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

電商假貨問題真是淘寶傳染京東?

2015-04-02
来源:网易科技

  作者:褚少軍

  禍從口出,尷尬是難免的。

  最近,京東集團的CEO劉強東就攤上事兒了。不信,你看。

  《華西都市報》撰文稱:通過調查發現,被阿裏打假驅逐的30家售假商家中,竟有12家轉戰到了京東上。而且,大多在京東出售的商品和被阿裏巴巴處罰的假貨商品高度相似,甚至就是同款。

  而年初,京東的CEO劉強東曾豪言 “我難以想象在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允許一家平台上9000萬件產品是假貨,還沒有為此付出代價。為什么網上假貨不止?核心是很多平台大部分賺的錢是靠水貨、假貨得來的。實際上,他本身就是水貨、假貨的受益者。……為什么京東可以做到沒有假貨,為什么有人喊了十幾年還是無數假貨,根源就是利益,如果有一天從假貨身上得不到任何利益的話,假貨早就終止了。”

  兩個事情連起來看,會發現劉強東當初的豪言失准了,打臉了。盡管如此,但也不至於如一篇文章的標題所誤導的“京東悖論:淘寶打的假貨跑去京東了”。事實上,淘寶,甚至阿裏系打假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但始終屢屢不湊效。所以,在假貨問題上,京東頂多只能算後來的小弟,帶頭大哥還是“深得功與名”的阿裏帝國。

  不管是五十步,還是百步,只是“笑”似乎都有失偏頗。

  畢竟假貨並非阿裏和京東專屬,也非電商專屬。

  假貨起源不在電商,也不是互聯網經濟特有的衍生物。只不過網絡購物借助互聯網的信息共享范圍大、傳播速度快的特性,假冒偽劣問題以更加顯著的形式呈現出來,得到更多關注和討論。尤其是如今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消費者發聲的渠道越來越多。

  但是電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打假的難度。

  電商是一種非現場交易,沒有面對面的商品辨識過程,增加了假貨的辨析難度,消費者在收到假貨之後,因為時間成本和郵寄成本,甚至是縱容心理的考量,都讓假貨逃過一劫,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網購假貨的猖獗。

  再加之,國內法律和監管的種種因素,導致造假和售假的違法成本極低。

  而作為網購平台的阿裏京東們,尤其是阿裏,因為其主要的收入來自於廣告收入,而廣告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售假的商家貢獻的,而且因為作為上市公司,有業績增長的壓力,很難短時間舍棄此部分收入來源。而京東自營的毛利率一直不入第三方平台,且京東不可能一直巨虧,要盈利自然也必須大力發展第三方平台,第三方平台則很可能帶入假貨。

  從利益驅使的角度來說,盡管阿裏京東們也清楚,短期會損失的一些利潤,但中長期而言,會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和尊敬。但終究得需要一個過程或者時間的過度,以待尋找到合適的利潤來源。

  再者,電商平台們一向也在高舉高打,甚至也一度叫屈,畢竟監管並不是電商平台一方的事情,還涉及到質監、工商等多個政府部門,在加之電商平台的跨地域性,也使得平台“打假”造成了一定難度。

  更可怕的是,政策是好的,但是執行的時候總會有偏差。且不去臆測可能是故意為之,善意的考量,其結果也說明,作為電商平台公司來說,員工的執行和監管也是難點,有待加強。或許真的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況是有利益的地方。

  但不管怎樣,消除假冒偽劣,關鍵還是要在源頭和出口上多下功夫,源頭是電商平台嚴格、到位的執行准入控制,出口是通過每一個交易個案發揮消費者的監督和維權作用。

  假貨的根源極其複雜,電商平台被高關注度反應了其入口價值

  假貨的根源是極其複雜的,事實上,不僅僅是線上的電商平台,線下的實體交易也存在假貨頑疾,而且遲遲無法解決。

  線下假貨的來源成因同樣極其複雜,可以牽扯到經濟、地方保護、監管、消費者維權意識和維權通道等諸多因素。大家懂的,不再細說。

  線下恰恰是假貨的大本營以及假貨泛濫的源頭,加之知識產權、產業結構乃至人性自身的弱點問題等等,共同“成就”了電商平台的假貨問題。

  在電商的售假和打假的貓捉老鼠遊戲中,扮演“貓”的電商平台一方也有苦楚。馬雲就曾無奈又一針見血的表述“假貨是人性弱點作祟,在粗放型經濟環境下,特別是人均GDP5000美元上下假貨是最盛行時期。中國的制假售假體系,幾十年來已經深入到商業社會的方方面面,線上世界只是現實世界的一個寫照。”

  電商平台的假貨問題備受關注,除了上文已經提及的自媒體和人人都是媒體的時代的到來,消費者有了更多的發聲機會之外,更重要的是,電商已經作為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當“互聯網+”計劃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之後,可想而知,未來以電商為代表的互聯網消費將越來越受到青睞。假貨自然也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

  除開我們普遍認知的阿裏京東等電商平台,撲面而來的微信朋友圈、微店也是假貨滿滿。假貨的盛行其實也反應了電商平台和微信們的入口價值。倘若那天電商平台和微信過氣了,不再是主要的流量入口時,假貨則也會“愉快”的轉移到更加流行和熱鬧的主流平台上去。

  電商“假貨”並不僅僅只是中國特色,歐美也同樣棘手

  以美國為例,其電商體系非常成熟,但最大的兩家電商亞馬遜和eBay都與假貨脫不了幹系,長期受到假貨的困擾。

  “eBay對於假貨是零容忍的”,eBay官方一直如此表態,而且行動上也很努力。從1998年開始,eBay就開始實行“VeRO方案”:對受到正品擁有者舉報的產品和賣家,eBay會直接認可並且立即清除該賣家的商品。盡管如此,假貨問題仍舊屢禁不止。後來的故事大家或許都知道,LVHM、勞力士、愛馬仕等奢侈品品牌商都曾訴諸法律,起訴eBay平台售賣假貨,侵害了正品的權益。

  而類似於京東有自營(從制造商拿貨後直接出售)和他營(第三方銷售)的亞馬遜自然也無法擺脫假貨的困擾。

  而關於對假貨的維權,歐美法院的判罰也迥異。典型的事件是:2007年,德國法院判決eBay容忍售賣假勞力士敗訴;2008年,巴黎法院判決eBay網站售賣假貨侵犯了LVHM集團的權益,需賠償LVHM集團6100萬美元。而在美國,2008年,紐約法院判決用戶售賣假的Tiffany珠寶確實侵犯了品牌商權益,但應該由Tiffany本身承擔打假責任,eBay作為在線零售商不承擔打假責任。

  而在國內,尚無類似的可參照判決案例。一方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和借鑒中國人向來擅長,歐美成熟的經驗不妨參照參照。另一方面,也說明,國內的電商打假仍舊還在“雷聲大雨點小”的階段。

  對於打假,人人都不應該僅僅做旁觀者。

  對於電商的假貨問題目前更多的聲音傾向於指責電商平台。但如果電商平台不知假縱容假,並非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為獲取“利潤”,那也不應該作為全部責任方。文章的末尾,筆者想說,消費者心裏的感覺是網上的假貨多,實際上網絡是實體經濟的一面鏡子。

  關於假貨的問題,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應該“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消費者也應該是打擊假貨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和行動者,說不定正是你的維權和曝光推動著“打假”如此複雜工程的進程。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