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創業板4萬億造富:概念+并購的狂歡?

2015-04-10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4月9日,創業板指上演“V形”反轉:開盤大幅下跌逾5%后一路上揚,收盤前20分鐘翻紅。最終,創業板指收于2496.49點,全天上漲0.33%。同日,上證綜指與深證成指分別下跌0.93%和0.32%。

  創業板誕生5年多來,從來不缺驚奇,指數在人們的忐忑和疑慮中不斷創出新高,也在爭議、博弈與欲望中震蕩。截至昨日收盤,創業板公司數量已從2009年10月的28家增加到了429家,總市值已由1500億漲至4萬億,平均市盈率也由55.7倍變成了94.23倍。

  對于創業板的“造富秘密”,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除了市場對其成長性和高估值的認可,背后也有一些資本運作的配套措施在發揮作用。以定向增發為例,“不少公司定增前會找市值管理公司把價格往上做,攤薄定增持股比例,這是大股東所樂見的;退出的時候,也可以找市值管理公司穩定股價。”

  當然,打造概念也是創業板公司的拿手戲,“我聽得比較多的操作方式是,傳統企業業績可能并不差,但是股價表現較長時期始終未見起色。于是大股東或者公司核心高管會找到一些賣方研究員、咨詢公司來談項目,規劃未來的發展。通過收購一些相關公司,打造出一個熱門概念。”國內一家券商機械行業分析師對本報記者透露。

  5年縮影:華誼累計漲了788%

  2009年10月30日,華誼兄弟(300027.SZ)登陸創業板,也就在這一天,創業板正式啟幕。

  對于帶著一眾明星大腕股東而來的影視公司,市場曾有過諸多質疑:業績波動大、盈利模式單一、利用明星效應圈錢造富,但這絲毫未妨礙華誼兄弟上市。

  華誼兄弟首次公開發行A股4200萬股,發行價為28.58元/股。上市首日高開高走,收于70.81元/股,漲幅高達148%。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身家因此升至30億元,明星股東馮小剛持股市值超過2億元,黃曉明也跟著邁入億萬富翁的行列。

  造富故事并未就此結束,在多次轉增、增發后,華誼兄弟目前總股本已達到12.42億股,總市值達到422.97億元。其間,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爆發,國內單部影片票房沖至10億元級別,華誼兄弟當年凈利潤增長翻倍。另一方面,并購重組、跨界轉型等動作頻繁。上市5年多來,華誼兄弟復權后股價的累計漲幅達788%。

  更重要的是,從影視股崛起開始,傳媒板塊在2013年迎來反轉,影視、游戲、教育、體育等輪番發力,細分領域并購重組不斷,跨界轉型更讓行業板塊不斷擴圍。在新概念和新題材不斷涌現之際,板塊內頻現“百元股”、“兩百元股”,直至全通教育摘下“三百元股”銘牌。

  華誼兄弟的故事,只是創業板發展5年多來的一個縮影。

  2009年10月,創業板首批掛牌上市28家公司,總市值約1500億元。而截至昨日收盤,創業板公司數量已達429家,總市值超過4萬億元,5年多時間增長了近27倍。

  就創業板公司平均水平來看,2009年首批28家公司平均市值為54億元,而目前429家公司的平均市值為93億元,增長幅度達到72%。以昨日收盤價來計算,在平均水平線上的創業板公司達到161家,約占創業板公司數量四成。其中,總市值超過160億元的創業板公司就有50家。而樂視網和新股藍思科技,總市值已分別達到773億元、767億元。

  創業板發展的五年更力證了自身的造富效應。

  429家創業板公司首發募集資金累計達2560.77億元,增發募集資金413.67億元。近三年,創業板公司的累計分紅已超過100億元。另一方面,不斷涌現的創業板牛股股價的飆漲,也讓股民一夜暴富的夢想不再虛幻。

  自上市以來,創業板綜指漲幅已達170%。尤其是去年底的行情結束后,年初市場再次青睞中小盤,創業板綜指也開啟新一輪的上漲。截至目前,創業板綜指年內已累計上漲73%。而在4月8日,創業板綜指更創下2774.59點的新高。

  誰成就了造富樂園

  總市值5年多增長27倍,是哪些因素在為創業板添力?

