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穆媛媛
當日曆翻到3月30日的時候,窩窩團的高管們應該很焦急。因為一天之後,也就是3月31日,窩窩團原定的上市最後期限就要來臨了。
根據窩窩團在3月4日晚間更新的招股書文件顯示,2月13日、2月20日窩窩團與股東簽署了兩份決議。決議對此次IPO規定了4個先決條件,其中一點便是窩窩團必須在2015年3月31日前完成IPO。
然而,眼看最後的期限就要到了,窩窩團方面卻遲遲沒有消息。一切都顯得靜悄悄,似乎並沒有什么要緊的事情要發生。
日前,國外追蹤IPO交易的網站IPOScoop.com的信息顯示,窩窩團有望在4月1日上市。這比此前的IPO期限推遲了一天。但是新浪科技查閱納斯達克官方網站,在即將上市的公司列表中卻找不到窩窩團。
不過,窩窩團在3月30日晚間再次更新招股書,將最低發行量從此前的363.6萬股ADS調高至450萬股ADS,並將最高融資額從此前的6888萬美元下調至5933萬美金。然而對於外界關心的上市時間,窩窩團依然表示未確定。
究竟是未確定還是壓根就沒戲?媒體們在猜測著真相。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在利用IPO這件事做宣傳上,窩窩團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但一次又一次“狼來了”的呼喊聲之後,窩窩團卻始終還在IPO的路上。
打鐵還需自身硬。窩窩團遲遲未能做成IPO的“美夢”,很可能跟它的斑斑劣跡有很大關聯。
融資額度被注水
窩窩團從成立之初就把喜歡打扮自己,把自己裝成是各路風險投資基金的寵兒,但招股書的公開,讓外界明白,真“追”窩窩團的人實際上並沒有向窩窩團自己宣傳的那樣出手闊綽。
2011年,窩窩團曾高調宣布獲得鼎暉、天佑、清科等多家機構“團購業內單筆最大融資額2億美元”,但據其今年3月4日提交的招股書顯示,該筆融資實際融資額僅為5500萬美元,足足被放大了近4倍。
據招股書披露,那輪融資的真實情況是:2011年4月,清科資本投資500萬美元,隨後在5-6月,鼎暉、清科分別跟投3000萬美元和200萬美元。7月,Besto Holdings、天佑等機構注資1800萬美元。
此後的三年內,窩窩團並未大面積傳出任何關於融資的消息。不過據招股書顯示:2012年2月29日,窩窩團B輪融資1250萬美元,投資人中主要以A輪投資人為班底。
或許因為融資額度偏低,在這一輪融資中,窩窩團保持了難得的低調,並未對外披露過上述消息。與此前高調宣布注水融資額的風格大相徑庭。
不過,在上市這么一件關乎創始人、管理團隊和投資人利益;關系到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事件上,那個誇張和喧囂的窩窩團又回來了。
2014年5月,窩窩團CEO徐茂棟向外界宣布,窩窩團獲得了5000萬美元融資,其中徐本人投資占比50%以上。
事後從招股書看,相比放大了四倍的A輪融資宣傳,窩窩團此次收斂了一些:這筆融資被放大了近兩倍。
團購業務已經掉隊
虛報融資額固然讓業界不齒,但在互聯網圈也不算罕見,窩窩團將融資額誇張2-4倍說不定還算厚道的。
實際上,在窩窩團的發展曆史上,它有過短暫的輝煌。
2011年,成立之初的窩窩團也躋身於團購大潮佼佼者行列。趁著幾年前的千團大戰,窩窩團通過並購、挖角等手段迅速從幾十人擴張至5000多人,同時交易規模也一度躥升至行業前五。
但是跟大多數團購網站一樣,窩窩團在迅速擴張後,交易額又出現了急速跌落。
現在,窩窩團在團購市場的交易份額已經可以忽略不計。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窩窩團總交易額約27億元,2014年前三季度22億元。同期,美團網的交易額分別為160億和460億,大眾點評、百度糯米也都遠遠將窩窩團甩在身後。
