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内企上市缘何首选香港

2015-03-17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編者按】跨羊年門檻春色滿眼,看中國經濟風向變幻:1978年改革開放元年,中國擁抱外資,神州西風勁吹;36年過去,東風壓倒西風——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突破千億美元,首度成為資本淨輸出國。而總有一個地方,於東風與西風交接處,如海岸邊的磐石巍然屹立。改革開放,海外資本都會通過這地方進入內地;風向改變,這地方又是中國資本吹向海外首選地。這處風口,就是香港。
 
  東風壓倒西風的歷史時刻,「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之際,本報策劃了「中企出海」系列報道,對話7家走出國門的中國優秀企業,包括招商局集團、國家電網、中石化冠德、中鐵物資(香港)、海航集團、金川集團及中糧集團(香港),看國際風雲,說企業發展,談他們「走出去」的橋樑、兩地的「超級聯繫人」——香港。
 
  2014年,對於中國資本而言是特別的一年,這一年中國對外投資額首次突破千億美元。至於香港,其角色一直是內地進行境外投資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是過去的「引進來」,還是如今的「走出去」,中國投資發展進程一直少不了香港的身影。香港商報記者鄺偉軒 陳小偉
 
  香港是中國對外投資首選地
 
  近年來,隨著「走出去」成為國家戰略,中國企業開始在海外市場嶄露頭角。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實現了從「製造商」到「投資家」的角色轉變,直接投資的境外企業接近6000家,累計實現投資1029億美元,同比增長14.1%。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資再投資,對外投資規模達1400億美元,高出中國利用外資200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實際對外投資已超越利用外資規模,中國成為資本淨輸出國。截至去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已超過6600億美元,遍布世界各地。
 
  中國經濟在經過30餘年改革開放之後,經濟發展更為開放,與世界聯繫亦更為緊密,中國企業需要在國際市場上尋求新突破。
 
  作為內地連接世界最主要的「橋樑」,香港自然是中國對外投資的首選地。2013年,香港佔中國內地對外投資總額的58.6%。不少中國企業如今也紮根香港,通過香港資本市場平臺向海外發展。
 
  「我們今後將繼續利用香港這個平臺擴展海內外市場,而公司亦一直堅持獨有的模式,即利用母公司中石化的優質資產,經過整合注入冠德公司,通過發揮公司在香港市場紅籌股融資的平臺作用,吸引香港資本市場關注以有效募集資金,從而在開發海外業務上更加有效。」中石化冠德副總經理龐愛斌對本報記者表示,這家中石化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如今在香港上市,並透過香港管理公司業務及拓展海外市場。
 
  「香港獨具糅合中國優勢和全球優勢的條件,其作為國家的全球金融中心有雙重意義,首先香港可帶領世界把握中國內地的無限商機,同時香港雖位處中國一隅,但立足香港卻可管理環球商機,特別是以亞洲為重心的金融業務。故此,香港是海內外商業機構在區內落戶和投資的首選地點。」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出席第六屆中國對外投資合作論壇洽談會時如是說。
 
  陳家強指,中國企業透過香港建立品牌的例子比比皆是。他舉例說,截至2014年9月底,約有857家中國企業在港上市,市值約14.4萬億元,總融資約為4.2萬億元。「中國金融同業亦積極把握這個機遇,不斷擴充它們在香港的業務,在香港開展業務的中國相關金融機構數目持續上升。截至2014年9月底,共有28家中國證券及期貨公司已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到8月底,在香港受金管局監管的中國銀行有24家。」
 
  軟實力助港成「走出去」平臺
 
  除了看到商機之外,香港吸引內地企業的主要原因還基於幾十年發展累積下來的軟實力。這些軟實力包括法治環境、經營環境及市場自由度等多個方面。
 
  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副會長兼總裁馮洪章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對比中國內地,香港在許多方面擁有優勢,例如機制上更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擁有完善的法治環境,市場高自由度等。此外,香港的專業服務水平較高並與國際高度接軌,「他們對市場的把握,及市場敏感度,還有對外國市場的熟悉程度都較高」。
 