  從行業分布來看,機械制造、計算機、化工等為創業板的絕對主力,分別有67家、63家、60家公司。電子、醫藥生物、電氣設備、傳媒為第二梯隊,分別有50至20家不等的公司。此外,通信、公用事業和農林牧漁也是創業板內重要的行業分布。

  從股價漲幅和業績表現來看,新興產業近年來正有力推動創業板指數上漲、板塊擴圍。統計顯示,在2012年之前登陸創業板的公司有355家,而2014年和2015年上市的有74家。去年以來新登陸創業板的公司中,機械制造行業和計算機行業均超過13家,電氣設備、醫藥生物各8家。傳媒行業也在近兩年迎來7家創業板新公司上市,化工、電子、商貿、公用事業也均有行業公司陸續登陸創業板。

  區域造富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創業板的發展。據統計,在已上市的429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來自廣東的就有88家,來自北京的有70家,合計占比為36.83%,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一。此外,江浙滬的創業板公司也都超過30家。在市場人士看來,以地域劃分來分析創業板發展的動力,可歸功于當地的人才優勢、政策優勢、區域資源等。

  更重要的一點是,創業板公司自身的生長環境。其中,股本的擴張當為創業板27倍的總市值增長添磚加瓦。

  統計顯示,有362家創業板公司上市以來發生了股本變動。其中,股本增長翻倍的公司就有305家,占創業板公司數量的七成。股本擴張最為迅猛的公司包括:電科院(300215.SZ)、湯臣倍健(300146.SZ)、東方財富(300059.SZ)、紅日藥業(300026.SZ)、藍色光標(300058.SZ)、華策影視(300133.SZ),這些公司的股本增長均超過10倍。以電科院為例,其上市首日總股本為4500萬股,其間經過4次轉增,最新股本則達到7.2億股,增長15倍。

  屢試不爽的“市值管理”

  創業板的瘋狂上漲不僅僅是出于市場對其成長性和高估值的認可,背后似乎也有一些資本運作的配套措施在起作用。這其中,就有屢試不爽的“市值管理”。

  以定向增發為例,據Wind資訊統計,2014年以來,132家創業板公司完成了定向增發。其中,74家公司其間漲幅較增發價翻倍,33家公司上漲超過兩倍,14家公司上漲超過三倍。

  在多位市場人士看來,監管層對市值管理本身仍持鼓勵態度。上市公司開展市值管理,本質上是要不斷實現自身價值成長,通過資本結構優化、激勵獎懲安排、投資者關系管理、資本運作等合法合規方式促使價值增長,維護并提升市值,實現公司價值和股東利益的最大化。

  近年來,市值管理也頻頻被部分機構或個人用作操縱股價的手段。2014年12月,證監會通報對涉嫌市場操縱18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機構和個人開展立案調查,其中就出現了以市值管理名義內外勾結、通過上市公司發布選擇性信息配合等新型手段操縱股價的案件。

  “市值管理正規的做法是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士為上市公司做戰略規劃。”上述分析師強調。以華映科技(000536.SZ)為例,該公司近日發布公告稱,旗下子公司持有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廈華電子(600870.SH)的限售股份委托廈門鑫匯提供市值管理服務。如果廈門鑫匯市值管理達到目標,即如果目標股份預測市值高于目標股份基準市值,高出部分的40%收益將歸廈門鑫匯作為市值管理服務費收入。

  這雖然不是一家創業板公司開展的業務,但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創業板近百倍市盈率背后,市值管理的作用或許是一個重要元素。

  上海一家專注二級市場投資的私募基金合伙人對本報記者稱,這兩年市值管理很大程度上圍繞并購業務展開,注入資產和收購資產是兩種主要途徑。過去一年,比較典型的是藍色光標與PE合作,并購事件層出不窮。

  查閱藍色光標2014年年報即可發現,公司在這一年中并購次數達到了31次。而有相關媒體統計,在總共59億元的收入中,其上市之前的公關營銷業務約占1/3,剩下的2/3都是在上市之后通過并購獲得的。

  對于后市,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中國A股市場領導合伙人吳曉輝表示,全球主要的股票市場都沒有出現整體100倍估值的市場,創業板回落僅是時間和幅度問題。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