在複合增長率上,窩窩團也大幅落後。去年前9個月,美團網憑借8%的複合增長率坐上頭把交椅,緊隨美團網之後的是大眾點評團和百度糯米,分別為7.11%和5.9%,而窩窩團僅以1.4%排在拉手網之前,在幾家主要的團購企業中排名倒數第二。
此外,窩窩團已經很難跟上團購市場的整體節奏。根據研究機構團800報告顯示,截止2014年9月全國團購市場累計實現成交額510.6億元,比2013年同期增長111%。而窩窩團2014年同期成交額僅36.9億元,僅占據整個市場成交額的7.2%。
這些落後的指標,最終都反映在窩窩團的財報上。數據顯示,2013年前三季窩窩團營收2800萬美元,2014年則為2100萬美元,同比下滑25.3%;2013年前三季度窩窩團淨虧損2100萬美元,而2014前三季度淨虧損達到3200萬美元,同比增加53.8%。
或許是因為業績很難有所轉機,諸多投資銀行都未參與窩窩團的IPO交易。只有Axiom Capital這家總部位於美國波士頓的名不見經傳的投資銀行選擇了做窩窩團的上市承銷商。
轉型受挫 無故事可講
如果業績短期低迷尚有托辭,那么窩窩團更大的問題在於,缺乏持續發展的想象空間。在資本市場看重的商業模式和長遠戰略上,窩窩團的生活服務平台概念表現並不亮眼。
成立之初,窩窩團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團購行業,但在團購轉型大潮中,窩窩團順勢推出本地化生活服務平台概念,以期望可以進行轉型。
從2011年到2014年,外界對窩窩團所謂的O2O概念,平台化概念知之甚少,更不用說徐茂棟反複強調的商城、移動端以及窩窩電子商務操作系統等業務。
據窩窩團招股書披露,其2013年前9個月和2014年前9個月,整體的收入分別為2760萬美元和2060萬美元,其中O2O平台使用費收入分別為670萬美元和730萬美元,占總營收的24%和35%。
根據上述數據來看,窩窩團極力推崇的平台概念事實上只占總營收的三分之一,並且環比增長的速度也很一般。
由於窩窩團本身並不是一個類似微信、支付寶的超級入口,平台的流量實際上有限,這導致該部分業務的未來想象力也很一般。
期權糾紛成定時炸彈
謊報融資額度也好,轉型概念受挫也罷,這都已經成窩窩公開的秘密——上市套現或許是現在的窩窩團唯一的目標。但在上市前,窩窩團還需要面對一顆隨時可能被引爆的“炸彈”——期權糾紛。
早在2011年5月,窩窩團曾宣布啟動IPO程序並實行全員期權計劃。同年7月,媒體報道稱窩窩團非法裁撤數十名員工,涉及多個部門及多個區域,並且從未兌現此前承諾的員工期權。諸如此類的情況後續又發生過幾起。
窩窩團CEO徐茂棟曾在微博中對此事做出過回應,“在機構投資人進入之前,我個人拿出了超過25%的股份用於與員工分享。期權還在繼續發放中。一千萬股的期權獎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眼下,窩窩團能否上市雖然還是個未知數,但是一旦確定能夠上市,這個長期潛伏的期權糾紛就有可能被迅速引爆。
事實證明,在窩窩團提交招股書後,便陸續有涉及糾紛的當事人開始通過法律向窩窩團主張權利。
IT行業知名律師趙占領向新浪科技透露,其近期已經收到多名窩窩團前員工的委托,想要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該糾紛。
誇大的融資金額、持續縮減的營收規模以及迅速膨脹卻難以擺平的期權糾紛,窩窩團的上市之路遍布荊棘,毫無坦途。
依照目前的情況來看,窩窩團的上市計劃很可能和4年前一樣無果而終。而如果這次無法實現上市,窩窩團很可能熬不過下一個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