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經濟學人》罕見點贊“中國制造”

2015-03-15
来源:观察者网
  “亞洲的制造業龍頭地位仍然穩固,這意味著其他地區的發展會更加艱難。”
 
  13日,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網站提前刊發了最新封面文章《中國制造》,文章罕見地稱贊,中國制造業將一直保持三大超強優勢,并帶動亞洲制造業的發展,但——這影響了其他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對于并不鮮見的“坐等中國工資上漲引發制造業產業轉移”一說,該文認為將會是“失敗者的投機取巧”。
 
  以下為全文翻譯:
 
  通過制造產品,再把它們賣給外國人,中國使自己乃至世界經濟脫胎換骨。1990年,中國在全球制造業總產值中還不到3%,如今已接近25%。全世界80%的空調、70%的手機以及60%的鞋都是中國制造。中國制造業的白熱化發展所形成的供應鏈,已經深入到東南亞各地區。如今,全世界幾乎一半的產品都由“亞洲工廠”制造。
 
  一直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追隨著亞洲四小龍(比如韓國和臺灣)。很多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到了一定時候,中國就會因后勁不足而將“接力棒”交給其他國家,讓大家輪流坐莊制造繁榮。但薪資上漲這一因素遠不足以使中國松手,相反,中國把“接力棒”捏得更緊了。從中國流失出去的廉價勞動力工作崗位主要轉移到了東南亞地區,進一步鞏固“亞洲工廠”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而那些不在中國“勢力范圍”之內的新興市場——從印度到非洲再到南美洲——就不僅要問:想要致富真是越來越難了嗎?
 
  觀察者網注意到,《經濟學人》最新一期的封面文章聚焦“中國制造”
 
  勞動第一
 
  中國經濟的活力已不如從前。房地產市場深受供大于求之苦,不斷增長的債務也成為一個重負。本月初中國政府宣布2015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目標是7%,這將成為20多年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最低水平——而本周的研究數據則顯示,甚至實現這一目標,或許都會困難重重。盡管如此,中國在制造業上將一直保持三大超強優勢,從而使整個經濟體受益。
 
  首先,盡管中國也涉足高端市場、開拓高附加值產業,它始終緊守著低成本制造業這塊一畝三分地。事實上,中國在全球服裝出口份額中所占比重從2011年的42.6%上升到了2013年的43.1%。同時,中國還掌握了更多的“中國制造”原材料。世界銀行發現,進口零件在中國零部件總額中所占比重已經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60%的峰值下降到了如今的35%左右。這一現象有諸多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擁有一群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高效供應商。此外,中國還擁有一流且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每年造10個機場。而中國企業則采用自動化操作提高生產率,降低工資成本——中國政府新近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目的即在此。
 
  中國的第二個優勢就是“亞洲工廠”。隨著工資的上漲,一些低成本作業確實在被淘汰。它們中的大部分轉交給了東南亞地區那些收入更低的眾多人口。這一過程有其陰暗面在。去年,一個民間組織發現,在馬來西亞的電子工業中有幾乎30%的工人存在強制勞動現象。而三星、微軟、豐田以及其它跨國企業在中國削減生產,轉向緬甸和菲律賓等地區,也鞏固了這條以中國為中心的東南亞地區供應鏈。
 
  中國正逐漸成為需求鏈上的關鍵一環,這是其第三個優勢。隨著中國消費者消費能力及需求品味的提高,“亞洲工廠”也在高利潤市場營銷與客戶服務中抓取了更大的份額。與此同時,來自中國市場的需求更是大大加固了一系列亞洲供應鏈。在中國市場上,比起其它地區的競爭者,亞洲國家的供應商更加有優勢。
 
  而靠著靈活的政策,這些優勢能發揮得更加充分。東盟有能力在低端制造業上捷足先登。以量計算,中國在美國鞋類進口份額中所占比例從2009年的87%跌到了去年的79%。其失去的市場份額被越南、印度尼西亞和柬埔寨這些國家填補了。實際上,東南亞國家聯盟能做的事還要多得多,它有能力建立起一個旨在提供更高端產品與服務的統一市場。地區性貿易,甚至全球性貿易,有助于將制造業體系從中國擴散至周邊國家。泰國的汽車制造業取消了對外國零部件的進口限制,獲得了良好發展,表明正確的決策可以幫助東盟國家嵌入中國的制造業流水線。
 
  遺憾的是,其他新興經濟體沒有那么多保持樂觀的理由。這些國家缺少支撐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核心能力。北美自貿區幫助墨西哥企業融入北美,但沒有讓中美洲、南美洲企業受益。貿易壁壘高企,西歐國家不會像幫助中東歐那樣提攜北非經濟發展。
 
  印度,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希望從亞洲工廠手中奪取制造業工作,但面臨巨大挑戰。制造業創造的就業崗位和工資收入可能沒以前那么多了。過去,出口導向型制造業把大量沒有技術特長的工人從農田轉移到工廠,瞬間提升了這部分人口的生產力。如今,技術進步已經省去大量人力操作。中國及其周邊國家可能是最后一批通過雇傭低端勞動力生產廉價商品實現跳躍式發展的經濟體。
 
  政府需務實
 
  這種發展模式不再單純依靠壓低勞動力成本,從而對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南美和非洲國家而言,首要任務是建立更加自由化、全球化的服務業貿易體系。基礎設施建設不能只盯著光纖,還要修碼頭、筑馬路。教育是必要條件,想要在全球市場開辟一片天地,必須憑借技術工人。
 

  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但無論如何,坐等中國工資上漲引發制造業產業轉移,將是失敗者的投機取巧。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