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美國經濟復蘇對全球意味著什么

2015-04-14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當前,美國經濟“一枝獨秀”,這能否驅動全球經濟?隨著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這又對世界是福是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預測,2015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達到3.6%,高于全球經濟的增長率,也是唯一一個獲得增速上調的國家。

  對此,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聯儲的量化寬松(QE)是非常規政策,是一個史無前例的試驗,它成功地穩定了美國經濟,但這戲只唱了一半,之后大量投放的貨幣要怎么回收?回收后會否對世界造成沖擊?這是人類歷史上沒有試驗過的,因此我們必須十分關注,且QE在歐洲、日本還遠未成功。”

  而對于美國加息政策,中國央行[微博]行長周小川此前表示:“美聯儲釋放的加息信號明確,動作較為小心謹慎,仍然比較耐心,因此并不會對中國構成很大威脅。”同時,他也提及了美聯儲加息的積極面,“如果美國會加息,表明美國經濟終于經過這么多年,從本輪金融危機以后進入了比較有實質性的復蘇,對全球經濟也是一個好的信號,所以方方面面都應該考慮到。”

  今年中后期加息概率大

  3月19日,美聯儲公布議息會議紀要時,刪除了“對貨幣政策恢復正常化應有耐心”的措辭,這一度引起各界對于加息預期的升溫。當年美聯儲在2004年5月時曾放棄了“耐心”的字眼,緊跟著到了2004年6月30日,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便在議息會議上宣布,將短期利率由1%提高25個基點至1.25%。

  不過,美聯儲主席耶倫的措辭仍維持鴿派風格,稱刪除“耐心”并不代表已經決定加息時點,不過也不排除在6月會議上加息的可能性,這一度使市場迷茫。再加之上周非農就業數據慘遭“滑鐵盧”,各界對于美聯儲加息的預期有所推遲。

  4月9日,美聯儲在公布的會議紀要中顯示,多數委員認為應在2015年前加息,且根據美聯儲點陣圖(dotplot)和各界分析師預測,在6、7、9月的三次會議加息的可能性最大。

  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JonHilsenrath認為,3月會議雖然移除了“耐心”措辭為6月加息開啟大門,但紀要表明在實際行動上聯儲官員仍存在分歧,官員憂慮能源價格低迷與強勢美元拖累通脹。3月會議紀要還顯示美聯儲會上討論了暫時解除隔夜逆回購工具的上限3000億美元,該工具將令美聯儲在開啟加息周期時加強聯儲對聯邦基金利率的把控,為加息做準備。

  強美元周期對全球是福是禍?

  隨著美國復蘇提速、加息預期升溫,美元指數更是在3月一度突破100點,這不禁引發新興市場的恐慌。

  回顧2013年6月19日,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在議息會后的表態引發市場對QE提前退出的擔憂,全球資本市場隨即作出劇烈反應。美元指數6月18日讀數還在80.67,19日即上升至81.31。

  此后,美元指數一路上行,短短16個交易日內,上升幅度達4.9%。國際資本在此期間從新興經濟體大舉撤離,韓元等新興經濟貨幣貶值壓力上升。風波遠未結束,8月20日,繼印度盧比兌美元下跌至63.2的歷史新低后,印尼盾也暴跌至4年新低,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最多時跌幅達到5.6%,引發市場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新興經濟體危機爆發的時點不是美國加息的初期,往往是加息的末期甚至更滯后。歷史數據顯示,拉美債務危機和阿根廷危機分別爆發在美聯儲上一輪開始加息后的第5年和第2年。

  此外,什么樣的經濟體最危險?招商宏觀分析顯示,歷史上看,在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過程中最為脆弱的經濟體具有三個特征:一是匯率制度僵化和盲目開放資本項目;二是杠桿率高,外債比率高的國家脆弱性更強,但內債率高同樣不容忽視;三是債務期限結構不合理,短期債務比重過高。

  中國會否出現資本外流?

  當美元走強之時,無法避免的就是新興市場資本外流問題。美聯儲加息對中國的影響如何?中國資本賬戶開放進程是否應該在此時加速推進?

  余永定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如果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富人財富轉移是過早推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一大潛在風險。因為中國貧富差距較大,儲蓄率又高,且民眾情緒易變,因此一旦判斷國內形勢有變,就會迅速轉移資產,而富人轉移的潛在巨額資產可能對中國經濟造成沖擊。”

  不過,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此前表示要明確區分“資金流出”和“資金外逃”的概念。“從中國現在的情況來講,這(熱錢)并不是很厲害。世界上有一些其他的國家資本外逃是由于對本國的環境喪失了信心,認為財富沒有保障,所以資本外逃。中國也有這種現象,但是與正常的投資貿易相比,這個數量也不是很大。”

  此外,由于美元持續走強、人民幣匯率弱勢,中國外匯占款持續下行,但中國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表示,這并不完全代表資金外流,“美元存款增得這么多是‘藏匯于民’的好現象,同時觀察到,最近這半年來,外幣貸款增速放緩,這繼續帶來企業和居民資產配置的變化。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