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7

中國金融體系的真正革命

2015-03-31
来源:金融界

   存款保險是中國金融體系的真正革命

  作者:許一力。

  存款保險制度終于推出了。

  不夸張的說,這是個對中國金融體系的根本性扭轉。

  當然,絕大多數中國人對這個體制陌生,因為中國以前不需要講究這個。

  2006年8月通過、2007年6月1日施行的《破產法》明確規定了商業銀行破產,相應的規定為第二條、第一百三十四條,但由于規定國務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才有資格出面提出破產清算,因此,銀行一直被看作不能破產。

  這也就是說,中國的存款是全世界最保險的,政府兜底。世界上其它國家的政府沒有咱中國那么硬氣,所以他們的銀行是有倒閉的風險的。尤其是利率市場化之后,銀行間的差異擴大,有的很大有的很小,尤其是那種很小的銀行,一旦風險來了,馬上會發生擠兌現象,銀行發生擠兌的話,那國家就完了。存款保險就是為了預防擠兌。

  存款保險如果只是從字面上來理解,還以為會讓存款更保險,其實對咱中國人來說,恰恰相反。

  以最成熟的美國為例,遇到經濟風險了,美國的銀行是隨時會破產的,尤其是一些小銀行。就算是有存款保險制度,破產之后,存款人的本金并不是能得到無限責任保護的。按照美國存款保險制度,只有單個賬戶10萬美元以下才可以完全兌付,2008年危機之后,這個數字提高到25萬美元。

  跟大家所想象的存款保險制度不一樣吧?等于對咱們中國人來說,真正的存款保險制度實施之后,銀行存款反而是更不保險了。咱們中國人都過慣了政府保底的日子,是全世界最保險的儲蓄。實施存款保險制度之后,只有一定限額以下的儲蓄,才是保險的,額度太高的儲蓄,可能連本金都有危險。

  這次中國的存款保險制度,比如以50萬元人民幣作為最高償付限額,這已經幾乎是全覆蓋了的,尤其是對最近幾年的存款情況進行了測算,至少覆蓋99%以上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這意味著,絕大多數存款人的存款能夠得到全額保障,不會受到損失。

  中國的金融體系漏洞太多,根源就是銀行獨大,最根本的問題就是銀行不會破產。銀行破產實現不了,其他非銀行金融市場的發展,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繁榮。

  存款保險之后,還會有什么大動作?

  接下來就該是存款利率市場化了。這兩個都是中國金融體系的真正革命。

  中國銀行體系利差的存在背景是什么?我們都知道,從1996年到2010年以來,中國存在真實負利率的總體時間非常長。怎么會這樣呢?主要是為了照顧銀行的盈利能力,讓銀行能低成本吸納存款,所以用利率管制的方式給予銀行體系3%的存貸利差,這樣銀行體系能為更優先獲得資金的國企源源不斷提供“廉價資本”,所以中國的真實儲蓄大部分通過國企管道轉化為投資。對于資金饑渴的中小企業來說,它們愿意承擔較高的資本成本,但卻得不到銀行資金。

  為了加大資本對于實體經濟的支撐,就需要利率市場化。

  按理說,商業銀行本是存款利率上限管制的受益者,但近年來,金融市場迅速發展,金融產品創新層出不窮,出現了一批極低風險卻極高收益的品種,尤其是余額寶這樣的怪物,還有信托這種剛性兌付下的畸形產物,商業銀行活生生從受益者變成了受害者。為此,商業銀行只能更多、更大規模、更深入地參與到不受利率管制的理財產品市場競爭,也紛紛推出自己的銀行理財產品,其資金來源日益表外化。這個時候再搞存款利率管制,可就把商業銀行給管死了。

  存款保險+利率市場化的革命性影響

  可以猜想,一旦存款利率放開,肯定要提高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促使機構要求更高的收益率,從而推升整條收益率曲線上行。但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上限的擴大,將促使資金從第一條體系回流至銀行體系,從而派生新的貨幣,有利于流動性寬松,對收益率曲線短端的上行形成抑制。所以,綜合看,收益率曲線短端由于受到正反兩個因素的作用,其變化較難預判,但收益率曲線的長端大概率將會上行,整條收益率曲線是逐漸的陡峭化。

  到時候的銀行也許會越來越有一種感覺,保持流動性防止破產,比什么都重要。所以長期存款太寶貴了,至于短期的存款,那可以看看具體情況再定。

  銀行一動,很多其他的體系就要跟著動了。

  比如對股票市場來說,這可能并不是好事。股市從2009年到2014的下跌,不正是信托大力興起的時間么?剛性兌付的畸形信托,吸收了太多的資金從股市出來。如果以后銀行存款的利率提高了,呵呵,暫時不知道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第二個比較大的影響的,可能是信托、余額寶這樣的一些理財產品。過去幾年,這些產品都是利用了銀行的存款管制,利用高利率來吸走了不少銀行存款。現在銀行的存款利率提高了,信托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第三個影響比較大的可能是債券。

  存款保險+利率市場化,是中國金融體系的真正革命。

[责任编辑:默默]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