  「對中國企業而言,香港既是低稅率地區,地理上亦與中國內地只有『一河之隔』(深圳河)——利用香港『走出去』實在至為方便。」投資推廣署署長賈沛年(SimonGalpin)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香港是低稅率地區,企業不用繳付股息稅之餘,在金融建構上又容許資金在此金融中心自由流動,故從中國企業角度而言,進行發債、購買資產以至進行大型海外併購活動,香港可謂方便至極。
 
  「香港與多個國家有稅務之間的豁免制度,這讓許多中國企業選擇在香港成立公司,通過香港公司運營海外項目,從而在稅務上減少不便以及節省稅務開支。」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會計師唐峰告訴本報記者。
 
  事實上,不少海內外企業就是看準香港奉行低稅制的優勢,紛紛透過成立香港辦事處,藉此進行股本融資、發行債券及進行金融路演。至於中國企業,如國家電網,為應付龐大的國際電網項目收購,便分別於2013年及2014年,先後兩次在港發行債券。而中資企業「走出去」的同時,亦為香港帶來額外的金融業活動,助長了香港金融業發展。
 
  賈沛年認為,中國企業來港上市或融資,不單單是為了籌集資金從而取得上市地位,背後更遠大的目標是利用香港與國際之間的聯繫,與國際級投行進行融資活動。他指,此舉除了鼓勵更多金融機構來港開業,更吸引提供與融資活動相關的法律、會計及顧問的企業順勢落戶香港,從而為在香港進行的海外併購活動提供「一站式」服務。
 

  對比紐約、倫敦及香港三地,為何中國企業如此重視香港,視香港為「走出去」的必須選擇?賈沛年分析指,至目前為止,香港既是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在語言及文化上亦與中國內地接近,世界其他地區無法與香港相比,因而中國企業進軍海外時一致視香港為「必然中轉站」。 

         内企上市缘何首选香港

  1993年,青島啤酒成為來港上市的首家H股企業。如今,逾20年的時光飛去,不變的是香港依舊是中國企業最重要的集資中心。無論是新股數量,或是市場成交量,中國企業成為香港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隨著中國資本市場不斷開放,香港吸引中國企業的市場作用受到海外其他金融中心的挑戰,但時至今日,香港仍舊是中國與世界最主要的「聯繫人」。
 
  香港市場更懂內地企業
 
  自青島啤酒成為首家來港上市的H股企業,此後香港便發展成為中國內地不同行業公司的主要集資中心。全球新股市場回暖的2013年,港交所新上市企業共有110家,當中內地企業比例為67家,同比增長72%,融資規模達1136億元;在2014年上半年,有36家內地企業選擇在港交所上市,融資405.16億元,分別佔上半年內地企業海外上市總數的69.23%和融資總額的66.88%。毫無疑問,香港依舊是內地企業上市首選地。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為香港金融市場注入新動力,新股市場也不例外。」德勤中國全國上巿業務組聯席領導合夥人歐振興對記者表示,香港與中國內地的緊密聯繫令香港依舊足夠吸引中國企業來港上市,「香港對於內地新股依舊具有足夠的吸引。相較於其他的境外金融市場,香港市場的投資者會更加能夠了解中國企業的運作模式及中國內地經濟發展情況,這會令投資者在投資之時會更加直接」。「而這也是香港的優勢。」他說。

  兩地聯繫令港更具優勢
 
  除了香港金融市場本身所具備的法治、基建等自身優勢之外,香港之所以吸引中國企業的因素還包括內地與香港之間的緊密聯繫。事實上,無論是過去的改革開放,還是如今內地的資本開放,香港一直是內地改革的試驗場,許多開放措施最先在香港落地。如今,最為貼市的例子便是滬港通,這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里程碑式的創新制度,為兩地資本市場帶來新機遇,同時也令香港增添多一份「特殊優勢」。
 
  歐振興指,滬港通的推出刺激了內地與香港整體股票市場的發展,投資者們除了擁有ETF等現有渠道之外投資內地股市,更重要的是,它讓海外人民幣資金增加了靈活的投資渠道,從而帶動離岸人民幣投資獲得。對於新股市場而言,這亦將刺激更多新股考慮採用雙幣計價方式發行新股,企業可根據市況及自身發展模式靈活選擇計價方式。
 
  香港商報記者陳小偉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