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0

足球如何成為有錢可賺的生意

2015-03-1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經記者 周程程 董來孝康 發自北京

  20年前,中國足球開始了第一次改革,那場改革帶來了中國足球的職業化,帶給了球迷無數的心酸與歡樂。20年後,當陳舊的體制嚴重阻礙了中國足球發展時,當多數人意識到必須尊重足球的客觀規律時,一陣由政府牽頭的足球改革風,在這個春天吹入了長居“冬日”的中國足球界。

  昨日(3月16日),中國政府網正式對外公布《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吹響了中國足球改革的“開場哨”。這個讓國家主席習近平極為重視的方案,提出了許多重要的舉措,包括足協與體育總局脫鉤、聯賽改革、發展體育產業、未來申辦世界杯等內容,這些改革措施無疑會帶來與足球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如今政策“妙傳”已經到位,各路資本如何踢好“臨門一腳”成為關鍵。

  資本市場總是先知先覺,受益於此《方案》的出台,A股市場的中體產業、江蘇舜天等足球概念股全線大漲。

  足協與體總脫鉤

  長期以來,中國足協都是各方的重點吐槽對象。長春亞泰訴中國足協案、廣州吉利訴中國足協案、武漢光穀退賽事件等,似乎都反映了由體育總局管制下的中國足協的管理混亂。因為足協與體育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一直保持“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組織構架,不僅管辦不分、效率低下,更是導致了嚴重的腐敗窩案。

  此次《方案》明確提出,調整組建中國足球協會。按照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原則調整組建中國足球協會,改變“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組織構架。

  前央視足球評論員、樂視體育首席內容官劉建宏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行政角度來說,中國足協與體育總局脫鉤後,不再擁有行政級別,領導機構由社會各方人士構成,他們也不再是國家幹部,這確實有助於克服行政化、保證專業性。

  在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易劍東看來,足協與體總脫鉤後,將擺脫原來行政部門的束縛,能夠獲得更多的主動權,獲取資源、知識等,不以盈利為目的協會性質使得足協更加超脫。

  足球產業有利可圖

  國家重視足球的發展,與其對經濟、社會、文化建設所具有積極促進作用相關。

  據悉,足球產業在全球所有產業中排名第17位,是體育產業最大的單一項目,全球年產值超過5000億美元,占體育產值比重超過40%。

  而目前中國與發達國家相比,足球產業發展相對薄弱,但同時挖掘的潛力巨大。“歐洲足球產業產值占體育產值比重超過50%,是世界占比最大的。中國足球產業目前占比可能不到三分之一。”易劍東說。

  對此,《方案》表示加強足球產業開發。加大足球無形資產開發和保護力度,通過打造賽事品牌、開發足球附屬產品、培育足球服務市場、探索足球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構建全方位、全過程足球產業鏈,不斷增加足球產業收益,形成多種經濟成分共同興辦足球產業的格局。

  並且,國家也鼓勵社會力量發展足球。《方案》提出,引導有實力的知名企業和個人投資職業足球俱樂部、贊助足球賽事和公益項目,發揮支持足球事業的示范和帶動作用,拓寬俱樂部和足球發展資金來源渠道。

  “足球產業確實是‘有利可圖’的事業。”易劍東說,目前各界對足球關注度廣,並且盈利模式成熟,隨著國家促進足球發展後,賽事的增多,還能帶動旅遊、足球場設施等相關產業,足球產業是一座待挖掘的金礦。

  據統計,目前由上市公司或公司控股股東投資的中超球隊就有10家之多,涉及的上市公司有12家,例如恒大、綠城等,其中多數為過去一段時期快速發展的房地產企業,如今阿裏、蘇寧等互聯網巨頭也緊隨其後,正在積極參與。

  將拓展俱樂部收益

  如何讓足球成為有錢可賺的生意,讓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進來?劉建宏坦言,從歐洲的經驗來看,主要落腳點在於“足球賽事轉播權收益”。

  目前中國足協完全擁有中超聯賽有限責任公司產權,俱樂部沒有經營權,且只能拿到門票權益和被足協挑剩下的廣告牌經營開發權。2014年,大部分俱樂部的收入依賴企業冠名(廣告贊助占70%以上),而許多俱樂部的“冠名權”資金來自本身的投資企業,從嚴格意義上講並不能作為俱樂部的盈利項目。

  在電視轉播費用方面,2014年中超公司總計獲得360萬元的收入,占總收入的9%,以中超16支球隊、240場比賽計算下來,平均一場比賽只有區區15萬元的轉播收入。“俱樂部的收入一般是通過門票、電視轉播費、彩票、會員費、廣告、贊助費、商品銷售及特許經營、轉會費等多個渠道獲得,但目前國內俱樂部還沒有做到這一點。”安徽財經大學體育研究所副所長薑同仁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此次《方案》中提到,改革足球賽事轉播權收益分配機制,確保賽事主辦方和參賽主體成為主要受益者。同時,積極研究推進發行以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為競猜對象的足球彩票。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