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歐洲多地持續遭遇強霧霾襲擊,英國倫敦重拾“霧都”的帽子,法國巴黎著名地標埃菲爾鐵塔幾近“消失”……持續的霧霾天氣,引發歐洲民眾普遍焦慮,同時也使霧霾再次成為全球性關注的話題。
作為此次霧霾的重災區,英法兩國如臨大敵。英國環境部向民眾緊急發出健康警告,特別提醒患有心髒、肺部疾病和哮喘病的市民,症狀可能會加重。巴黎市政當局則采取了包括車輛限行、限速等一系列緊急措施。
去年三四月間,英法等歐洲國家曾遭遇2007年以來最嚴重的一場霧霾襲擊。巴黎大區連續近一周空氣汙染指數超過警戒線,英國有160多萬人因“毒霧”而哮喘發作。
此次霧霾再襲歐洲警示人們,霧霾不是某一個國家或某一個地區的“專利”,它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需要各國聯手共同應對。
據英國環境部統計,英國每年大約發生5次嚴重的空氣汙染。汙染物中,約34%來自國外,而英國產生的汙染物,也有77%飄到國外。去年,倫敦曾遭遇沙塵暴襲擊,漫天黃沙甚至從非洲撒哈拉沙漠遠道而來。
“空氣汙染並不尊重國界,我們需要共同應對。整個歐洲都需要實施更加嚴格的空氣質量標准,促使各國政府限制汙染物的排放,”英國議員凱瑟琳·比爾德說。她正代表英國參加歐盟新的空氣質量法案的擬定工作。
此次霧霾再襲歐洲,提醒人們“治霾”之路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歐盟從上世紀70年代早期開始著手治理空氣汙染,主要措施包括控制有害物質排放、改善燃料質量、把環境保護要求整合進入交通運輸和能源行業等。這些措施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並未使歐洲國家完全擺脫空氣汙染及其危害。
此次英法等國遭受霧霾襲擊,工業化汙染已不是主因,但長期存在的機動車尾氣排放問題卻不容忽視。倫敦空氣中58%的氮氧化物以及68%的PM10汙染物顆粒都來自機動車尾氣排放。而在法國,眾多柴油車也是造成空氣汙染的元凶之一。
霧霾讓我們見識它的“威力”,同時也倒逼我們將空氣汙染治理上升到全球層面。
令人欣慰的是,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為治理汙染和保護環境,從政策、法治、技術等方面做著不懈的努力。與此同時,各國在環境治理方面加強合作,實現信息共享、技術交流,共同應對跨界汙染問題。
在地球村裏,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同呼吸、共命運。霧霾沒有國界。“治霾”路上,我們需要更多理解與合作。(辛儉強 張濱陽)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