的老股權。而本次擬轉讓老股的總估值高達460億元。而分眾傳媒預計2014年盈利約25億元,2015年至2018年收入和淨利潤則保持15%-20%的增長率。由於尚處緘默期,分眾傳媒公關拒絕回答有關上市細節。

  借殼上市的風險並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承擔,而去年開放的新三板規避了部分風險,也給了這些退市中概股另一條登陸創業板的道路。

  但是韓躍峰也表示:“這些公司還是通過兼併收購方式讓上市公司吃掉,應該不會掛新三板,不然就是從一個迴圈到另一個迴圈。”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